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十多年,突然出来很多歌颂明朝的小说,例如《明朝那些事儿》等等,想帮忙来为明朝做个历史大翻案(估计现在有人想走明朝的老路子)。但是明朝多少年都公认的最差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文明的倒退和“黑暗的中世纪”,有以下十大事实不可忽视:
明朝罪孽的十大铁证:
第一,人殉制度;
商周时期的人殉制度,是历史局限。由于儒家宗师孔子极力反对人殉制度,所以从秦汉时期中国的帝王们就废除了人殉制度!
而明朝的太祖朱元璋恢复已经废除了1500年的人殉制度,开历史的倒车简直就是骇人听闻!
第二,疯狂屠杀;
文盲乞丐皇帝朱元璋跟控制两湖和江西部分地区的陈友谅作战多年,为了泄愤,杀死该地区大半人口。湖南9/10人口被杀光,山东杀死一半以上人。征服四川地方诸侯,又杀掉大量人口。明朝是中国内战屠杀无辜平民最多的朝代。 两湖,四川,山东和河南在明以前是全国文化最发达地区,这是招致不识字的朱家帮派极度不满并滥杀无辜的重要原因。
历史上皇帝屠杀功臣,所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个不难理解,也不稀罕。
但是大明朝的肮脏残酷之处在于:
1,无节制地屠杀。
你声称那些功臣都是欺压老百姓的虎狼,杀掉有利于廉洁。这个可以有。
但是你为什么要诛连那么多,一个大案杀掉几万人?
而且,举朝功臣,都被诛杀殆尽,只剩下一个汤和,还有几个伯爵,难道这些被杀的,都是残民以逞的有罪之人么?
难道大将军徐达,刘伯温,宋濂这些人也是贪官恶棍么?
所以,替大明辩护,说什么诛杀功臣是为了朝廷清廉,为了百姓,完全是一派胡言。
明成祖诛杀方孝孺,一次杀十族,创造人类纪录。
这些无节制的屠杀,不仅仅是中国历史最黑暗的一页,也是整个人类历史最丑恶的一页。
2,残酷的杀法。
动不动凌迟、剥皮。
不仅仅朱元璋是这样,整个大明朝都是这样。
挽救了大明的于谦,被弃世。
明末袁崇焕,救援了北京击退皇太极,却被凌迟处死。凌迟处死后,他的肉还被一片片卖掉,让北京人吃掉。
崇祯皇帝当朝十三年,杀死大臣无数。
临死前,依然不知反省,还念念不忘抱怨: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诸臣误我,文臣皆该杀。
第三,凌驾一切的特务统治;
大明朝是人类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个建立特务法统的国家。
古今中外,有特务机构不奇怪。但建立特务法统的,只有大明朝一家。
大明朝的特务统治,不仅仅规模庞大,大明朝不仅仅建立了名目众多的特务机构:如锦衣卫、东厂、西厂、内厂等。
更重要的是,为特务系统确立了法统地位。明朝皇帝嫌“三法司”不能自由控制,遂大兴诏狱,从洪武时设立的锦衣卫,加上永乐时设立的东厂,成化时设立的西厂,可不经三法司,直接奉诏受理词状,逮捕吏民。
具体特点为:
1,这些特务机构都是享有公开合法的司法权的,可以根据他们的需要逮捕人犯,加以刑讯、判决。
这是和其他特务机构不同的。人类其他特务机构,虽然也享有司法权,但是这些司法权都是暗中进行,是没有合法性的。
当案件要公开时,依然要移交合法的司法机关进行侦查、判决。
而大明朝就没必要,特务机构直接就有公开合法的所有司法权。
也就是说,在正常的司法体系之外,自成一个独立的司法体系。
2,而这个特务司法体系,权力和地位又是无条件高据于其他司法体系之上的。他们只听命于皇帝一人。
3,其他司法体系,还遵循分权原则,如大明朝有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各有其权力范围。有一定的制衡。
而厂卫特务司法系统,则囊括所有司法权,完全没有任何制衡。
4,其他司法体系,至少表面上,都必须遵循公开原则:法律要公开,审判要公开,案件详情和结果要公开,判决结果和理由要通知当事人。
