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34|回复: 0

丘成桐先生作序推荐——传奇盲人数学家庞特里亚金自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7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丘成桐先生作序推荐——传奇盲人数学家庞特里亚金自传

来源:数学与人文 好玩的数学 2024 年 07 月 06 日 06:02 江西



简介

庞特里亚金,苏联杰出数学家,13 岁时因事故导致双目失明,但凭借令人惊叹的坚韧精神和对数学的热爱,终成一代大师。他对拓扑学尤其是代数拓扑学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其著名的“庞特里亚金极大值原理”成为控制论的里程碑。他的学术思想在很多方面指引了 20 世纪数学的发展。

庞特里亚金始终关注社会生活,在各种会议上发表精彩且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担任过苏联驻国际数学联盟代表,主管过数学文献的出版,曾尝试解决苏联中小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由于身体的缺陷,庞特里亚金不方便记日记,但凭借机敏的头脑和超强的记忆力,他能够洞察最微小的细节并牢记于心。



书名:庞特里亚金自传

作译者:Л. С. 庞特里亚金 著,霍晔 译

ISBN:978-7-04-060823-6

本书是庞特里亚金在晚年写的自传,手稿由其遗孀提供,很好地记录和反映了苏联科学发展一段重要时期的历史。庞特里亚金在书中大胆分享了学术界很多事件的内情和自己的真情实感,本书的历史价值和教育价值也正在于此。

丘成桐先生极力推荐本书,为本书亲自作序,现摘录如下:

《庞特里亚金自传》评述

丘成桐

庞特里亚金(Lev Semenovich Pontryagin,1908—1988)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在俄罗斯,他和柯尔莫戈洛夫(Andrey Nikolayevich Kolmogorov,1903—1987)齐名,他在拓扑学上的贡献和其他欧美学者相比毫不逊色。他和学生们的研究成果,成为现代拓扑学的基础。出于自己的道德考量,他认为学者应该研究能应用于社会的问题。中年以后,他的工作转向应用科学,庞特里亚金极大值原理是控制论的重要成果。

这位伟大的学者一生坎坷。在他小时候,父亲从军,没有陪伴他。他十八岁丧父,母亲凭着无比的毅力,抚养他成人。他十三岁时意外双眼受损,从此失去视力。《自传》中说,他童年的愿望是当工程师而非数学家,投考大学前也考虑过音乐、文学、历史等方向,最后还是觉得数学是自己的专长及兴趣所在,因此他在十七岁时进入莫斯科大学数学系就读,从大学二年级开始便做研究,漫长而辉煌的事业由此开启。

母亲想尽办法帮助儿子学习数学。她不懂数学,除了每天向儿子口授语文和数学外,还想出办法将数学符号表现出来,教导这位年轻人。庞特里亚金考大学时,她花了十天时间给他念了七百页社会学。尽管她对德语一窍不通,为了帮助他,她念德文数学书给儿子听。庞特里亚金在打字机上准备数学论文时会留下空白,让母亲填上公式。所以庞特里亚金一辈子都感激自己伟大的母亲。

可是,等到庞特里亚金长大后,母亲开始对他和女性交往心生嫉妒。他一生有过两次婚姻,婆媳总无法和平相处,这使他极为痛苦。四十八岁那年,母亲容许他和妻子搬离,他才真正享受到夫妻的生活。

他小时候喜欢读父亲收藏的文学书籍,涉猎十分广泛,除了俄罗斯名家如托尔斯泰(Lev Nikolayevich Tolstoy,1828—1910)、普希金(Aleksandr Sergeyevich Pushkin,1799—1837)、梅列日科夫斯基(Dmitry Sergeyevich Merezhkovsky,1865—1941)、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Mikhaylovich Dostoyevskiy,1821—1881)等人的作品外,也喜欢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海涅(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1797—1856)的作品和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的十四行诗。他也喜欢历史,童年时就读过达尼利夫斯基(Nikolay Yakovlevich Danilevsky,1822—1885)和扎戈斯金(Mikhail Nikolaevich Zagoskin,1789—1852)的历史长篇。他可以说是无书不读。年轻时,母亲念给他听,结婚后由妻子代之。

庞特里亚金和大数学家柯尔莫戈洛夫来往密切,工作上受到柯尔莫戈洛夫和学位论文导师亚历山德罗夫(Pavel Sergeevich Aleksandrov,1896—1982)的启迪,也受到外国学者如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1862—1943)、亚历山大(James Waddell Alexander,1888—1971)、莫尔斯(Harold Calvin Marston Morse,1892—1977)、艾米·诺特(Emmy Noether,1882—1935)、嘉当(Elie Cartan,1869—1951)等人的影响。书中描述他和这些学者交流,还有听艾米·诺特讲课的情形,文笔极为生动,完全不像是失明的人。

早在大学时期,庞特里亚金就完成了重要的工作,受到器重。后来他被选为科学院院士,从此生活舒适,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

庞特里亚金有不少出色的学生,以罗赫林(Vladimir Abramovich Rokhlin,1919—1984)、波斯尼科夫(Mikhail Mikhailovich Postnikov,1927—2004)和阿诺索夫(Dmitri Victorovich Anosov,1936—2014)最为著名。罗赫林是犹太人,二战后期因故被苏联政府关押。庞特里亚金和柯尔莫戈洛夫联名上书斯大林,要求政府释放罗赫林。这样做有很大的风险,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勇气。罗赫林获释后成了庞特里亚金的助手,以后成为极有成就的拓扑学家,这应归功于庞特里亚金的教导。

庞特里亚金晚年花了很多时间解决中学数学教育问题,和做着同样事情的柯尔莫戈洛夫意见多有不合,不免时生摩擦。在这本《自传》中,庞特里亚金坦率生动地描述了个人的经历和想法,他的勇敢坚毅,使人敬佩。透过本书,我们也可窥见俄罗斯二十世纪前六十年学者的生活光景。

《自传》中描述他对数学的看法,值得我们借鉴。他说:“这些年来,我从不觉得选择数学是错了,但也知道研究数学并不轻松。尽管我对数学上很多东西都得心应手,但领悟数学,尤其是研究,虽愉快却艰辛。工作时必须倾尽全力,成功的道路上常要经历重重挫败,压力伴随而生。达到目的地时,个人已经精疲力竭,连高兴的劲儿都没有了。兴奋心情大大滞后,有时还会因担心发表的成果出错而患得患失。我生命中的快乐主要来自事业上的成就。多年的经验使我深信,无论想在哪个领域中做出成绩,都必须竭尽全力。多次失败不可避免,要接受失败,也要耐心看待别人的失败。尽管经历过那么多次刚起飞便跌入谷底的失败,我还是认为,我职业生涯的总体情绪还是正面的。”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可见古今中外,挫折在所难免,但要懂得从中得到激励。太史公受腐刑后,也是从前贤的遭遇中得到启发,从而完成了伟大《史记》的撰写。

庞特里亚金是数学史上的一个传奇性的巨人。在书中他自述一生,不矫情,不自大。他残而不废,凭着坚强的意志,勇敢面对失败,给后世留下珍贵的数学遗产。他对数学、对教育、对国家的热情,照耀了他一生。可惜我和他没有一面之缘。年轻人读这本《自传》,应该学习他的坚毅,不要受到打击便气馁,甚至躺平,而是要面对逆境始终保持韧性和决心,追随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专注于目标同时努力解决问题。

我向读者推荐本书,相信每个人都能有所收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5-10 15:35 , Processed in 0.09120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