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60|回复: 2

我与敢峰先生的又一次连续通信抄录(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6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与敢峰先生的又一次连续通信抄录(一)
雷  明
(二○一七年十月五日)

9月15日我在网上转发了敢峰先生的《五星图上“四色仙子”舞——三证四色定理兼论四色王国》一文后,随即我就发表了《对敢峰三个“证明”的研究》一文。又引走了我与敢峰先生的一段连续的通信,现抄录如下:

敢峰几封短信中的句子摘录:
1、我见循环则大喜,他(指米勒)见循环则忧。显然思路不同。下午文也很好,题目能否更醒目些。敢峰9月16日夜
2、方法一致与认识相通有很大关系。互相交流启发是催化剂。又及。方

9月17日我给敢峰的信:
方老:
你认为张先生也证明了四色猜测是正确的,我还有不同的看法。
1、他是用的构造成不可免集的办法,但他的构形集最初是八大构形,由于他用颠倒法对米勒图不能解决,所以来了一个Z—换色程序,构形集中的无素(构形)也由八个增加到九个,最近他又把九个构形减少到四个,没有一个确定的数值。既是不可免的就应是具体的多少,而不应是可变数的;另外,更重要的是他没有证明他的构形集是完备的,或者说在此之外再没有别的类型的构形了。所以说他的证明是不彻底的,不完善的。他虽也说他的构形集是完备的,但论据不充分,不能令人满意。
2、我认为他的“构形最小,解法相同”的构形分类原则是不对的;而应该是以构形的”结构不同“,”解法也不同“作为分类的标准。
3、你是通过大的循环,认为再没有别的类型的构形出现了,说明你的构形集(两个构形)是完备的;你的一介构形和我的第三个构形是相同的,别一个构形包含水量了我的其他两个构形。所以说我们二人的构形集是相同的。
4、我是认为A—C链和A—D均已固定,不能交换,B—C链和B—D链只能交换其一,不可同时交换,也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只好考虑A—B链和C—D链了,该两链又是相反链,有一种是环形的时,必然分另一种为环内、环外互不相连的两部分。交换任一部分都可以使连通且相交叉的A—C链和A—D链断开,使图成为K—构形。而这两种链的关系,只能是只有A—B环形链而无C—D环形链的是第一类,只有C—D环形链而无A—B环形链的是第二类,既无A—B环形链,又无C—D环形链的则是第三类。至于既有A—B环形链,又有C—D环形链的,就应既是第一类,又是第二类,用两类各自的解决方法都可以解决问题,所以就没有单独列为一类。这样就是三类,分别有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再也没有别的类型的构形的可能了,所以我就认为我的构形也就是完备的。
5、请方老看我的以上说法是否有道理。
雷明,即日

9月17日敢峰给我的信:
雷明友:你说的理由我都赞同, 和我的认识一样。要解释的是,在三证中我说的是张文"对米勒图进行了确切无误的证明。尽管是通过对米勒图的破解作出的,解决了当年米勒在证明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证明,当然同样也应当认为是对四色问题的证明。或者说,是两人先后接力作出的证明。"他在文中并没有作出自己独立的四色证明。Z4成图过程不能成立(你去年八月的五文中已提出了疑问)。我已弄清楚,双环拉出分别换色后再交叉不仅不合理,而且根本不可能。是不能成立。这个图同我书中73页图4之1图完全一样,但决不可能象他那样构成。戒我会在复文中向他指出的。敢峰

9月17日我给的敢峰信:
方老:
你说的“我已弄清楚,双环拉出分别换色后再交叉不仅不合理,而且根本不可能。是不能成立。这个图同我书中73页图4之1图完全一样,但决不可能象他那样构成。戒我会在复文中向他指出的。”你这是指的张先生构造成Z4(即米勒图)的过程吗。反正我对他那个什么内缩和外扩一直还是不太明白是怎么回事。不管怎么,他对他的构形集是没有作出是否完备的证明的。缺少了这一步,就不能算证明完结了。不过张先生用他的办法倒是能对我们所提出的多个构形也能着色的。虽然能着色,但却与他分类的原则“构形最小,解法相同”是不相符的。雷明

9月17日敢峰给我的信:
不是指构米勒图,是指构我一证中的终极图的异形同构图,即你后来说的"同一个图"。张在文中把它和米勒图放在一起起,两者中间加了个双向箭头作为Z4构形。他的心思我怎么会看不清呢?我给张文的回复会同时发给你的。方

