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43|回复: 4

外行我真将改写数学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5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 重庆 科学探险家常识革命家 佘赤求
       笔者仅有高中学历,名符其实的高等数学外行。仅仅依据常识、客观事实研究,创新发现、革命了下列所谓高等数学前沿、尖端项目。

一 攻克世界难题
1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 及其成败原因

2 素数个数区间下限公式

3 素数通项公式 及其三类客观构成形式

4 恒表质数公式

5 孪生素数公式

6 对偶素数公式

7 三个特殊素数公式

       哥德巴赫猜想,两百多年了,许多数学家攻而不克。素数公式,两千多年来全世界寻找无果,解答之,价值意义已有公论。

       各项发现,作者自以为是的依据,不仅论证道理、结论是简单明白的道理,而且与客观实际毫无二致。

二 发现千年隐秘
1 两项重大基础理论发现

      证明《N值区间定理》《连续合数定理》,虽然是渺小的基础理论突破、发现,但是其功用价值非小。顺理成章化解“余项”障碍,迎刃而解哥德巴赫猜想就是例证之1。

2 奇素数分布概率的几个新定理  

       找到了真实的素数出现概率极限确界值1/d,就证实了素数定理的论断极限=0似是而非。

       各项发现,作者自以为是的依据,不仅论证道理、结论是简单明白的道理,而且与客观实际毫无二致。

三 创新科学研究方法
  1 排列组合研究法的概念与实践示范

      因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其构成元素的排列与组合”,所以说此法是客观科学完善的研究方法。此法易学易用。笔者运用“排列(解析)客观、组合(复原)客观"法研究,成果颇丰。证实其功效不可估量。其典型范例:笔者全面解析素数客观存在的种类、形式,复原出了各类各种素数公式;证实除之而外,不存在任何其它主观想象的素数公式;圆满解答了找不到素数公式这个世界难题。

      此法乃笔者的独创,言而不虚吧?作者自以为是的依据,不仅论证道理、结论是简单明白的道理,而且与客观实际毫无二致。

2 判断 择取是不可或缺的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3 教育和科研基础理论的误区  短板与空白

4 喻说中国数学研究

5 附录 渺小的数学基础理论发现之功用价值也许伟大实例

四 质疑权威
1、数学大地震   八个著名定理隐藏了重大失误

2、相容选言证明疑是算命式忽悠伪科学
     证明其实是伪科学的依据,“答非所问”足也。

3、“趋势”=“实际”理论疑是伪科学
      证明其实是伪科学的依据,“与客观事实不符‘足也。

       质疑著名定理、公式失误,证实“相容宣言命题证明法”是“算命式忽悠伪科学”,可谓颠覆性革命吧?

       童近平先生说“否定素数定理,几乎是否定成百上千数学家的劳动,否定数论历史,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也就几乎没有了头绪”。据此而言,外行我真将改写数学史?

参考文献:知音励志2017第7期专辑《瓜娃数学革命传奇》
发表于 2018-6-7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学天皇 发表于 2018-6-6 02:22
能够化解“波动”质疑吗?

佘老哥,
认识这么多年,还不知您在受到“波动”的困扰,我为什么就没遇到啊?看来,交流不够啊,思路有差异。
您是否可把“波动”问题摆出来,从您的话语,也看的出来,好像您认为自己已经解决了“波动”问题,不需我帮助,也就吧了。

接:
lusishun 发表于 2018-6-5 08:38
哈哈,这是老哥您还没能理解老鲁弟的倍数含量筛法的妙处吧?
神奇,神奇啊。

佘老哥:

( 在连续100个自然数中,p 的倍数有[100/p +1]或有[100/p ],这是一定的。
定义100/p为p 在这100个数中的倍数含量,为了筛干净p 的倍数个数,按100/(p -1),筛去,保证筛干净了p的倍数个数)

例如,筛去100个数中3的倍数(最多是100/3  +1个),按我的方法是筛去100/5个,肯定是多筛了。在筛掉的100/5个数,比3的倍数多的,是5的倍数。在筛掉的3的倍数中有5的倍数是100/15个,其实在筛掉的3的倍数中还有7,11,1317,19,,,等等的倍数  。(我想这些您都看明白了)。
所以再筛5的倍数是,只对剩下的部分筛去5 的倍数即可,加强筛去(100-100/5 )/7个5的倍数,步步加强,每一步保证筛干净要筛的。最后,还有剩余就可。剩下一定比实际的要少。
发表于 2018-6-7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佘老哥:
  1,您是否对我的这种加强比例的倍数含量两筛法,还有担心,筛不净的问题。您可很好的理解下,加强的方法,是筛一个素数的倍数应按1/P筛,加强筛是按p 的前边的那个素数的比例筛的。
  2,我一直没有发现“波动”问题带来的影响啊,
   看来,您与我的想法还有差异啊。
    欢迎佘老哥讨论。
发表于 2018-6-7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倍数个数中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不精确的,
而倍数含量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十分精确的。

这是宇宙全息论在数学中的一个显现。
 楼主| 发表于 2018-6-8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说是道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8-3 19:33 , Processed in 0.09914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