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44|回复: 1

你真的相信全体自然数的和等于-1/12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3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uyuanhong 于 2019-8-13 23:21 编辑

你真的相信全体自然数的和等于-1/12吗?

在前两期节目(文章见理解黎曼猜想(一)背景 | 袁岚峰和理解黎曼猜想(二)两个自然数互质的概率是多少? | 袁岚峰,视频见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4580488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5082418)中,我们介绍了黎曼猜想的背景,即质数分布问题,以及研究质数分布的基本工具,即欧拉乘积公式。到目前为止,我们讲的都是欧拉的工作,正主黎曼还没出来呢!

那么黎曼究竟做了些什么呢?黎曼做了很多事情,他的基本目标就是对质数的分布获得一个明确的表达式。在这个过程中他做出了一个著名的猜想,就是黎曼猜想。与此同时,他的推导过程有一个副产品也变得非常著名,在普通公众中的名气甚至比黎曼猜想还要大得多。这个副产品是什么呢?就是下面这个式子:



全体自然数的和等于-1/12,你八成听说过这个说法,对不对?!

实际上,我的不少朋友不但是听说过这个说法,而且是真的相信了,真的是按照字面上理解这个说法。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严重的矛盾:自然数依次相加,不是应该越来越大,超过任何限制吗?怎么可能得到一个有限的值?更不可思议的是,怎么还能得到一个负值?正数加正数只可能得到正数,怎么会变成负数?

按照这样想下去,就越想越可怕了。难道常识都是靠不住的?难道数学是一门违反常识的学科?难道数学家是一群阴谋家,他们向大众隐瞒了许多可怕的秘密?……

更加令公众恐慌的的是,还有不少所谓的科普节目沿着这个调调搞了不少大新闻。他们典型的说法就像这样:

“这个计算是数学中隐藏得最好的秘密之一,数学家之外没人知道这件事。”

“这是一个惊悚的结果。”

“这确实有悖常识,因为你内心总想让这个序列停下来,而一旦序列停止,你就再也没法理解这个结果。”

“在数轴的无穷远处,蕴藏着崭新的数学体系等待我们建立。”……

于是乎,我的不少朋友就来忧心忡忡地问我。用他们的话说,简直是世界观都要崩溃了!

好吧,我们就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讲清楚这个所谓“全体自然数的和等于-1/12”是怎么回事。还有许多跟它类似的说法,例如所谓“无穷多个1加起来等于-1/2”,“全体自然数的平方和等于0”,都是同样的道理,我们顺便可以一网打尽。

首先,来告诉大家基本的答案:你的常识是正确的,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数学并没有推翻常识。数学家也不是阴谋家,数学家没有向你隐瞒任何东西。你完全不需要害怕,完全可以保全你的世界观和安全感。

然后,这些说法虽然是错误的,但也并不是毫无意义的胡说八道。只要改造一下,它们都可以变成有意义的。正如那句俗话所说:我觉得我还可以再抢救一下!

抢救什么呢?就是抢救这些说法中的“和”的定义。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最基本的加和方法,1加2等于3,3加4等于7等等,那么这些说法都是胡扯。但如果定义一些其他的加和方法,那么这些说法可以变成正确的。

下面,我们就来讲黎曼是在什么意义上,算出了全体自然数的和等于-1/12。

在前两期中,我们已经讲过,研究质数分布的基本出发点是欧拉乘积公式:



这个公式左边的n指的是所有的自然数,1、2、3、4、5等等,右边的p指的是所有的质数,2、3、5、7、11等等。公式两端都出现的s是一个变量,当且仅当s > 1的时候,欧拉乘积公式成立。

数学家经常用大写的希腊字母Σ来表示求和,用大写的希腊字母Π来表示连乘。用这种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把欧拉乘积公式简写成下面这样:



让我们把欧拉乘积公式左边的这个无穷级数记为ζ(s)(ζ是一个希腊字母,发音zeta)。我们再次强调一下,欧拉乘积公式只在s > 1的时候成立,在s ≤ 1的时候是不成立的。为什么呢?原因我们在上一期节目中解释了,ζ(1),也就是全体自然数的倒数和,等于无穷大。全体自然数的倒数和又被称作调和级数(harmonic series),它等于无穷大,换句话说就是,调和级数是发散的。而当s < 1的时候,n的-s次方会变得更大,ζ(s)会变得更大,当然就更是发散的了。因此,欧拉乘积公式只能在s > 1的范围内使用。

按照欧拉的路线走下去,到这里基本就结束了,翻不出什么大浪了。让我们欢送大神欧拉~


欧拉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新一代的大神黎曼出场了!


