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80|回复: 1

[原创]华罗庚,我们所有人的老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6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家境贫寒。他被迫中途辍学。尽管如此,对数学痴迷的他坚持自学,无论严寒酷暑,始终如一。凭着顽强的毅力和过人的天赋,他看完了一本Vandemonde的《大代数》和一本约50页厚的解析几何,并写出了一些数学论文。华罗庚的第一篇论文名为《Stum定理之研究》,讨论的是关于代数方程根的问题。他构造出所谓的Stum函数,对原定理作了改进,使改进后的判别法更加简单。这篇论文虽属初等范畴,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华罗庚在自学的过程中注重思考,并能有所创新,这是难能可贵的。现在看来,这也许是一位自学青年成为数学家的必经之路。随后,华罗庚在上海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苏家驹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的论文。他指出当时已是大学教授的苏的论文的错误:苏把一个12阶行列式算错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具有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这也是一位著名学者必备的素质。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看到了华罗庚的这篇文章,看出了他千里马的潜质,遂破格将他调清华大学。这对华罗庚来说无疑是一生的转折点。华罗庚在清华如鱼得水,读完了几乎所有的数学图书。这不仅给他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而且使他对数学的各个分支都有所了解。他在以后的数学研究中成果迭出,游刃有余,我想这和在清华的那一段时光有直接的关系。不久,华罗庚去英国剑桥大学深造,师从Hady,专攻解析数论。这一时期,华罗庚在Waring问题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并改进了Tarry问题的结果。后来,他又将苏联数学家关于完整三角和估计的结果作了重要改进。这些工作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抗战结束后,华罗庚去美国工作。几年后,他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投身于新中国的数学建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华罗庚有着很强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责任感。1952年,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成立,华罗庚任所长。此时,凭着敏锐的洞察力认识到堆垒数论已没有什么前景了,决定改变研究方向。他对数学各个分支的广泛了解使得这一想法得以实现。1952年以后,他的研究方向转为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自守函数等。华罗庚曾说过:“甘为人梯”。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他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数学人才,其中包括陈景润,王元等名家。总之,华罗庚对中国数学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他的事迹和精神值得后人永远学习和发扬。
[/watermark]
发表于 2010-2-15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华罗庚,我们所有人的老师

老师不能随便认。[br][br]-=-=-=-=- 以下内容由 wancheng 时添加 -=-=-=-=-
华是大数学家,并不是所有人的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5-15 07:33 , Processed in 0.07410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