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强调“少而精”的研究原则,每篇论文都如艺术品般打磨至完美,但他对学生的培养却呈现罕见的开放态度。波恩哈德·黎曼(Georg Friedrich Bernhard Riemann)撰写博士论文时,作为导师的高斯鼓励其突破传统复分析框架,将几何直觉融入函数论——这篇被高斯盛赞“展现出罕见的哲学洞察力”的论文,何尝不是哥廷根学派“自由探索”精神的优秀结晶呢?
约翰·彼得·古斯塔夫·勒热纳·狄利克雷(Johann Peter Gustav Lejeune Dirichlet)亦是高斯学术思想的受益者,他与黎曼先后形成了哥廷根学派第一代学术传承链。
● 狄利克雷:学术传承的纽带
1855 年高斯逝世后,狄利克雷从柏林迁居哥廷根,接掌数学教席。这位曾在巴黎聆听傅里叶(Baron Jean Baptiste Joseph Fourier)教诲的数学家,将法国分析学的技巧与高斯的数论传统结合,开创了解析数论的新方向。数学史上著名的“黎曼猜想”,其核心工具“黎曼 ζ 函数”的解析延拓方法,正是脱胎于狄利克雷将数论问题转化为复变函数研究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