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69|回复: 3

许晨阳:数学令我心存感激 感谢我的职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31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月29日晚间消息,2017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暨未来论坛年会在京举办。在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许晨阳表分享了自己的获奖感言。

  
许晨阳:数学令我心存感激 感谢我的职业


  获奖感言:

  许晨阳:我的讲话可能和前面两位教授不太一样,我想感谢的对象主要是我的职业,在这之前首先感谢各位捐赠人,数学与计算机未来大奖的捐助,也感谢评审大会的评选,评选我为首届数学大奖的评奖人,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表彰,也是对所有年轻科学家的奖励,数学是科学的皇冠,无论是手机信号的传递和医疗的分析还是对时空规律的认识,都以数学的发展为其先身,数学成为我们理解世界深刻规律的基本语言。但是对那些热爱数学,从事数学研究的人来讲更吸引他们投身于数学研究的是数学里面所蕴含的那种简洁的,优美的,浑然天成美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基础数学的本质是逻辑的诗篇,逻辑和诗是数学最重要的两个特质,也是每个数学家的追求。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数学家总是很令我心存感激的事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投身于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业,并以此作为谋生的职业,所以这是我今天致辞的主题,我心中的数学家。

  这里的数学家更准确的翻译是数学工作者,并不一定成家的意思,但是我中国人第一个提出的数学家通常是陈景润,后来上的中学,读的更多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家在我心中的形象才慢慢从一个不食人间焰火的形象,变成了扩充人类边界认识的英雄,高斯、黎曼等等,数学历史上的每一步进展都意味着数学英雄们的远航达到了日累未知的新世界,我们数学家一直相信人类必须知道,人类终将知道。

  但是数学里当然并不是只有那些开辟领域,解决伟大猜想的数学英雄,但我想无论那些站人类智力巅峰的人才,还是比普通人擅长一点点的数学家,我想每个从事数学研究的人,都希望在自己的天赋内能够再进一步,证出更漂亮的定理,解决更困难的问题。驱动我们前进的,我想不仅仅是对未知的渴望,也有对创造过程中震撼我们的逻辑和诗的美。正是在这样的驱动下,数学家专注、坚持,充满古典主义的浪漫情怀,所以我想我们这个时代能拥有这样一份职业,对于追求这样生活方式的人是相当幸运的一件事情。我曾读过一本数学家写的自传,书里说对于好的数学家来说,无论他有什么样的家庭和信仰,信誉也好,内心深处人生最重要的部分毫无疑问是数学,我相信这是成为一个优秀数学家的必要条件。曾经在数学研究中的数学家们,只需要服从数学世界的客观法则,像构成一个研究者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本质是他们聆听事物内部声音的能力。这里没有等级的高下之分,也没有阶层之分,对未知的探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绝对的自由,每一位数学家愿意孜孜不倦研究数学最主要的动力,不是别的,是我们享受那种日复一日,能够从现实生活中超越出来,去聆听和发现世界规律的时刻。陈省身先生说中国是数学大国,但是21世纪我们更需要把数学建设成为数学强国,数学是科技发展的先身,纵观世界历史,没有哪一个科技强国不是先已经成为一个数学的强国。所以,在这里,我想感谢一代一代的数学前辈的承前启后,为中国数学发展所做的努力,我自己也时时不忘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初心。

  最后,我想再次感谢这个未来论坛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可以今天让我在这里发言,表达我自己从事研究的感恩之情,谢谢大家。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波斯猫猫 于 2017-11-1 09:45 编辑

