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2|回复: 0

名家名作:华罗庚谈自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8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名家名作:华罗庚谈自学

作者:华罗庚(节选自 1954 年 4 月 6 日《人民日报》)

斯大林说过:“要建设,就必须有知识,就必须掌握科学;而要有知识,就必须学习,顽强地、耐心地学习。”诚然,如果我们能照着斯大林说的去做,那么,我相信,在几年之内,都是完全有把握掌握我们工作上所需要的科学知识的。



一:自修是能达到学习的目的的,毅力和耐心是成功的保证

自修是学习方法之一,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任何一个人如果养成了自修的习惯,都是终身受用不尽的。但如果因为强调自修而放弃参加集体学习的机会,也是不正确的态度。曾经有些青年人说:在学校里要学的科目太多,进度很慢,还是在家里自修好一些。这种看法当然是不妥当的。自修只能看作是在正规学习进行中的辅助办法,在无法参加正规学习时候的代替办法。必须知道,在学校(或参加任何学习班)学习有很多优点:第一,是能够得到系统的、全面发展的为现代公民所需要的常识;第二,是水平高于我们的教师会较快地带我们上路,并且能够及时指出容易被我们忽略的要点和关键所在,文能够帮助我们解释疑难,减少暗中摸索的时间;第三,有检查有考核,易于暴露和及时纠正我们学习中的缺陷;第四,和同学在一起,可以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所有这些,都不是用自修的方法能够得到的。但同时也应当培养自修的习惯,这样,一来可以补助学习的不足,二来准备在不能参加学习的时候,能掌握“自修”这一重要的学习方法。

自修是一种比较艰苦的学习方法,但它的优点是无论何人、何时、何地都可以采用。只要我们能按部就班,不懈不怠,继之年月,它是可以帮助我们达到科学的光辉的顶点的。凡是具备了普通语文修养的人,就可以运用自修来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就我所熟悉的数学而言,只要我们肯于自修,便能够使我们进入数学的堂奥,但由于没有督促检查,没有导师指引,自修往往自流,以致有始无终。我个人就有过一些痛苦的经验:由于急躁,想一蹴而就,我常常逾规前进,在最初一个时期看来似乎很有成绩,但一旦运用时却发现运用不灵,而是一锅夹生饭。这时,前进不行,回过头来又不甘心,这种情况几乎使我丧失信心,中途而废。夹生饭重新回锅是件极不愉快的事,我想,一定有不少苦心自修的人有过同样苦痛的经验,因此,无论自修哪门功课,最重要的是避免焦躁,循序前进,才是上策。如果不幸和我一样有同样的经历,唯一补救办法就是重新从头做起,自修时的另一缺点是自以为通,自以为懂,书上的习题会做,书上的定理会背,但若十年后回顾一下,以在所请的通和懂不过是浮面的、形式上的了解,一遇到原则性的变化就随人五里雾中,摸不着头脑了。这一缺点,虽然可能是学习过程中极难避免的,但如果自修时能够认真思考,仍可能减轻它的严重性。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对原理、原则谈来似乎了解了,但在具体应用时百无一能,此外,虎头蛇尾、有始无终、“一曝十寒”等毛病就不在话下了。

总之,我觉得,自修能有成绩的关键在于毅力和耐心。应当正确地认识为了什么在自修,也应当正确地认识“自修”较“参加正规学习”为艰苦,所需要的时间更多,图快贪多是自修成功的敌人,必须用“涓涓不息,而成江河”的态度,持之有恒,行之有系,才能够完成自修所要达到的目的。



二:爬山是艰苦的,但开始的一段还是大道

科学家们经常爱引用马克思在“资本论”法文译本的序与跋里所说的话:“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崎岖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每一个科学工作者都应当牢记并深刻认识这话的意义,但如果用来对学习中学程度的科学知识的人来说,却过早了些,可能因此产生畏难情绪。科学是座大山,愈接近顶点,道路就愈崎岖难行,甚且有很多人迹所没有到过的地区,全靠科学家披荆斩棘地发现道路。但在山脚下,由于多少年来行人的践踏,已经踏成了大道,或者已经修成了拾级可登的阶梯,只要我们不倦地努力,就可以稳步前进。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几何、三角等等在几百年前都是科学上的崎岖小路,而今天已经成为平坦大道了。十四五岁的少年都能在短时期内掌握它,所以,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的成年人,在他们成熟的思考能力的帮助下,迅速地掌握这些科目也是毫无问题的,是有绝对的把握的。但成果的丰富与否还要看我们付出代价的多少而定。

