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04|回复: 0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投票表决通过决议: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4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投票表决通过决议: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
(转自美联社和新浪科技)

据美联社报道,数十年来,科学家普遍认为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但随着一颗比冥王星更大、更远的天体的发现,使得冥王星大行星地位的争论愈演愈烈。一是由于其发现的过程是基于一个错误的理论;二是由于当初将其质量估算错了,误将其纳入到了大行星的行列。因此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是否要给冥王星“正名”成为了大会的焦点,为此,天文学家给出了各种方案。

2006年8月24日晚上9点20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5号决议,部分通过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从而太阳系行星的数量将由九颗减为八颗。此前盛传的第一种方案中提出了太阳系另外增加3颗二级行星的计划流产。经过长达一周的争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通过投票表决做出最终决定,取消冥王星的行星资格。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然而,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还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确认,“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以后也就将错就错了。

冥王星是目前太阳系中最远的行星,其轨道最扁。冥王星的质量远比其他行星小,甚至在卫星世界中它也只能排在第七、第八位左右。冥王星的表面温度很低,因而它上面绝大多数物质只能是固态或液态。

事实上,位居太阳系九大行星末席70多年的冥王星,自发现之日起地位就备受争议。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的新定义,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而冥王星椭圆形的轨道同海王星轨道交迭,显然不符合这一定义。

投票表决之后,大多数天文学家对这一结果表示欢迎。主持此次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的天文学家乔瑟琳·贝尔·博内尔(Jocelyn Bell Burnell)表示,也许会有一些人因冥王星被“降级”而感到失望,但他们也应当看到好的方面。她说:“我们为行星创建了统一的标准,而那些不符合标准的‘矮行星’则退出了这一行列。”贝尔-博内尔来自于北爱尔兰,是一位中子星领域的专家。

数十年来,天文学家普遍认为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但随着一颗比冥王星更大、更远的天体的发现,有关冥王星行星地位的争论愈演愈烈。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公布的最新行星定义,冥王星最终退出了行星的行列,从而太阳系只剩下八颗“经典”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的发现日期都早于1900年。

冥王星和一些类似的星体将被重新归类为“矮行星”,类似于此前的称谓“小行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还定义了第三类围绕太阳运转的小星体,名称为“太阳系小天体”(small solar system bodies),主要包括无数的小行星、彗星和其它自然形成的卫星。目前还不清楚冥王星被“降级”是否会影响美国宇航局冥王星探测器“新地平线”的任务,该探测器今年初成功发射,预计将最早于2015年中期到达冥王星。

来自75个国家的2500名天文学家参加了本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在此之前,由天文学家提议重新确认冥王星的行星地位,并将它的最大卫星“卡戎”和另外两个天体加入行星行列。这一提议引发了天文学家的激烈争论,但最终并未获得广泛的支持。目前,小行星谷神星和最近发现的编号为“2003 UB313”、昵称“齐娜”的天体均被划为“矮行星”一类,而“卡戎”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

  “2003 UB313”的发现者迈克尔·布朗(Michael Brown)对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决议表示欢迎,他一向认为冥王星和类似天体不具有行星资格。他说:“UB313是最大的矮行星,这非常酷。”
(转自美联社和新浪科技)

新闻背景:               太阳系行星发现史
(转自新华网)

没有人知道我们的祖先是从何时开始仰望星空,也不会有人记得到底是谁首次发现了金、木、水、火、土这5颗行星。可以相信,它们明亮的身影在星空中穿行时,曾经引起地球上不同地方、不同年代许多人的注意。

1609年,伽利略将望远镜指向天空,开启了现代天文学的时代。1781年3月13日,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注意到了双子座中的一个天体,最终确认它是一颗行星。它以希腊神话中天空之神乌剌诺斯命名,中文称为天王星。天王星在合适条件下用肉眼也可以观察到,此前的天文学家曾经看到并记录它,但没有想到这颗位置变化不明显的暗淡星星会是一颗行星。

发现天王星后不久,人们就计算出了它的轨道,却发现观测数据与理论预测的总有差异。英国科学家亚当斯和法国科学家勒威耶分别提出,这可能是因为还有一颗未知的行星,它的引力导致天王星轨道出现偏差。他们还计算出了未知行星应该在什么地方。

1846年9月23日,德国天文学家伽勒在预测的位置上找到了一颗新行星。这颗行星的颜色好像海水,因而以海洋之神尼普顿命名,中文称为海王星。海王星的引力部分解释了天王星轨道的误差,但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天文学家相信海王星轨道之外还存在一颗未知行星。

但这颗神秘行星太远太暗了,经过几代人近一个世纪的努力,它才于1930年2月18日出现在美国天文学家汤博的视野里。这颗远离太阳光辉的星星被赋予了地狱之神普卢托的名字,中文称为冥王星。至此,“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格局坚持了70多年。

人们多年来相信的太阳系九大行星图

然而冥王星是一个异类。它个头太小,轨道太扁,而且轨道平面相对于地球轨道平面有很大的倾斜,而不像其他行星轨道基本上与地球轨道位于同一平面中。这些特征使其行星地位相当不稳定,总是有人认为应该把它开除出行星家族。近几十年来陆续发现的许多柯伊伯带天体,使这个问题进一步激化。

柯伊伯带是太阳系外围的一个区域,那里有许多小天体绕太阳运行,可能是太阳系早期物质形成行星之后的剩余材料。第一个柯伊伯带天体于1992年被发现,现在其家族成员已经增加到几百个。

从2000年起,柯伊伯带天体直径最大记录不断被刷新。2004年,当一个叫“塞德娜”的天体以直径1700公里的尺寸直逼冥王星时,情况已经变得难以收拾。忍无可忍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来重新讨论行星的概念,看看是把这些新发现的大家伙接纳进行星家族,还是索性剥夺冥王星的行星地位。

2005年7月,昵称齐娜的“2003UB313”被介绍给公众,它是70多年来首次在太阳系内发现的比冥王星更大的天体。这是推动行星概念被重新定义的决定性发现:事情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

天文学家目前在太阳系内寻找新行星的方法,实质上与前辈们所用的方法相同:把恒星假设为静止,然后以它为背景,寻找运动着的行星。不过现在初步分析交由计算机去做,人只需对计算机挑出来的可疑目标进行进一步观察。
(转自新华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5-3 20:20 , Processed in 0.07972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