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007|回复: 16

[转帖]给“民科”们的三点建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给“民科”们的三点建议
  作者:朱杨健
  因为在媒体工作,所以每年都能碰到几个“民科”。
  所谓“民科”,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词汇,指那些游离于科学共同体之外而热衷于科学研究的人员。他们常常质疑相对论、进化论、万有引力等,并不懈地与公理斗争,当然结果可知,所以略带贬义。
  我所接触的“民科”年纪都比较大了,有些甚至一口当地口音,本身就听不清楚再加上那些理论高深莫测,我就更加难以理解了。而且他们总是会非常执着,一次一次地把他们的研究结果通过挂号信寄过来,哦,对了他们还总是用手写书信,因为很多人不太会使用电脑。
  就在前段日子,我还接触了一个萧山的“民科”,年纪也七十来岁了,没读过几年书,因为从事的工作和力学有关,就迷上了力学。他质疑一位大学教授的高等物理教材出错了,并且指出牛顿的万有引力是错误的,没有把一个什么动力搞进去。这个太难了,我实在不懂。不过,这位老先生的执着却让我很是感动,他一连给那位大学教授寄了5封信要求当面对话,证明要么是他错了,要么就是教材出错了。
  结果也是可知的,大学教授哪有时间来理会“民科”们。这些信自然全部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实在没办法,他只好求助媒体。
  这也让我挺为难的,一是我实在看不懂,二是我也不能强迫教授一定要坐下来仔细读一读“民科”们的理论,除非是他真有兴趣,可一般他们都很忙,也不大可能卖记者的面子。
  这个事情一直拖着,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昨天又碰到一个“民科”,说自己已经破解了哥德巴赫猜想,以及一系列世界著名的学术难题,还有什么打破了日心说之类的,总之听上去有点夸张。
  和朋友一说,他们脱口而出——“神经病”!虽说有点刺耳,可事实上大多数人都觉得“民科”有点神经兮兮的。你想你就一普通老百姓,世界难题就这么容易让你给解决了?有时候,我也是这么想的。因为看到了他们执着的付出,平时省吃俭用却舍得花钱打印资料寄快递,不远千里跑来找媒体找学者。凭良心说,面对这些“民科”,你骂他们“神经病”,只能说你自个儿素质不行。
  仔细回想一下,发明和改良了蒸汽机的瓦特,发明了车床的莫兹利,发明了轮船的富尔顿,发明了火车的史蒂芬逊,发明了飞机的莱特兄弟,开辟了宇航新时代的齐奥尔科夫斯基,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的爱迪生等,这些不都是“民科”的典型代表吗?他们是成功了,可是有千千万万个他们并没有成功,难道都去骂他们“神经病”吗?
  话说回来,其实对待“民科”真的不必这么严苛。你想,“民科”一没有资金扶持,二没有正规的渠道去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的研究比“官科”辛苦多了。钻研了半辈子,好不容易觉着研究成功了,求媒体求教授证实一下又那么难,真的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所以,冲着这点,就应该向“民科”们,致敬!
  另外,在这里,向“民科”们也提三个小小的建议:一、质疑相对论、进化论、万有引力等,并不懈与公理斗争这个方向的,请慎重。二、最好把您的努力方向放在各种“科研空白”和“科研漏洞”上。三、“民科”们不妨团结互助,不要各自为战。
  为了全人类,再次向“民科”们,致敬!
(钱江晚报)
发表于 2010-12-2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给“民科”们的三点建议

上文有个基本错误:
蒸汽机的瓦特,发明了车床的莫兹利,发明了轮船的富尔顿,发明了火车的史蒂芬逊,发明了飞机的莱特兄弟,开辟了宇航新时代的齐奥尔科夫斯基,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的爱迪生
都是官科,而不是民科。[br][br]-=-=-=-=- 以下内容由 simpley 时添加 -=-=-=-=-
上面的人都是搞实践的。
民科只谈“理论”,不谈运用。因为他们很清楚,一到实践中,他们就会露馅。
发表于 2010-12-2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给“民科”们的三点建议

民科人是理论的直接应用者,也是创造者
发表于 2010-12-2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给“民科”们的三点建议


   应该是“专业”和“业余”的区别!
   哪来的“官科”;“民科”?显然是想无端的制造“阶级斗争”!?
   只有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才想挑起事端!
   “官”是人民的公仆!
   “民”是官的“父母”?
    父母官吗?父母官!
   任何官如果把人民当做“父母”?!
   那么他(她)一辈子也不会犯任何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的事情!
   因为中华民族以万善孝为先!
   一个人以孝为先,他做尽善事;那能去做恶事!?
  一个人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品质高尚的人,先公后己,为人民而死,死而无憾的人!
     他(她)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释义言。
发表于 2010-12-2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给“民科”们的三点建议

不知谁分的,我是站在民科一边,公仆也不是随便当的
发表于 2010-12-2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给“民科”们的三点建议

