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回复: 0

数学矿脉中的骑行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27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数学矿脉中的骑行者

原创  mathematici 数学家  2025 年 04 月 18 日 20:00  北京


洛朗·拉福格(Laurent Lafforgue ,1966 年 11 月 6 日 - ),法国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生于法国安东尼。

1966 年,洛朗·拉福格(Laurent Lafforgue)出生于法国一个充满学术氛围的家庭。他的父亲是物理学家,母亲是教师,弟弟樊尚·拉福格后来也成为科学突破奖得主。这个家庭对知识的尊重,为兄弟二人的数学天赋提供了最初的土壤。
  
拉福格的数学启蒙始于童年。父亲书架上泛黄的数学典籍,成了他最早的玩具。他常回忆:“那些符号像密码,破译它们的过程就像探险。”15 岁时,他已自学完大学微积分课程。1984 年,18 岁的拉福格代表法国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斩获银牌。这枚奖牌背后有个插曲:比赛前一晚,他因沉迷于研究一道拓扑学问题险些错过提交时间。

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就读期间,拉福格展现出对抽象数学的独特敏感。他常在图书馆角落翻阅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Alexander Grothendieck)的著作,笔记本上写满对“拓扑斯”(Topos)理论的困惑与猜想。同学戏称他为“行走的范畴论”,因为他总在食堂里边啃面包边画交换图表。  

1990 年代,拉莱格开始主攻数论中的朗兰兹纲领(Langlands Program)。这个被誉为“数学界大统一理论”的猜想,试图在数论、代数几何和群表示论之间架起桥梁。他选择从函数域入手——这是类比于数域却更“柔软”的研究对象。  

2002 年,拉福格凭借对函数域上 GL_n 朗兰兹对应的证明,获得菲尔兹奖。这项工作好比在数学宇宙中绘制星图:他构建了一套精妙的“自守形式-伽罗瓦表示”对应体系,将离散的算术问题转化为连续的几何对象进行研究。评审委员会称其“重新定义了数学家理解对称性的方式”。  

有趣的是,获奖当天他仍在办公室演算,直到同事提醒才匆忙换上西装出席典礼。事后他笑称:“领奖时我满脑子都是未完成的模形式估计。”
  
获得菲尔兹奖后,拉福格出人意料地转向更抽象的拓扑斯理论。这个由格罗滕迪克创立的理论,试图用范畴语言统一数学的不同分支。他比喻道:“就像发现所有方言都源自某种原始语言,拓扑斯是数学的深层语法。”  

2019 年,他加入华为法国研究院,成为连接理论与应用的“摆渡人”。在巴黎的办公室里,他坚持每天骑自行车上班,用粉笔在黑板前为工程师讲解拓扑斯。有次他打趣道:“5G 信号在空间中的传播,本质上是个几何问题——这和我在咖啡馆研究曲面曲率时用的其实是同一种思维。”  

拉福格的生活始终保持着法式知识分子的朴素。他不用智能手机,坚持手写论文,办公室墙上挂着波尔约的非欧几何手稿复制品。在华为,他有个著名习惯:用自行车载着年轻工程师去咖啡馆讨论问题。“骑车的节奏能让思维流动起来,”他说,“数学和骑行都需要平衡——在抽象与具象之间,在猜想与证明之间。”
  
他对教育有独到见解。在参与中法数学英才班项目时,他强调:“数学文本本质上是文学创作,公式间的留白处藏着诗意。”他鼓励学生读普鲁斯特和莎士比亚:“理解一个复流形的维度,与体会小说人物的心理维度,激活的是同一种想象力。”

如今 58 岁的拉福格仍活跃在研究一线。每天清晨,他照旧骑着那辆老式自行车穿过巴黎街道,随身帆布包里装着未完成的手稿。从朗兰兹纲领到拓扑斯理论,从法兰西学院到华为实验室,他始终相信:“数学的终极应用就是它本身——人类心智在抽象之海中的航行,本就是最壮丽的工程。”
  
这位拒绝使用电子邮件的数学家,最近正致力于将中国古代算学思想融入拓扑斯框架。在他看来,《九章算术》中“方程术”的算法思维,与范畴论强调的“关系优先于对象”不谋而合。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他在黑板前,用拓扑斯理论重新诠释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那将是东西方数学智慧的又一次奇妙共振。

数学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4-30 16:49 , Processed in 0.10225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