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422|回复: 37

lusishun 竟然不识函数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29 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uikun-186 于 2022-8-29 06:35 编辑

lusishun竟然看不懂:

r2(N)=(N/2)∏mr是函数式,偶数N 大于等于6
即:

r2(x)=(x/2)∏mr是函数式,(偶数x≥6)
 楼主| 发表于 2022-8-29 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uikun-186 于 2022-8-29 06:11 编辑

本帖最后由 cuikun-186 于 2022-8-29 05:58 编辑

lusishun 发表于 2022-8-28 16:14
他不知道有猜测 ,就是没有,反驳进行猜测的人。哥猜本身是对无限多的偶数而言,下限就是1、6=3+3、因为最 ...


下界值:针对一个函数f(x)来说,存在实数M,使得f(x)>M恒成立,则M为该函数的下界值。

下限值:一般是指函数的最小值或自变量的最小值,

在数学分析中,在给定范围内(相对极值)或函数的整个域(全局或绝对极值),

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被统称为极值(极数)。

皮埃尔·费马特(Pierre de Fermat)是第一位提出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数学家之一。

r2(N)=(N/2)∏mr≥[N/(lnN)^2]

也就是说[N/(lnN)^2]来源于真值函数:r2(N)=(N/2)∏mr,

因此也可以这样表述:r2(N)≥[N/(lnN)^2],即r2(N)的下界值是:[N/(lnN)^2]

即r2(N)的下界公式是:[N/(lnN)^2]

通过陈氏定理的公式再来理解崔坤的公式

lusishun看不懂:

r2(x)=(x/2)∏mr是函数式,(偶数x≥6)

@lusishun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陈景润没有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他的公式没有价值吧?  发表于 2022-8-29 06: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29 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cuikun-186 发表于 2022-8-28 22:08
本帖最后由 cuikun-186 于 2022-8-29 05:58 编辑

lusishun 发表于 2022-8-28 16:14

大道三千六百种,因人而异各不同。
我看不懂,不要紧,数学家看懂了,就是您的成功。您的理论正确无误,靠您努力推广,介绍。

点评

陈当然没有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但他给出的1+2却是1+c的顶峰,陈氏的伟大之处, 就在于他终结了怠素数的概念,为1+1扫清了道路! 他的1+2下限值公式都是世人所称道的。  发表于 2022-8-29 06: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9 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发现了真理的人都有义务去广而告之,而非秀才娘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29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依据倍数含量的重叠规律,等差项同数列的性质规律的筛法都不是两筛,两筛必须是依据这两个规律为依据,才是两筛,没有这两个规律作为依据,那是猜,

点评

你根本不懂,所以你就瞎忽悠!  发表于 2022-8-29 09: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9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uikun-186 于 2022-8-29 09:46 编辑

所谓的两筛和双筛都是叫法不同而已,为了获得1+1哥猜数,都必须运用埃氏筛法进行的两次筛掉合数,

这里的关键词是共轭,因此没有共轭的解释都是苍白的!


呵呵,老乡调侃几句没什么,情绪的波动很正常,但是,老乡之情和好友之意还应该长存的!

点评

我瞎忽悠,您就要当为我没有说,这样就影响不着您的情绪  发表于 2022-8-29 0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9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r2(N)=(N/2)∏mr是函数式,偶数N 大于等于6

即:

r2(x)=(x/2)∏mr是函数式,(偶数x≥6)

该公式发表以来,有36位在校数学系大学生给予点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9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数理逻辑清楚,当然有着数学上的科学依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9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公式发表以来,又有44位在校数学系大学生给予点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9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
数理逻辑清楚,当然有着数学上的科学依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7-1 17:47 , Processed in 0.09952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