       摘录两段语句
       我想每个从事数学研究的人,都希望在自己的天赋内能够再进一步,证出更漂亮的定理,解决更困难的问题。
       曾经在数学研究中的数学家们,只需要服从数学世界的客观法则,像构成一个研究者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本质是他们聆听事物内部声音的能力。这里没有等级的高下之分,也没有阶层之分,对未知的探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绝对的自由,每一位数学家愿意孜孜不倦研究数学最主要的动力,不是别的,是我们享受那种日复一日,能够从现实生活中超越出来,去聆听和发现世界规律的时刻。
发表于 2019-9-23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许晨阳,1981年出生于重庆,数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教授 [1]  。
2004年许晨阳获得北京大学硕士学位。2008年许晨阳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2012年回到北京大学,加入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2013年获得求是杰出青年奖和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被评为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2016年获得拉马努金奖。2017年获选庞加莱讲座教席。2018年获得“科学突破奖”“新视野”数学奖 [2]  。
许晨阳主要从事基础数学核心领域代数几何方向的研究,在高维代数几何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 [1]  。
中文名 许晨阳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重庆 出生日期 1981年 职    业 教学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 普林斯顿大学 主要成就 2016年获得拉马努金奖
2017年获选庞加莱讲座教席
2017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2018年获得科学突破奖新视野数学奖
目录
1 人物经历
2 主要成就
▪ 科研成就
▪ 人才培养
▪ 荣誉表彰
3 人物评价
人物经历编辑
许晨阳
许晨阳(6张)
1993年,许晨阳考入成都树德中学,先后就读于初中部和高中部 [3]  。
1998年,许晨阳入选四川省数学代表队,参加冬令营决赛获金牌,并入选1999年国家数学集训队 [3]  。
1999年,许晨阳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习。
2002年,许晨阳本科用了3年,提前毕业,获得学士学位,之后继续在北京大学就读研究生,师从田刚教授 [4]  。
2004年,许晨阳获得北京大学硕士学位。
2008年,许晨阳获得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导师为János Kollár;博士毕业后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之后进入犹他大学工作一年。
许晨阳
许晨阳(6张)
2012年,许晨阳回到北京大学,加入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2013年,许晨阳成为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同年获得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和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14年,许晨阳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5]  ,并被评为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 [6]  。
2016年6月22日,许晨阳获得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印度科技部和国际数学联盟共同颁发的2016年度拉马努金奖。同年入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7]  。
2017年,许晨阳获选庞加莱研究所(Institut Henri Poincaré)2017/2018庞加莱讲座教席(The Poincaré Chair),是唯一入选庞加莱讲席的中国青年数学家(截至2017年) [8]  。9月9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奖金100万美元 [9]  。
2018年,许晨阳获得“科学突破奖”新视野数学奖 [2]  。同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任教 [1]  。
主要成就编辑
科研成就
许晨阳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一般型对数典范偶的有界性理论,证明了对数典范阈值的上升链猜想,极大推动了正特征三维极小模型纲领,在对数典范奇点的极小模型纲领中做出突破,证明了田刚和Donaldson关于K-稳定性定义的等价性,解决了《几何不变式论》前言里关于典范极化簇渐进周稳定紧化不存在的问题,并系统研究和发展了对偶复形理论。 [10]
许晨阳在与C. Hacon和 J. McKernan的合作研究中发展了具有对数结构的一般型空间序对的有界性理论。 这一理论的一项主要应用是证明了一般型代数簇的自同构群的有限性。这极大地推进了一百多年前Hurwitz在代数曲线情形的古典结果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肖刚在代数曲面情形的工作。这一理论的其他重要应用包括Shokurov的ACC猜想的完全解决,以及在任意维数推广Deligne-Mumford的稳定曲线理论。许晨阳与李驰合作建立了用极小模型纲领研究Fano代数簇的K-稳定性的一种理论架构,可以将涉及K-稳定性的问题归结为特殊检试构型的研究。许晨阳在与C. Hacon的一篇论文中证明在特征为p情形下的三维代数簇上存在多重theta翻转操作(此处p是大于五的素数),推广了日本数学家森重文在特征零情形的工作。在与J. Kollar的合作中,许晨阳发展了用极小模型纲领研究对偶复形的理论;特别,他们研究了具有对数结构的Calabi-Yau序对的对偶复形,证明了其基本群的有限性质,从而解决了Kontsevich-Soibelman猜想在维数不超过四时的情形。 [11]
人才培养
教学思想
许晨阳认为:科学家最重要的素质有两个:专注和坚持。当然智力不能太低,只要比较聪明就可以。但最后能决定走得远不远的,还是专注与坚持。 [12]  许晨阳强调在科学领域人才自由流动的重要性,尤其是数学。 [13]
许晨阳认为,基础数学很大一部分需要自学,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建立在培养学术能力的目的下选择自学,比如花时间在一些稍难的书目上进行阅读,并时常与老师进行交流,对于学术的进步包括本科生科研的进展都是极为有益的。 [14]
讲授课程
许晨阳在北京大学开设《代数几何》课程的同时,他会邀请一些国外的代数几何方面的学者专家与北大的学子们研究交流学术问题,他也希望通过面向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介绍包括表示论、代数几何在内的代数方面进一步的知识,为学生在代数方面的学习打开视野。 [14]
指导学生
截至2016年7月,许晨阳所指导的本科生已有多位在国际著名大学攻读代数几何、数论等方向的博士学位。许晨阳在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招收了多名研究生和博士后,包括一些在国外名校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代数几何学者。他在北京大学已经组建了一支颇具规模的年轻代数几何队伍。 [14]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2013年        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2013年        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16年06月22日        2016年度拉马努金奖(The Ramanujan Prize)
2017年09月09日        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9]
2017年12月21日        2017年度中国留学人员50人榜单 [15]
2017年9月        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16]
2018年10月18日(北京时间)        2019年“科学突破奖”“新视野”数学奖 [17]
人物评价编辑
许晨阳在代数几何领域,特别是在双有理几何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他还在推动中国代数几何领域的发展方面所作出了重要贡献 [10]  。(拉马努金奖评选委员)
许晨阳发展了极为可观的理论和突破性技术,解决了一系列代数几何学中很多不同领域的重要几何问题, 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同时为代数几何学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1]  。(“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评)
许晨阳在最小模型程序以及代数簇空间中的应用中做出了重要进展 [2]  。(科学突破奖“新视野”数学奖评)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
词条图片(2)
许晨阳
许晨阳(6)
许晨阳
许晨阳(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3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uyuanhong 于 2019-9-24 07:25 编辑