黎曼

黎曼一出来,就指出了几个要点:

一,我们应该把ζ(s)中的自变量s理解为复数(complex number),而不只是实数;

二,我们可以通过解析延拓(analytic continuation),让ζ(s)在s < 1的地方也获得定义;

三,通过对ζ(s)的研究,我们可以对小于等于某个数x的质数的个数给出一个明确的表达式,在这个表达式中唯一未知的就是ζ(s)的零点的位置;

四,黎曼猜测,ζ(s)的零点都位于某些地方,这个猜测就是黎曼猜想。

也许你对这四条不能完全听懂,甚至是完全听不懂。没关系,如果你一上来就完全听懂了,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你本来就知道黎曼猜想是什么,那么你也就没有必要听我在这里讲了。如果你对黎曼猜想不甚了然,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以上就是黎曼提出这个猜想的基本脉络。至于这四条具体的意思,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讲述。

更有意思的是,考虑到读者之间数学水平的巨大差异,我会提供若干种不同分辨率层次的描述,先讲简略的,再讲精细的。就像对前面讲过的蓝眼睛岛问题从蓝眼睛问题,看群众理解能力的巨大差异 | 袁岚峰,我分成了十个层次来解读。如果你缺乏基础,那么你只看那些简略的描述就够了。这至少足以让你获得一个正确的大图景,不会再被那些危言耸听的伪科普咋呼得世界观崩溃。而如果你的数学基础不错,而且你很有好奇心,那么欢迎继续去看精细的描述,这会让你获得更多数学的快乐。

当前我们的目的,是理解所谓“全体自然数的和等于-1/12”。这里的关键在于黎曼的第二条,也就是通过解析延拓,可以让ζ(s)在s < 1的地方也获得定义。也就是说,



这就是我们在上一期中说过的,欧拉ζ函数升级为黎曼ζ函数。

假如仍然用s > 1时的定义,那么ζ(-1)就是全体自然数的和,因为这时n的-s次方就是n的1次方,也就是n。但实际上,ζ(-1)已经不是这么定义的了,它换了一个定义,在新的定义下,它等于-1/12。所谓“全体自然数的和等于-1/12”,如果要有意义的话,就是这个意思,它说的其实是黎曼的ζ(-1) = -1/12。

如果你问:就其本身而言,全体自然数的和等于多少?答案当然是无穷大了!所以这里没有任何矛盾或者阴谋,数学家从来没有欺骗过你。

有人说,物理学家经常会用到“全体自然数的和等于-1/12”。没错,物理学家确实会在量子场论、超弦理论等地方用到这个命题,但在用的时候他们当然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是解析延拓的意思,而绝不是字面的意思。只有一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伪科普,喜欢在这里咋咋呼呼,制造大新闻,吓唬那些听风就是雨的naive的听众。报道出了偏差,你们也有责任的好吧!

如果你不打算探究更多有趣的细节,那么了解到这个程度也就够了。如果你思考得多一点,你就会问了:解析延拓是什么意思?

作为一个最简略、最直观的理解,解析延拓就是扩大一个函数的定义域,使得它在一些原本没有定义的地方也有了定义,而在原本有定义的地方跟原来一样。

具体怎么做呢?举一个最平凡、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例子,你在-1 < x < 1的区间里定义了一个函数y = x。它的函数图像是一条线段,从(-1, -1)连到(1, 1)。任何人一看这个图像,都会感到它意犹未尽。显然,你可以把这条线段向两边延伸,而且可以延伸得任意远。这样一来,你就把这个函数的定义域从(-1, 1)这个区间扩展到了整个数轴。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解析延拓。

如果你不打算探究更多有趣的细节,那么了解到这个程度也就够了。如果你思考得多一点,你可能就会问了:一条线段向外延伸,并不见得一定要按照直线来延伸,也可以延伸成折线、或者圆、或者椭圆、或者抛物线、或者双曲线、或者任何其他的曲线,这些也都是解析延拓吗?