但是特务司法体系,他们完全秘密司法,他们遵循什么规则是保密的,他们的审理和判决也是秘密,案件详情和结果也是秘密的。
可以说,地狱里面阎王判案,都要当面告诉当事人自己为什么会被这样判。而特务司法体系这不需要,他们秘密判决后,直接执行。当事人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被执行了。
第四,终极思想扼杀和禁锢。
中国历朝历代,皇帝都想方设法对思想进行扼杀和禁锢。
但是明朝达到极致,取得了终极成果。
明朝规定科举只考《四书五经》,文体只能用八股文,《四书五经》的注解只能用朱熹的。
将人类知识压缩到最低限度。结果导致整个民族成为畜生一样的群落。科举官员不过是一群识字的牲口,而广大百姓这是会说话的牲口。而明朝的皇帝则是这群牲口的主人,因为只有让人变成了畜生,皇帝才最好奴役人民。
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贫农,经济困难,生活窘迫,当过乞丐,因此朱元璋在贫困无依,遭人鄙视的环境中必然形成强烈的自卑感,后来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面对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鸿儒臣子,他的自卑感更加强烈,并且因此产生了猜忌和多疑的心态!朱元璋这种不健康的心态对明朝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是束缚明朝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病根毒瘤所在——明朝人才匮乏,奸臣当道,社会动荡不安!
朱元璋自卑,狭隘,多疑的心态表现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他当皇帝之后喜欢写文章(实际上他写的文章并不怎样),并且将他写的文章作为圣谕颁行天下,要全天下的文人作为教材来学习,以展现他“出众的才华”用来弥补他的自卑感!他还下令天下建立学校,他做刻石于校门前,不许学生“炫奇立异”,也不许学生直言,从而禁锢学生们的思想!这样的愚民教育就使知识分子既不能获得广泛的真知,进行创造性的学术研究,也不能过问政治,当然就不能获得治国平天下的执政经验!
朱元璋自卑,狭隘,多疑的心态必然会使他残酷迫害一切他认为比自己高明的人,特别是迫害有才华的文人,因此对文化的影响特别大!首先形成了轻视和践踏文化教育的恶劣风气,例如明朝曾发生过三次毁书院的事件(类似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朱元璋一方面对读书人诱之以利禄,另一方面对文化进行各种各样的限制和打击,这势必使教育陷入绝境,败坏社会风气,教育的落后又导致科技的欠缺和落后!但是明代无论生产,救灾还是军事活动都迫切需要科学技术,明朝科技落后导致自然灾害频繁,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
朱元璋是穷苦的贫民出生,识字不多,所以当他当上皇帝之后就推行文字狱,妒忌和迫害那些有文采的知识份子!文字狱从1384年一直延续到长达13年之久,造成了人人自危、不敢提笔的局面,以致文官们不得不请求设计出一种标准的文牍的措辞,以免犯忌。这种恶劣的环境为八股文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土壤,朱元璋下令设科取士,规定以八股文作为取士的标准,以“四书”、“五经”为题,不允许有自己的见解,必须依照古人的思想。这种考试的内容比较僵化,严重的限制了人们的思想。所以明代科举考试考中的文人大多数都只会死记硬背一些古人的教条思想,而没有任何理论创新!明代科举制度还形成了“科举嚣争,富贵熏心,无意于学”的不良风气,当然也不可能选拔出巩固帝国政权的栋梁之才!