2019年“科学突破奖”揭晓
新华社旧金山10月17日电(记者吴晓凌)2019年“科学突破奖”获奖名单17日在旧金山揭晓,共有9名科学家上榜,其中华人科学家庄小威和陈志坚摘得生命科学领域的两个奖项。此外,中国“80后”数学家许晨阳获得专门面向年轻学者的“新视野数学奖”。
本届“科学突破奖”下设4个生命科学奖、2个基础物理奖和1个数学奖共七个单项奖,每个单项奖金额为300万美元。哈佛大学的庄小威和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陈志坚分获两个生命科学奖,另两个生命科学奖分别颁给Ionis制药公司的弗兰克·贝内特和科尔德斯普林实验室的阿德里安·克赖纳、麻省理工学院的安格莉卡·阿蒙。
庄小威15岁时从苏州中学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34岁时成为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物理系双聘教授,也是获得美国“天才奖”的第一位华人女科学家,40岁时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她此次的获奖理由是,开发出了超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并用来发现细胞的隐藏结构。
陈志坚1981年考入福建师范大学,1986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攻读博士,1997年加入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2014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他的获奖理由是,发现DNA(脱氧核糖核酸)感知酶cGAS,阐明细胞如何区分外源DNA从而引发免疫应答的机制。
“数学突破奖”由法国学者文森特·拉福格获得,而“基础物理学突破奖”颁给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查尔斯·凯恩和尤金·梅林,今年还有一项“基础物理学特别突破奖”颁给发现脉冲星的英国物理学家乔斯琳·伯内尔。
此外,包括许晨阳在内的5名数学家和7名物理学家分别获得面向年轻学者的“新视野数学奖”和“新视野物理学奖”。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和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许晨阳曾获得2017年的中国未来科学大奖。
本届“科学突破奖”颁奖仪式将于11月4日在旧金山湾区的美国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举行。
一年一度的美国“科学突破奖”是目前全球奖金额最高的科学奖,由谷歌公司创始人之一谢尔盖·布林、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俄罗斯互联网投资公司DST创始人尤里·米尔纳等人于2012年共同创立。中国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也是该奖的创始捐赠人。
关键词:突破 数学 科学 中国 庄小威 发现 中心 科学奖责任编辑:北田共推荐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4-19 02:12 , Processed in 0.06445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