回答是:不是!请注意在“延拓”前面的那两个字,“解析”。什么叫做解析呢?在直觉层面,可以认为就是延续原始函数的自然趋势,自然地过渡到新的区域。从直觉就能理解,如果你不是把一条线段扩展到它的延长线,而是扩展到其他的任何曲线,这样的扩展方法都很生硬,没有延续那条线段的自然趋势,因此这些都不是解析延拓。

实际上,解析延拓的一个惊人的要点就是:一个函数的解析延拓是唯一的!也就是说,在一个比较小的定义域内给定一个函数,那么在它解析延拓之后,在更大的定义域里的任何一点都只可能有一个取值,这个取值完全由这个函数在原始定义域里的表现决定。比如说我们上面那个例子,这条线段解析延拓之后,在x = 3的地方必然得到y = 3,而不可能得到2或者4或者任何其他的值。

如果你不打算探究更多有趣的细节,那么了解到这个程度也就够了。如果你思考得多一点,你可能又会问了:对于不像y = x这么简单的函数,如何进行解析延拓?

回答是:解析延拓的一般方法,是通过幂级数(power series)来进行的。

什么叫做幂级数?就是幂次越来越高的多项式相加形式的级数,即



假如一个函数y = f(x)在某个点x0附近等于一个幂级数,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函数在这一点是解析(analytic)的。这其实就是“解析”这个词的严格定义。

对于前面那个最简单的例子,y = x这个表达式本身就是一个幂级数,其中的x0 = 0,也就是说它在原点附近等于一个幂级数,其中只有一次项的系数等于1,其他项的系数都等于0。而在原点之外的某个x0附近,你可以把它写成y = x0 +(x-x0),这仍然是一个幂级数,一次项的系数仍然是1,二次及更高次项的

系数仍然是0,只是零次项也就是常数项从0变成了x0。所以在x0附近,这个函数也是解析的。

对于一个幂级数,一个很重要的性质是它的收敛半径(radius of convergence)。也就是说,一个幂级数并不见得总是收敛的,或者说总是能算出一个有限值。如果离中心点x0太远,幂级数就可能变成无穷大,也就是说发散了。对于y = x,它的收敛半径是无穷大,也就是说在任何地方都收敛,这当然是最简单的情况。让我们来看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情况,一个由等比数列组成的幂级数:



请问,这个等比级数等于什么?

学过等比数列求和的同学,立刻就知道它的前k项加起来等于



现在我们要求的不是前k项的和,而是无穷多项的和。如果x的绝对值小于1,也就是说-1 < x < 1,那么你立刻可以看出当k趋于无穷的时候,x的k次方趋于0,所以这整个求和Sk会趋于1/(1-x)。而如果x的绝对值大于1,也就是说x > 1或者x < -1,那么当k趋于无穷的时候,x的k次方趋于无穷大,所以求和Sk也趋于无穷大。很好,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原来那个等比级数的收敛半径等于1,在这个收敛半径之内它等于1/(1-x),而在收敛半径之外它发散,所以这个等比级数的定义域最大只能到(-1, 1)这个区间。

有了这些基础知识的准备之后,这个等比级数的解析延拓就呼之欲出了。在收敛半径之外,我们就定义它等于1/(1-x)。这样一来,我们获得了一个定义域更大的函数,定义域扩大到了除x = 1之外的所有的点,而在原来的定义域(-1, 1)之内跟原来的函数相等。

为什么要除掉x = 1这一点呢?因为x如果等于1,分母1 - x就等于0,整个式子就会变成1/0,没有意义。如果把解析延拓比喻成抢救一个函数,那么“我觉得我还可以再抢救一下”,——确实在其他各处都抢救回来了,只有x = 1这一个点不行!

