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尔范德初中毕业后进入了一间职业技术学校受训当化学实验员,未结业便失学了。1930 年初,16 岁的他从家乡孤身来到莫斯科投靠远亲自寻生计。他在莫斯科四处做临时工,但经常失业。后来他在列宁图书馆找到一份外借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自学那些以前没有学到的知识。他结识了几个大学生,便常常安排时间跟随他们去莫斯科大学听课。他最有收获的是旁听了数学家米哈伊尔·拉夫连季耶夫(Mikhail A. Lavrentyev,1900-1980)组织的复变函数讨论班。
1932 年,没有大学学历的盖尔范德由于各种出众的数学表现被破格录取为莫斯科国立大学的研究生,师从著名数学家安德雷·柯尔莫哥洛夫(Andrey N. Kolmogorov,1903-1987)。从此以后,用盖尔范德自己的话来说,他的学术生涯“平常而正规,进入了数学家通常的轨道”。
盖尔范德觉得很幸运,有机会从一本正规的大学教程开始学习高等数学了。他手术后第三天开始,就逼不及待地开始看这本书,穿插着还读了法国作家埃米尔·左拉(Emile Zola,1840-1902)的一本小说。在医院的九天,他读完了这本高等数学第一册。期间,他还独自推导出了欧拉-马克劳林公式、伯努利数递推公式、前 n 个自然数 p 次幂的求和公式。对他来说,最大的收获是锻炼了独立解题的能力和养成了解题后继续探求进一步结果的好习惯。
1943 年,盖尔范德成为了莫斯科国立大学教授,后来还在苏联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任职。1950 年代,盖尔范德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多个分支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累累。他的主要贡献涵盖泛函分析、调和分析、群表示论、积分几何、广义函数、微分方程、数学物理等领域。此外,1958 年后他还开展了对生物学和生理学的深入研究,并且在苏联科学院成立和领导了一个生物物理研究所。在生物医学领域中,他研究 X-光和 CT 扫描的数学问题,还改进了约翰·拉东(Johann K. A. Radon,1887-1956)的图像变换从而开创了一门全新的积分几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