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以合合点对的准确数值为例:当c=1时a=2,3,4之中都有n=9319,30824……它们根据(3.1)式被重复计入3次,而根据(3.3)式又被减去3次……等于没被计入;再如,c=1时a=2,3,4,5之中都有n=977044,1600689,2224334,……它们被重复计入4次,而根据(3.3)式,因c=1时a=2跟
a=3、4、5重复;c=1时a=3跟a=4、5重复;a=1时a=4跟a=5重复……因此n=977044,1600689,2224334……被减去6次,相当于计入了负2次。所有这些没被计入的和计入了负数的,都应再次计入。
令(6a–1)α–a代替(3.3)式中的α即得到需再次计入的n的表达式:
n=(6c–1)(6a2–1)(6a1–1)(( 6a–1)α–a)–(6c–1)(6a2–1)a1–c 将a2=a1+1代入得
n=(6c–1)(6a1+5)(6a1–1)(6a–1)α–(6c–1)(6a1+5)(6a1–1)a
–(6c–1)(6a1+5)a1–c (3.4)注3
式中变量都是正整数 c ≥ 1 ,α ≥ 1 , a1>c, a≥a1+2
当轴长为n时,令 代表需再次计入的合合点对个数,根据(3.4)式可计算出
= =
当轴长为2n时,令 代表需再次计入的合合点对的个数,根据(3.4)式可计算出
= =2
∵
∴ = 2
5. 当 A 轴上代表合数的点nA=(6a–1)α+a跟与之对应的B轴上的点nB=(6d+1)δ+d 彼此对应时就构成合合点对,此时有
n=(6d+1)((6a–1)α– )+d 令 =0,改写表达式为
n=(6d+1)(6a–1)α+d (3.5)*
式中变量都是正整数
跟第二节1.所说的道理相同,由(3.5)式计算出的na和nB不是准确值,但对所求合合点对
的数量没有影响。
当轴长为n时,令 代表A、B两轴上彼此构成合合点对的个数,根据(3.5)式可计算出
= =
当轴长为2n时,令 代表A、B两轴上彼此构成合合点对的个数,根据(3.5)式可计算出
= =2
∵
∴ = =2
6. (3.5)式中有被重复计数的,例如当(3.5)式中的d被(6d+1) +d 取代时的合合点对就是,应将这部分减去。应减去的 n 的表达式是
n=(6((6d+1) +d)+1)(6a–1)α+((6d+1) +d) (3.6)
式中变量都是正整数
当轴长为n时,令 代表应减去的合合点对个数,根据(3.6)式可计算出
= =
当轴长为2n时,令 代表应减去的合合点对的个数,根据(3.6)式可计算出
= =2
∵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