山愈高愈难爬,但由于经过了一段的锻炼,文在这个基础上逐渐丰富了自己的经验,我们是有可能并且一定能够逐步地攀登到高峰的。

对经验丰富的人来说:攻克科学堡垒并不比攻克军事堡垒难。科学堡垒是不变的目标,进了一步就进了一步,今天攻不下,还有明天,到了明天,客观形势只会对我们更有利。只要我们一步一步地努力,总是越来越接近胜利。



三:没有什么秘密的学习方法

学习科学不能取巧,也没有什么捷径或秘密的快速学习方法。我们决不能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把六年中学的课程融会贯通,必须认识科学知识学习的长期性和艰苦性。一分努力一分成就,唯有勤勤恳恳的耕耘,才能有丰富的收获。但另一方面,如果指导学习的人能够把握住成年人具有成熟的思考能力这一特点,周密地考虑筹划,那便有可能适当地缩短学习的期限,但决不能缩得太短,所以学习的人务必要首先认识学习的长期性和艰苦性,调匀步伐尽快地前进,如果趁一时之勇,冲锋般地奋勇向前,将来必然会觉得难乎为继,学习科学虽然没有取巧的方法,但确也有一些应当注意的事项,了解了这些,可以少走弯路。

首先应当提出的是不急不躁,细嚼慢咽,一步不懂不轻易走下一步,每方法都力求运用熟练,读十本八本,不甚了解,反不如把一本书从头到尾读得精通烂熟。所谓烂熟不只是会背会算,而是能掌握基本精神、基本原理,能够灵活运用。并且必须注意它的连贯性,依照深浅,一本一本地学习下去,例如,在学数学的时候,不要在算术的基本运算还未掌握的时候,就去搞搞代数,摸摸模几何。这样做法会陷于一事无成的,学到新的、高一级知识的时候,必须一有机会就联系起旧有的、低一级的知识来。换言之,如果学了代数忘了算术,学了几何忘了代数,这样不但会忘了前面的,而后面的也学不好,一言以蔽之,我们必须认识科学知识的积累性,学习科学知识有如筑塔,级级上升,每一级都建筑在以下诸级之上,因之,一级不稳,就筑不上去。

其次,必须经常地检查自己,不要放弃任何可能复习的机会。如果参加有组织的学习,最好经过每一个考试,同辅导人员争取产格的训练。在日常生活中,活的例子会经常遇见的,百分比当然是家常饭,遇见了它不妨算算,比如政府发表的公报中常有许多数字,如果我们把它们用作复习资料,既可以熟练计算,又可以增加对国家的具体的感性认识。

第三,是学习的顽强性。学习科学时,必须紧紧掌握“知难而进”的原则,一般说来,难易取决于主观(指学习,不指研究),取决于已有的训练,曾经克服过不少困难,则“难”将变为“易”,望而生畏,“易”也变“难”。例如学下棋,刚学的时候,不知从何下手,下了三五十盘之后,也就能看出一步两步了,训练有素的老棋手,却能看上十步八步。在中学知识阶段学习科学知识,如果能够看上一步两步,一般讲来,就能够完成我们的学习任务!难的是在我们初学以后,碰到需要能看上一步两步的问题,就会感到束手无策,无路可通,但是,只要我们能坚持地顽强地努力一下,就会豁然开朗的,那时节心怀喜悦,信心天增,学习的兴趣也就更大了!

第四,培养对所学科自的兴趣。上面已经谈到学习兴趣的来源之一,如果有人辅导这就更容易了,辅导员可以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选些生动的、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大家,那就更可以天天地提高学习的热情,学习的人能够如第二点所提出的方法找习题演算,当然也是提高兴趣之一法。而最可靠的是第三点中所提出的方法,克服困难后的乐趣,那是信心和胜利的交响曲,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

最后应当谈的是时间问题。学习的敌人是“一曝十寒”,所以我们必须要有经常的可靠的时间。我们每天如果能有一小时,或每周五小时的保证,就易于把学习搞好。广泛企业机关能为员工在提高科学知识水平上花一些时间,是一种极有意义的投资。所以如果领导干部能够时间方面适当地给予保证,那是可以促使学习者有成绩的。另一方面,每一个领导者自己也应当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尽可能地掌握好自己的时间来学习。把握时间的方法之一,是利用间隙,特别是间隙中短时间的利用。举例说,在公共汽车站上经常有人在看书,这就是抓紧利用时间的方法之一,不要轻看这样的时间,每天如果抓住了三次二十分钟,日积月累,可以学得不少东西,把学习的材料经常带在手头,一有空便翻开来看,据个人的经验,这对于一个工作繁忙的人,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华罗庚 原本耶 2024 年 12 月 02 日 19:04 上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5-10 00:00 , Processed in 0.09710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