俞根强的爹妈不蠢不蠢,因为养了个不蠢的儿子,
发表于 2010-12-2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给“民科”们的三点建议

中国一些受封建毒素毒害很深的三流知识分子,很少能像当初毛泽东先生那样做到实事求是,不可否认,专业研究者自然比业余研究者取得了较多的学术成果,但如此诋毁业余研究者,全面否定业余研究者的价值,不知武大郎自己吃着皇粮、做着黄差,处心积虑攻击这些弱势业余研究者,究竟意欲何为?更有甚者,西方学者公开发表的著作中,许多业余研究者声威赫赫,如费马、笛卡尔、帕斯卡、爱因斯坦等,他们成功了,获得了世人的公认,国内一些学阀的走狗,竟然称他们从来就是职业研究者,或者说是有中国特色的官科,真是可笑可气!爱因斯坦本是专利局的低级技术员,若非德国学术民主,加上老同学等的帮忙,爱因斯坦倒也未必成功,但西方学者一般从不排除业余研究者作出成就的可能,如果他们成功了,也心悦诚服的为他们喝采,在中国就不然,你不成功是理所应当,你成功了,不但不为你喝彩,往往还会对你群起而攻之;或者,你一旦成功,有人赶快就会匆忙把你拉进官科,并声明你一直就是官科,真奇怪也哉!当初武二郎本是响当当的打虎英雄,因利用业余时间打虎,一不小心成为了打虎英雄,县令不讲组织程序,破格提拔他为阳谷县都头,相当于一个县级的公安局长,阳谷县谁人不知?武大郎何德何能?简直无德无才,且相貌丑陋,四肢短小,又除了卖炊饼,身无所长,连自己的老婆潘金莲最后都红杏出墙与奸商官二代西门庆狼狈为奸,成为了水浒历史的一大笑柄,也是无人不知!武二郎声名远播,你武大郎又从何说起呢?[br][br]-=-=-=-=- 以下内容由 数学小不点 时添加 -=-=-=-=-
真是不看不知道,这个论坛学阀的走狗帮闲还真不少。
发表于 2010-12-2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给“民科”们的三点建议

下面引用由数学小不点2010/12/02 09:56pm 发表的内容:
-=-=-=-=- 以下内容由 数学小不点 在 时添加 -=-=-=-=-
没想到学阀的走狗还真不少。
这话不诚实。你不会想不到,单【不点】]和那狗【wood】就已经两个了。
发表于 2010-12-2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给“民科”们的三点建议

