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发表后,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反响。许多读者发消息表示,对这些杰出的女性数学家深感敬佩,并希望了解更多关于数学领域重要奖项及其女性获奖者的信息。为了回应读者的关切,本文将继续聚焦数学领域的最高荣誉,介绍数学三大奖——菲尔兹奖、沃尔夫数学奖(Wolf Prize in Mathematics)和阿贝尔奖(Abel Prize)——的女性得主。
1975 年,多贝西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并于 1980 年获得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她的博士论文题目是《用相干态表示量子力学算符》(Representation of quantum mechanical operators by kernels on Hilbert spaces of analytic functions)。在职业生涯早期,她曾在比利时国家科学研究基金会(National Fund for Scientific Research)担任研究助理,并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担任教职,主要研究方向是量子力学。
1987 年,多贝西移居美国,加入了位于新泽西州默里山的 AT&T 贝尔实验室(AT&T Bell Laboratories)。在那里,她做出了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突破——发现了紧支撑连续小波(Compactly Supported Continuous Wavelets),也就是后来被称为“多贝西小波”(Daubechies Wavelets)的数学工具。
多贝西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国际数学界的广泛认可。她先后获得了麦克阿瑟奖(MacArthur Fellowship)、美国数学会斯蒂尔奖(AMS Steele Prize for Exposition)、美国国家科学院数学奖(NAS Award in Mathematics)、内默斯数学奖(Nemmers Prize in Mathematics)、BBVA 基金会知识前沿奖(BBVA Foundation Frontiers of Knowledge Award)等多项重要奖项。她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文理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和美国国家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的院士。
乌伦贝克 1942 年 8 月 24 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她从小就对科学充满好奇,喜欢阅读各种科学书籍。在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学习期间,她原本主修物理学,但在接触了柯朗研究所(Courant Institute)的一些优秀的数学课程后,她被数学的严谨和美妙所吸引,转而攻读数学。
1968 年,乌伦贝克在布兰代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获得博士学位,师从理查德·帕莱斯(Richard Palais)。她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变分法与全局分析》(The Calculus of Variations and Global Analysis),奠定了她在几何分析领域的学术基础。
在职业生涯早期,乌伦贝克曾在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等高校担任临时职位。由于当时学术界的“反裙带关系”规定——禁止夫妻双方在同一所大学任教,即使在不同的院系也不行——这使得乌伦贝克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难以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1971 年,乌伦贝克加入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担任教职。之后,她又先后在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任教。1988 年,她加入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并担任 Sid W. Richardson 基金会董事会主席。
乌伦贝克的贡献,得到了国际数学界的高度认可。她先后获得了麦克阿瑟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斯蒂尔奖(Leroy P. Steele Prize)等多项重要奖项。2019 年,她被授予阿贝尔奖。挪威科学与文学院在颁奖词中,高度赞扬了她在“几何偏微分方程、规范场论和可积系统方面的开创性成就,以及她在分析、几何和数学物理方面的工作的根本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