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22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陶哲轩造假事件
摘要: 陶哲轩是澳籍华人数学家,生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陶哲轩在2004年和本.格林发表了一篇论文预印稿,荒唐宣称证明了存在任意长的素数等差数列和弱哥德巴赫猜想。
陶哲轩因为受到数学家陈景润造假成功的影响,如法炮制“素数存在任意长算术级数”而获得菲尔兹奖。
一,中国最善于造假的数学家王元谈菲尔茨奖获得者陶哲轩的工作说到:“
“他们得到的结果几乎是一个不能想象的伟大成就,他们证明由素数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任意长,而且有任意多组。4个数的素数等差数列可以有无穷多个的猜想都还没有证明(作者说明:1939年荷兰数学家JohannesVan den Corput证明了3个素数构成的等差数列有无穷多个),他们一下就跳这么远。”。
王元说,“为什么这样讲呢?目前在最先进的计算机上发现的最长的素数等差数列是23,也就是说是由23个素数构成一个等差数列,这已经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了,你可以把这个数列在报纸上抄给公众看看,第一项是素数56211383760397,公差是44546738095860,所以,第23个素数是首项加公差乘以22,这已经是一个复杂得不得了的问题了,而他们推出的是这个数列的长度可以是任意的,也就是说,对于任意值K(比如1亿),存在K个素数等差级数列,K是100亿也可以,这简直吓人。而且,即使目前最好的计算机也无法找出超过23个数的素数等差数列,因此这个猜想只能用数学方法来证明。”
【科学时报】
二,陶哲轩造假获菲尔兹奖论文:(百度文库)
三,陶哲轩的错误百出:
1,王元说“他证明由素数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任意长,而且有任意多组”。
素数构成的等差数列有以下内容:
1),素数构成的等差数列的“公差”有无穷多种,例如公差2(3和5),公差4(7和11),公差6(7和13),....直至无穷。(显然,“素数构成的等差数列”是一个全称判断的主项,全称判断主项必然周延,所以陶哲轩的论断包含了所有的公差数)。
2),素数构成的等差数列“个数”有无穷多种,例如相差6的素数3个(7,13,19);还有4个(5,11,17,23),5个(5,11,17,23,29),6个,....直至无穷。(显然,“素数构成的等差数列”是一个全称判断的主项,必然周延,所以陶哲轩的论断包含了所有的公差数。)
3),因为使用了“任意”两个字,“任意”包含了“有限”和“无穷”。因为任意就是没有条件的,不受约束的,当然包括了无穷!
显然,陶哲轩说的是:包含了所有的公差数的素数算术级数,并且都是无穷的。
陶哲轩要想证明所有的素数算术级数都是无穷的,就必须逐一证明:
公差2的素数算术级数可以任意长,
公差4的素数算术级数可以任意长,
公差6的素数算术级数可以任意长,
...........,
公差2n的素数算术级数可以任意长(n指任意大的自然数)
因为【素数算术级数】是一个集合概念,集合概念的每一个个体不是必然地含有这个概念的基本属性。
如果陶哲轩想说的是:无穷多种公差的素数算术级数中,至少有一种是无穷的,那么,只是一个特称判断,即:“有些A是B”,就不是定理,只是一个数学事实,数学不承认数学事实。特称判断暗含了一个“假定存在”的非逻辑前提。数学证明严禁引入非逻辑前提。
2,陶哲轩56页论文中大量使用一个错误概念,几乎每一页都有殆素数( almost prime),不仅仅是论文中,而且在参考文献中大量使用错误的论文。在第50页还使用了陈景润的错误论文,在参考文献【7】列出,陶哲轩显然受到了中共骗子数学家陈景润的影响,继续沿用陈景润的造假手段。
殆素数不是一个科学概念,因为科学概念必须符合:专一性,精确性,稳定性,系统性和可以验证性。殆素数不能在严格的数学证明中使用。
3,陶哲轩的论文标题,
THE PRIMES CONTAIN ARBITRARILY LONG ARITHMETIC PROGRESSIONS
存在任意长的素数算术数列
按照汉语写法,主项在前面,谓项在后面即:素数算术级数有任意长,“素数算术级数”是主项,“任意长”是谓项,全称判断主项“周延”,肯定判断谓项不“周延”,陶哲轩的“任意长”显然是周延了,因为“任意”就包含了“一切”,这是不合法的论断。
数学命题所要证明的是全称肯定判断,全称肯定判断谓项不能周延,例如:“所有的共青团员都是青年”是一个合理的命题,因为,青年没有周延。陶哲轩的命题是:“所有的共青团员都是所有的青年”,就是一个非法(语法,逻辑)的命题。我们可以看到,陶哲轩思维非常混乱,他引用的文献也大多数是错误的论文。
陶哲轩作为一个青少年,显然无法得到这些知识,不能怪他,但是,陶哲轩受到中国数学界这个造谣机器的影响,违反了数学证明的规则,一个数学论题必须符合基本要求,就是应该是一个结构合理的判断!并且主项必须是一个普遍概念或者单独概念,不能是集合概念,因为集合概念的主项是不需要证明的,只是总结归纳。
陶哲轩的论文中大量使用错误概念【殆素数】,所引用的论文大多是错误的内容,在50页引用了陈景润的文章,在参考文献【7】说明。
陶哲轩证明弱哥德巴赫猜想的论文也是错误百出,豆丁文库:
。 论文大量使用错误内容,错误概念,例如殆素数。可以看出,陶哲轩思维混乱。不具备解决重大问题的基本素质。
生平 陶哲轩的父亲陶象国是小儿科医师,母亲是中学数学教师,均毕业于香港大学,全家在1972年移民澳大利亚。陶哲轩在幼年时期便展现出数学天分。陶哲轩在7岁进入高中就读,9岁进入大学,10岁、11岁、12岁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分获铜牌、银牌、金牌。他还未13岁时已赢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这项纪录至今也是由他保持。他在16岁获得学士学位,17岁获得硕士学位,21岁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其博士指导教授是埃利亚斯·施泰因(英语:Elias M. Stein)(Elias M. Stein)。他从24岁起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教授。陶哲轩除了使用英语,还会说粤语。如果陶哲轩好好的老老实实地做学问,一定会取得成就,但是,陶哲轩选择了一条与共产党造假数学家陈景润王元潘承洞的道路,自毁前途。
研究和奖项几乎全部都是依靠诈骗成功 他在2000年获得塞勒姆奖,2002年获得博谢纪念奖,2003年获得克雷研究奖,以表扬他对分析学的贡献,当中包括挂谷猜想和wave map。本·格林和陶哲轩在2004年发表了一篇论文预印稿,宣称证明了格林-陶定理,即存在任意长的素数等差数列。
2005年获得利瓦伊·L·科南特奖(获奖者还有艾伦·克努森)。2006年8月22日,他在西班牙马德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获得菲尔兹奖。并于2006年8月23日在国际数学家大会做了一小时报告。同年获SASTRA拉马努金奖。2012年获克拉福德奖。2014年荣获数学突破奖,得到奖金300万美元。 2015年9月17日,他宣布证明了保罗·埃尔德什的埃尔德什差异问题存在[,这个困扰学术界80多年的问题。
陶哲轩诈骗成功是中国造假集团欺骗世界向国外发展的典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