《十叹陆家羲 》
论文石沉大海——痛失首创权——门德尔松的一句话—— 走时的富有和贫穷
陆家羲,当代中国业余数学研究者的形象代表!
陆家羲(1935—1983),上海人,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物理系,包头9中物理教师。他在校学习期间就研究并解决了世界著名的一百三十余年的数学难题科克曼女生问题(1961),毕业后继续研究,进一步推广,得到了不相交斯坦纳三连系大集定理。然而,正当他业余研究颠峰之际,却猝然早逝。他的研究成果,他的钻研精神,他的遭遇,令人浩叹。
目标如一。陆家羲在校期间,就确立了自己的业余研究目标。他30 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如果说,数学难题是山颠,他就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如果说,那是地狱,他来到地狱门口不惧生死。有的职业科学家今天经济,明天中医,后天喜马拉雅山。可他不,定下钻位就钻探下去,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八千尺,一万尺,一万二千尺!终于打出油来!这就是陆家羲,一叹!
业余奋进。陆家羲在繁重的中学教学之余,回到家来,在沉重的家庭负担之中搞数学,谈何容易!八小时之外,有人打麻将,有人神聊;打麻将、神聊无人说什么;可搞数学,却有人说不自量力,不务正业,尤其搞世界数学名题更是不知天高地厚。如果一个业余文学创作者业余写书,并不见有作家出来著文劝阻说,别把精力用到不可能的事情上。可是搞数学,就有人出来说,不要把精力用到不可能的事情上!难道数学就真的那么高人一头吗,为什么有人一再阻止?陆家羲捅破了这个神秘的屏障!他证明:数学这个领域业余者是可以进入的,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数学不是垄断行业!二叹!
隔行攻坚。陆家羲是学物理的,对数学是业余,可是在他眼里,隔行不隔理。遇到理论缺失吗?就补,他攻克群论,拿下组合论,经年累月,手胼足胝,终于在这一课题的专业知识、系统训练和研究深度上,不仅超过了硕士、博士,也超过了职业数学家和院士,因为他达到了当时世界的顶尖!在这个事实面前,还有谁能说:业余者没有专业知识、“不可能有高见”?三叹!
孤身冲阵。时下的科学研究讲究团队协同、大兵团作战。不是常见这样的情况吗:课题刚一上马,研究还未进行,就先请求课题基金,拨专款;搭班子,购设备;派人出国取经,请人前来讲学;研究进展尚无一步,种种排场已经轰轰烈烈。可是业余者如陆家羲,不要国家一分钱,单枪匹马,孤灯孑影,宵衣旰食,呕心沥血。一个拼死血战的战士,抵得上一团养尊处优的绅士!四叹。
发稿无门。正因为陆家羲是个草根,所以他的论文即使写出来,即使是正确的,也无人问津。无论走到那里,到处是一片怀疑的目光:你?一个中学教师,要解决世界百年数学难题?无论走到那里,到处是客气而冷漠的推拖之辞。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数学学报,中国数学通报,一片沉默。无人肯定,也无人否定,这是对待业余者的可以不承担后果和责任的最明智策略。陆家羲1961年以来多次修改、多次投稿的论文,27年得不到发表,至今在他死后多年也没能在数学专业杂志上刊登。他的科克曼系列和斯坦纳系列的论文先后寄到北京,都石沉大海!几十年的心血啊,面临湮没!对于业余者来说,还有什么更大的痛苦!五叹!
墙外花香。国内得不到发表,不得已拿到国外去。当时国际上有专家称斯坦纳系列的研究难以突破,“离问题解决还很遥远”,可是陆家羲宣告:他解决了。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国际性杂志《组合论杂志》收到他的论文的当年及隔一年,分两次予以集中发表,计100页,达10万字,给予很高评价。时隔不久,中国在大连召开首届组合数学讨论会,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门德尔松教授和滑铁卢大学的郝迪教授前来讲学。门德尔松惊讶地问:“请我讲学?讲组合数学?你们中国不有陆家羲博士吗?”陆家羲?谁是陆家羲?大会组织者茫然不知。中国啊,还有什么比这更羞辱的事情!还有什么比这更悲哀的事情!陆家羲啊!六叹!
身无长物。陆家羲作为中学教师,不是权贵,不是名家,他只是个草根。他不要金钱,不要享受,只想解题。他不求名声,不求地位,只想攻关。当门德尔松邀请他去多伦多大学的时候,他婉拒了,因为他想着祖国。当门德尔松的一句话把他推进中国组合数学大会的时候,他拮据得没有路费,现向学校基金会借钱。当他会后回家不久,终于崩断生命琴弦的时候,留给妻女的只有400元债务,和没有着落报销的单据、5箱书。还有什么?除了没完成的斯坦纳系列论文.以外,什么都没有了。带着学识的富有和债务的贫穷而去,这就是你,陆家羲!七叹!
痛失首创。陆家羲早在1961年就完全解决了科克曼系列问题,可是得不到发表,稿件现在已经找不到了。那么就拿已经找到的完整论文来说吧,也是在1965年(后经严格审查,论文完全成立),仍是未得以发表的。可是世界公认第一个解决科克曼系列问题的威尔逊和乔得赫里的论文,却是1971年发表的。看,整整比陆家羲晚了6年,一个重大的科学成果的首创权就这样失去了!是我们中国人不聪明吗?不是!那么是什么?谁人能答!八叹!
后人难及。陆家羲在猝然去世的时候,他所证明的不相交斯坦纳三连系大集定理还遗留6个数值(141,283,501,789,1501,2365)的大集没有解决,但是陆家羲自己在大连的全国首届组合数学学术会上宣布,他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即将成文。可是他从大会上回来不久,就猝然辞世。那以后,全世界都要攻克这6个数,可是纵然有陆家羲的手稿及24页的提纲做参照,纵然有最先进的电子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甚至纵然有团队的协同合作,但是在多少年内,竟还是未攻下其中哪怕最小的一个数!要知道陆家羲全凭一个人,全凭徒手计算啊,他有着怎样的大脑和毅力啊!九叹!(上述各数后来已被荷兰数学家用另外的方法解决)
仍为异类。陆家羲为着他热爱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如人们所说:他正当颠峰之刻,累死了!他虽然受尽了苦难,但他终于攀登到了顶峰,他让全世界看到并承认了他的成果,他赢得了国外数学家的尊敬和高度评价,他获得了1987年中国科学技术创造性成果最高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但是,且慢,至今在一些人的眼里,他还不是数学家,只是个业余研究者,是个爱好者,他“缺乏专业知识和系统训练”,他对“数学不可能有高见”,他仍然是“已经结束的拉马杜贾时代”的不可能有作为者!就是说,无论你取得什么成果、什么成就,你仍然在另册!陆家羲,“谁让你不幸生在中国”!十叹!
末了,赋《叹陆家羲》诗一首:
生前何其寞寞,身后方得哀荣。终究还是异类,让人扼腕长恸!
但愿陆家羲们所受的磨难不再发生。
但愿中国业余数学家能够受到扶持和重视,和职业数学家一道为中国科学共同出力。
[br][br]-=-=-=-=- 以下内容由 数学小不点 时添加 -=-=-=-=-
愿意晒豆子就晒晒呗。
发表于 2010-12-2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给“民科”们的三点建议

当初毛泽东先生提倡要实事求是,要脱离低级趣味。现在的【不点】偏偏带着【wood】反其道而行之,特低级。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7-3 17:00 , Processed in 0.09769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