明朝为禁锢士人思想,大兴八股取士,造成士人为了挣得功名,皓首穷经,死板僵化地揣磨圣贤的言行,而对于时务却一窍不通,到了后来,连经书也不读了,所以顾炎武《日知录·拟题》愤而指出:“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八股文毁人无数超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更大的危害是八股文导致了很多官员口号和气节喊的震天,没有丝毫的作用,明朝灭亡根源之一的党争,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就是来源于罪恶的八股文。
佛教曰:“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必得恶果!”——明朝这种思想扼杀和禁锢的结果,竟然也危害到朱元璋自己的子孙后代。明朝灭亡时,朱元璋子孙有百万人。但是都是一群猪狗一样的人(顶着人头的猪),一旦丧失特权庇护,除了被人拉出去杀,没有一个是有用的。
看看大汉朝高帝刘邦,子孙后代英雄辈出。
西汉亡了,有刘秀崛起。
东汉亡了,有刘备崛起。
大明朝亡了,百万子孙只能如猪狗一样,襄阳王朱翊铭被张献忠剁了,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煮了,明朝其余的藩王都被农民起义军和被满清宰杀殆尽,斩尽杀绝。
第五,全面残酷迫害知识分子,造成近代中国全面落后;
明朝文盲开国,二代篡位,残杀方孝孺十族,从此文人更无胆。以后的科举和选拔只是表面文章,实际以金钱关系,门生裙带,听话和奴性来决定。唐宋的识字率已经达到30%,愚民政策没那么容易。明朝300年,识字率却只有5%,知识成为普通百姓负担不起的奢侈品。商人地主识字后买官做,再搞更多钱,假科举的官商权贵掌权从明朝开始,是造成近代中国全面落后的根源。(教育产业化,按地区分配招生名额,各种保送,保证部分人进顶尖大学的权利,是不是感觉很熟悉?)
第六,公开把大臣当奴隶;
帝制社会,大臣本来就是皇帝的奴隶,皇帝要杀就杀、要打就打、要骂就骂。
但是,人类其他政权,至少还知道表面上要维护一下大臣的体面,所谓刑不上大夫。因为皇帝毕竟是需要依靠官僚阶级来进行统治的。
但是大明朝根本不管这些。
这是人类历史最肮脏黑暗的朝廷文化。
明太祖朱元璋小名朱重八,(也称朱八八),出生于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太平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他自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瘟疫,孤苦无依,朱重八童年时为地主放牛,经常受到地主老财的虐待和毒打,从此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心理创伤!后来他当上皇帝之后就变本加厉的迫害和折磨明朝开国的功臣和文人们,其中他所开创的廷杖制度就是折磨文臣的酷刑!
公元14世纪明王朝,人性的尊严更受到彻底的伤害,奴性思想大行其道!谁也没办法想像,一个君王会对自己国家的人民,这么仇视。明王朝建立了一种“君父”观念,君就是父,也就是说,皇帝就等于你的父亲。这种观念一经建立,所产生的流弊,无穷无尽。其中最可怕的征候,就是廷杖(明太祖朱元璋创立,在明世宗朱厚熜时代发展到颠峰!)。上自宰相,下至小民,只要管辖你的家伙认为你犯了法,他就可以把你的四肢抓起来,就在金銮殿上或公堂上,也就是在政府的所在地,加以拷打,把你打得皮破血流。这种廷杖制度,这种君父思想的结合,使中国人的自尊,几乎泯灭,使中国人的人格,几乎摧残殆尽。
在朱元璋当政期间,文臣的政治地位受到极大的压制,朱元璋所开创的廷杖,使大臣的身心遭到肆意的摧残和污辱。廷杖这种做法太伤害人的尊严,最终会导致明朝的文人逐渐丧失自己的人格尊严。
第七.君昏臣庸,犬奴当道,残害忠良;
袁崇焕草根进士,无帮无派,毛遂自荐去苦寒地带戍守边疆,有大功却被残杀。镇压农民军失利,不问缘由,随意杀死十多个督师(省部级剿匪总司令)。大隐于朝或者直接躲回安全的南直隶做候补委员,闷声捞钱的东林秀才们见风使舵,看到城破之时马上投降大顺,后来又降满清。
第八,疯狂迫害妇女;
汉人女性缠足,就是大明朝开始推广普及的。结果,让整个民族一半人口成为残废。
更为严重的是,妇女被迫害的结果,自然也就是连累了子孙后代也变成奴才废物。
裹脚也叫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明代,妇女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并在各地迅速发展。裹脚不但让女性承受巨大的痛苦,而且还使妇女的脚出现畸形发育,不能下田干活,甚至成为残废!
