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01|回复: 2

今有邑方不知大小,各中开门,出北门三十步有木,出西门七百五十步见木,问邑方几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2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经,同学把他叔叔的老中学数学课本带到学校,书中有这样一个题:今有一正方形城,东南西北各方向正中都开有一道城门。出东门直走a步处有一颗树,出南门直走b步恰好看见这棵树。求正方形城的边长。后来,由这个题还引起一段“文科人与理科人较劲”的笑话。
发表于 2021-3-2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科人和理科人较劲 (2015-03-22 21:08:14)[编辑][删除]转载▼
标签: 教育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年暑假,理科人(甲)前往东南旅游,首站到了八杆子都打不着的亲戚家,住宿在他们单位的宾馆。第二天取了先寄去的东西,准备正式旅游,便与主人告辞。这时主人挽留道:“客人别忙,先小住几天,也耽误不了你的旅行。况且我家孩子下学期上初三,他(乙)的数学有点问题,请你顺便给他补补。”此况,甲不好拒绝,只好暂时住下。

   去之前,甲对其有所了解,他们是从内地一中等城市调到东南某市的,该市紧邻画了一个“圈”的地方。据说这孩子在内地上小学时就正式出版了图文并茂的小人书。今天一见,好家伙,一副眼镜架在瘦小的脸上,初显“文人”气质。下面的对话,果真如此。

   甲知道初二内容多,也很难。辅导之初,为了检验乙的数学基础,就出了一道甲终身难忘的“古典”问题(文革前的高中数学课本中的习题):今有一正方形城,每边的中间都开有城门。出东门,直走a步有棵树;出南门,直走b步恰好能看见这棵树。求正方形城的边长(具体数据忘了)。

   甲叫乙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画了几次,就是无法正确图示“恰好能看见这棵树”。于是,便有了下面甲与乙的对话(较劲)。

   第一回合

   甲:“恰好能看见这棵树”是何意?

   乙:恰好能看见,说明这人是近视眼。

   第二回合

   甲:不是近视眼,视力很好。

   乙:那是冬天,有雾,似见非见(两双眼睛望着甲)。

   第三回合

   甲:不是冬天,是夏天!

   乙:那、那、…,当时在下暴雨,烟.雨.蒙.蒙(小心翼翼)。

   第四回合

   甲:万里无云,红日高照(心里在骂,真是一个文科老壳)!

   乙:默默无语,期待而无助的眼神,分明在告诉甲,能给我讲讲吗?

   (后来让一个英语教师画这样的图也未成功,可见,文科教师的理科素养还是有欠缺的)

   三天后告辞。

    10来年以后,听说这孩子高中上的文科班,本科上北大,研究生上川大。

    据称,国外一所著名高校将该校的部分文科和理科学生精英聚到一起,让他们观察屏幕墙上由英文字母T组成的某种图案,并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有规律没有?测试结果表明,两类学生的思维差异较大,理科生看到的接近设计者的意图,而文科生要差得多。所以,人们常说,善抽象思维者宜读理科,善形象思维者宜读文科。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分享:
2

喜欢

阅读(149)┊ 评论 (1)┊ 收藏(0) ┊还没有被转载 ┊ 喜欢▼ ┊打印
前一篇:数学“名题”欣赏
后一篇:自言自语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发评论]
愚主_张晓峰

很好,很不错
2015-3-24  09:11回复(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7-17 11:15 , Processed in 0.08335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