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55|回复: 0

数学院“人和事”系列——为中国数学会辛勤工作 30 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3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数学院“人和事”系列——为中国数学会辛勤工作 30 年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2022-03-03 14:57



       他长期担任中国数学会的领导工作,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

  他积极参与新中国概率统计学科建设,为推动数学的实际应用做出了贡献;

  他在古稀之年出任中国数学会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为中国数学人才的培养不辞辛劳。

  他叫王寿仁。

  1916 年 7 月 21 日,王寿仁生于天津市。中学期间,他就表现出优秀的组织才能,组织同学演出音乐、武术、京剧节目,负责校庆活动,颇受称道。1934 年,王寿仁考取北京大学算学系,次年担任校学生会常委,并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1937 年“七七事变”后,他与同学结伴南行,在长沙临时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修完大学学业。大学毕业后受聘于北京大学。1950 年 10 月,经江泽涵推荐,王寿仁调至中科院数学所筹备处任助理研究员。

  1951 年 8 月,王寿仁协助华罗庚组织了新中国成立后重组的中国数学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常务理事,负责数学会全部秘书事宜,当时的数学会并未设置秘书长一职。中国数学会重组初期,几乎每周日都要召集在京的常务理事讨论中国数学的发展方向与道路问题。当时的共识是应加快发展应用数学,而数学各分支中直接深入实际的触角是微分方程和概率统计,会议决定由王寿仁负责概率统计方面的组织工作。自此,概率统计的学科建设和中国数学会的发展,成为贯穿王寿仁一生的事业。

  1952 年 7 月,中科院数学所成立后不久就设立了概率统计组,王寿仁任组长,早期成员有张里千、成平等。基于对苏联数学研究动态的调研,选取非参数统计理论作为方向,求出了两个独立同分布样本的经验分布之比的极限分布律,以及针对两种未研究过的极限情形,得出了两项次序统计量的联合极限分布,从而扩充了著名苏联数学家斯米尔诺夫和匈牙利数学家A.瑞尼的工作。

  王寿仁是国内较早关注时间序列分析的学者。1957 年,他把苏联数学家 A.H.柯尔莫哥洛夫关于平稳序列内插问题的一个基本结果推广到多维格点上的平稳随机场。1958 年,他把瑞典数学家 U.格列南德关于残差为平稳列的回归模型系数两种线性估计的渐近方差及其比较的优美定理,推广到多维格点平稳场,这是一项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

  1962 年,从实际课题出发,王寿仁首次在严格的数学水平上,研究了带非线性参数的随机信号模型,给出了似然方程可解的一组充分条件,以及参数极大似然估计的渐近分布。

  70 年代初,他参加了转炉炼钢、旋窑水泥生产的自动控制数学模型、惯性陀螺仪飘移分析等多项应用研究课题。

  此外,他还在广义过程理论中解决了一个关于独立增量广义过程的猜想。

  王寿仁十分注重与国际学术动向接轨和后继人才的培养工作。他讲授基础理论,特别注意国际概率论的研究动向,把一些当时十分活跃有发展前途的学科与课题,通过专题讨论班、翻译、专著等形式及时引入到国内。50 年代,为了介绍 C.E.香农的信息论,他编写了《信息的数学理论》,翻译了《相互独立随机变数之和的极限分布》《随机过程与统计推断》。

  1956 年,北京大学根据我国第一个科学发展规划,设立概率统计教研室,许宝騄为首任主任。王寿仁被聘去讲授极限理论以及数理统计课程。讲课的同时,他仔细物色优秀人才,将陈希孺、徐光辉等引进到数学所工作。其后两年,他邀请苏联和波兰的多位专家来所讲学,除组织学生听课和辅导外,还多次担任翻译。

  1958 年“大跃进”开始后的两年间,王寿仁卸去概率统计组组长一职,专心培养学生。当时数学所招收了 20 多名来自全国各大学的概率统计进修生,他们回校后大都成为概率统计教学与科研的骨干。

  60 年代初,王寿仁发现乌克兰数学家 A.B.斯科罗霍德关于随机积分与随机微分方程方面的新研究成果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便在数学所、复旦大学及厦门大学作了一系列学术报告。

  1973 年,为缩小我国数学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王寿仁在数学所组织了鞅论和时间序列两个讨论班,主持撰写了有关卡尔曼滤波的著作。

  他主持的科研项目获得了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硕士与博士,涌现出若干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其中包括马志明、严加安两位院士)。

  1985 年后,王寿仁的研究工作转向应用概率统计,出任中科院应用数学所人口与经济课题组负责人,为国家统计局培养了近 20 名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生。

  王寿仁担任中国数学会领导职务 30 多年,做了大量组织工作,有力促进了学会的发展。1953 年秋,王寿仁负责组织了中国数学会以分析学科为主的学术讨论会,会上 15 人作了报告,并有18篇研究论文在会上宣读。自此拉开了数学会组织全国性数学学术交流的序幕。同年 8 月,中国数学会召开论文宣读大会,报告各学科的发展动向及国内研究成果。王寿仁负责会前的论文征集和会议的组织安排。此次会议是对中国数学会重组后全国数学科研成果的检阅。会议分6个小组,报告了近 170 篇论文,说明我国数学已进入门类比较齐全的全面发展时期。

  1960 年中国数学会在上海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王寿仁被选为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继续负责学会的刊物和学术活动。

  1962 年,王寿仁受数学会委托组织了在北京颐和园召开的数学基础学科的学术讨论会,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此次会议对恢复在“大跃进”期间受冲击而停顿的数学基础理论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1978 年,中国数学会在成都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王寿仁和田方增负责大会的筹备与秘书工作,王寿仁协助华罗庚起草了大会开幕词。开幕词总结了解放以来数学会的工作,分析了数学界出现过的各种思潮,提出了“弄清思想、团结同志”,“稳定队伍”,“按比例地、全面地、有步骤地发展各分支学科”,“多途径多标准选拔人材”,“敢于创新”及发扬“三老四严”的科学态度的学会工作方针。此次年会改选了理事会,王寿仁继续当选为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1981 年接替孙克定任秘书长。

  1983 年 10 月,在武汉召开的中国数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王寿仁代表常务理事会作了工作报告。此次大会完成了数学会领导层的新老交替,杨乐接替王寿仁担任秘书长。此后,王寿仁虽未再担任理事,但仍为学会工作奔走。

  1988 年,王寿仁以古稀之年出任中国数学会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1990 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首次在中国举行,他担起组委会秘书长的重任。

  (摘编自《中国现代数学家传》“王寿仁”,作者袁向东、潘一民)

来源: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5-15 04:50 , Processed in 0.08475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