不过对于收敛半径上另外一端的点,即x = -1,我们的抢救确实成功了,在这一点可以算出1/(1-x) = 1/2。在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件有趣的事,就是把x = -1代回到等比级数里,假装不知道这时函数的定义已经改变了,那么就会在形式上得到:



在这里出现的1之后交错减1和加1的级数,叫做格兰迪级数(Grandi’s series),格兰迪(GuidoGrandi,1671 - 1742)是一位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的意大利数学家。格兰迪级数在历史上曾经引起热烈的讨论。你觉得,这个级数应该等于什么呀?等于0?还是1?还是1/2?还是别的什么?


格兰迪

实际上,就最基本的意义而言,应该说格兰迪级数不等于任何一个数,因为它的前k项的和交替地取值1和0,并不趋于一个极限。但在若干种推广的意义上,可以说它等于1/2。这里给出的就是一种推广的意义,即等比级数的解析延拓。所谓全体自然数的和等于-1/12,也只是在像这样的推广的意义上才能成立。

如果你不打算探究更多有趣的细节,那么了解到这个程度也就够了。如果你思考得多一点,你可能又会问了:黎曼是如何对ζ函数进行解析延拓的?他为什么对ζ(-1)得出了-1/12这个结果?

很好的问题!鉴于许多同学们需要时间来消化这堂课的内容,黎曼的具体做法,我们放到下次来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8-12-30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olboy 于 2019-1-2 04:08 编辑

这篇文章让我回想起了很多年以前我在年轻时曾兴奋地读到早年《数学通报》上的不少有趣的文章。几年前,我在《科学网》上曾发过如下的一个帖子说到过那段经历。我记得当时肯定还从《数学通报》上读到过另一篇关于“发散级数求和”的有趣文章。中间肯定提到了上面所述的格兰迪级数(Grandi’s series),但不记得该文中是否也介绍了黎曼zeta函数。

+++++++++++++++++++++++++++
我年轻时的偶像:叶正江

武际可老师为《力学与实践》创刊30年写了一篇纪念文章,介绍回忆了《力学与实践》的办刊方针和发展历史。[Ref. 1]

还真从没读过《力学与实践》。1979年2月才创刋,应该是在时间上错过了。是创刊而非复刊,那也就是说文革前并没有类似的力学杂志。

回忆起并联想到了我年轻时的偶像:叶正江。

叶正江应该是清华大学1963级的本科生。他在大学一年级就写出了至少两篇关于火箭飞行动力学的科普文章而成了coolboy心中的偶像。

叶正江的文章是发表在当时的《数学通报》上的。所以当时可能没有,确实也不记得有类似的力学杂志。

我在高中最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学校老师看我爱读书,就给了我可以自由进入学校(只对老师开放)图书馆开架看书的“特权”。当年高中生就没有“高考”这一说,平常也没有或仅有很简单的考试。我在那一年多时间里在学校图书馆读了许多的数学物理书,也读了许多期文革前的《数学通报》等等。当时读到了叶正江的一篇论文是关于级数收敛判据的很大的推广,顿感眼前一亮,因为作者仅仅是清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这是差不多同年纪可学习的榜样啊!嗯~~~我若要是把这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辩证法学通用活的话,说不定也能弄出类似的东西来。但接着就又看到了他的关于火箭飞行动力学的科普文章,那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他的知识的渊博是我coolboy在他那年纪段无论如何也赶不上了。叶正江成了coolboy仰望的偶像。

网上查了一下,并没有找到现在应该是有点名气或有点成就的叶正江。两种可能:(1)因研究火箭飞行动力学,清华毕业后去了军工保密单位,成了无名英雄;(2)大学没毕业就遭遇“文革”成“白专”典型,受批判、受迫害,早早地结束了他的学术生涯。

非常好奇叶正江现在到底怎样了,他是coolboy曾经的偶像。


Reference:
[1] 让力学贴近大众——我与《力学与实践》 [武际可]
www_sciencenet_cn/m/user_content.aspx?id=226311

(2009.04.16)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4-4-18 12:11 , Processed in 0.06445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