第九,宦官乱政;
明朝最为丧心病狂的一页当属宦官乱政,明代的宦官虽然没有东汉之末和晚唐时期那些宦官的气焰凶,势力大,也不像汉唐的宦官那样,把皇帝的立、废、生、死都操于自己手中,但是,明代的宦官用事最久,握有的权力极大,在中国宦官史上力拔头筹。而那么多本应很有气节的文官武将(例如袁崇焕等人)争着给太监当“干儿子”,甚至立生祠,其影响人物之众,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这一点不仅在历朝历代,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那些皇汉,明粉们都故意忽视了这一点,他们不是不知道历史,而是有意识的对史料加以人工选择。
第十,宗室人口大量繁殖;
明朝另一大荒唐政策就是宗室问题,根据《徐光启集•处置宗禄查核边饷议》:“洪武中(约公元1382年)亲郡王以下男女五十八位耳,至永乐(约公元1412年)而为位者百二十七,是三十年余一倍矣。隆庆初(约公元1567年)隶属籍者四万五千,而见存者二万八千;万历甲午(公元1594年)隶属籍者十万三千,而见存者六万二千,即又三十年余一倍也。顷岁甲辰(公元1604年)隶属籍者十三万,而见存者不下八万,是十年而增三分之一,即又三十年余一倍也。” 明朝实录也有记载,万历二十三年增至157,000余人。 这么多“皇明”中间有皇位继承权的不在少数,更由于靖难开的先例,明朝番王的叛变阴影一直笼罩在皇帝的心头,庞大的宗室不仅经济资源上对普通民众进行压榨和排挤,更对国家稳定产生巨大威胁。
明朝皇族的爵位并非因功而赏,因此也就不存在升爵的可能。朱元璋又规定宗室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做官,也不得经商赚取钱财,因此由于有优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又不能参政带兵,在整日无所事事的情况下,明朝的皇子王孙们往往广娶妃嫔妻妾,繁育出众多的龙子龙孙。整个明朝时期,皇族宗室人口的再生产,表现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特点。
据史籍记载,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明宗室人口才58人。到了永乐年间(14o3--1424年),3o年左右增加1倍,达到127人。而在嘉靖八年(1529年),玉牒中所载的宗室人口达82o3人,1oo年间增加6倍。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又增加约1.5倍,达17661人。仅过16年隆庆三年(1569年)见存的亲王、郡王、将军、中尉以及未名未封者,共计二万八千四百九十一人,这还不包括皇族中的女性公主、郡主、县主等等。再过26年,到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见载于玉牒的宗室人口,就达到157ooo余人。至半个世纪后明亡的时候,宗室人口至少已经过2o万人,这时,明政府全年的收入已经不足以支付宗室岁禄……
当初朱元璋把皇子王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其本意是让皇子王孙们共同“夹辅皇室”。他绝对想不到,这个宗室政策最终反而会变成导致朱明王朝衰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如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第12集中严世蕃哭着对其老爸严嵩说道:“明朝那么多的藩王,宫中还有那么多的人,每年开支就占去国库收入的一半,去年嘉靖修建宫殿又占去三分之一,国库空了,还说是我们落下的......你们说这国库到底是他朱家的,还是我们严家的?”)
签名档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九霄龙吟惊天变,叱咤风云润九洲!
本帖只代表中华英雄帖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中华英雄帖联系。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数想记001
添加内容
图文编辑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