9月17日我给敢峰的信:
方老,我是怎么与张先生联系上的,时间长了,我也记不清了。但只知道是他先给我来信的,我们才联系上了,可能他是从网上看到的吧。我知道你,也是他给我介绍的,并说你原名叫方玄初。我还以为是与黎鸣先生打睹的那个方舟子呢,所以也没有太在乎。你的《锁阵》一书,最初还是张先生要河北保定的聂永庆(聂永庆是借了张的书看的)给我寄来,但不知什么原因,聂给我寄的是全书的复印本。我当时也没有细看,说实话,一下子也看不明白。后来我也不知怎么又购到了你的《4CC》,可能是习惯上的问题吧,看了好久,总是看不进去,也看不明白。于是就放下了一段时间。后来我重新看,一点一点细心的看,才看明明了你的主导思想,也看明白了你的图,所以才发自内心的在你文章后工整的写了“敢峰先生太伟大了!”几个字(为了收集资料,我才叫女儿给我购实你的《锁阵》一书的,也真太巧了,正好购来的就是你给好友亲手签字留念的那一本)。此后,我就接连在网上发表了六篇文章(有一篇我好象漏掉了未给你发过去),又找出版社要你的联系方式,就这样我们才联系上的。自从与你联系上了以后,通过相互交流,我也感到自已也提高了不少。你年纪大了,我与你联系上后,可能会给你增加许多麻烦,不知你的家人愿不愿意。不过我感到宋大姐很好,帮你上网,对我们的研究也很支持,我特别的感激她。话又说回来,你必竟年纪太大了,也不要在这个课题上再多费心血了。心情好时,有精力时,搞一下,权当是在玩,不把它作为一项任务去完成。多数时间还是要好好的休息,养好身体,做一个百岁老人。雷明,即日。

9月17日敢峰的老伴宋大姐的来信:
雷明先生:
我姓关,我年龄比你大,你就称呼我关大姐吧。
我衷心的感谢你。你对老方无私,耐心,不厌其烦的帮助让我感动。你比我耐心。他不会电脑,我对电脑也懂的不多。你反复多次帮他修改文字,特别是我不会画图,只能拍照,你都重新给绘制了。才使得他的论文能够上网。我并不赞成他研究四色问题,帮他写信也是无奈之举。他曾经把论文寄给数学家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王梓坤,想请他看看,他夫人当即打电话来说:王年龄大了,不能研究这个问题了。之后,王本人又打来电话说他不研究这个问题,要把论文退回。我认为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年龄大了,不可用脑过度,也应该按时休息。从去年八月份到现在,一年多了,天天废寝忘食,终于在你的帮助下走到了这一步,他的论文中有你的付出和功劳。现在应该不再研究了,可以放松一下了。我看到你对他的劝告是真诚的。我对他说我不赞成他和张域典继续联系,听不听由他了。衷心的感谢你,你为了他这篇论文也太辛苦了。
我给你写这封信,没有告诉他。

9月17日敢峰的来信:
雷明好友:
看了你的信,我也很感慨。一切都在不言中。你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互道珍重吧!我们还是有缘啊!以后还可以慢慢谈。我有一位59年的老友舒风,写过一本「人比山高一一敢峰的理念和人生」(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出版),我找出来后寄给你。
你把二论发上微博后,百度现在还在登。他们对四色似乎很有兴趣,有多种形式。
敢峰

9月20日敢峰给张彧典先生的信:
张先生:
18日信收到。雷明先生说米勒图与敢峰图实际是同一个图是对的。这是他的一个发现。尽管你我和雷先生都未能弄清米勒的证明思路和开始图的成因,我仍说你对米勒图的证明也是对四色理的证明,原因就在此。其他另议。
在进入四色证明的深水区后,我认为"终极图"的概念是最重要的概念。所有不是在终极图中得到的证明无论看起来多么好,都只能是有限证明而不是终极的无限证明。在终极图中作出了证明,不管用什么方法,有多少步骤,只要证明了,就是证明了四色定理,只有繁简和巧拙之分。
在我的一证中,我为什么非要用20步演绎使全图回归原方位形成周而复始的大循环?就是要检验它的终极性质。这可不是繁琐啊!在三证中我为什么可以在五星图中直接构图,因为在一证中已经证明它是终极图了,否则也只能当非终极图看待,因为它同时也可以是一个有限图形。对米勒图也一样,我承认它的终极性质,是因为它同我一证中的终极图是可以相通的同构图。雷先生有时把两图合称敢峰米勒图是可以的。因此我才说,你"解决了当年米勒在证明中没能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证明,当然也应当认为是对四色定理的证明。或者说,是两人先后接力作出的证明。否则,我只能说是证明了米勒图,不会说应当认为是证明了四色定理。并对至今仍未能弄清米勒的证明思路以及怎样开始成图的,表示了遗憾。
你问我"按照我的构图原理:色链的对称放大你是否同意?"我认为是不能成立的。在Z4中你花了很大功夫想办法直接构图与米勒图对接,但不成功。暂不说把C一D线分别从两侧A一C与A一D环中拉出不合情理和为什么这样做,就说拉出后在环外分别进行B与D互换和B与C互换,也必须在A一C和A一D隐线同原有显线形成的两个环中进行。既然这样,两者在换色后又怎么能够穿过隐线互相形成交叉呢?倘若能这样,初始的5轮图沿形成的A一C与A一D交叉环不也可以直接分离吗?这是不可能的。这是Z4成图过程中的致命硬伤啊!虽最后形成的图与我在一证中的图41之1图(这是我在一证中五星终极图的异形同构图,是根据五星终极图画出来的)完全一样。倘若要我真接构造,我也构不出来,只能按五星终极图才能拓扑画出。你把你画的同样的图和米勒图并列,中间画了个双向箭头表示相通。我不知道谁能看得懂啊!难免不使人产生疑问。何不直接了当,要绕这个并不成功的大圈子呢?
我是非常重视思路的。你的思路看来是把两个你认为的"范例"连在一起,既当"红娘",又可"一石二鸟。我认为可以试,但并不好。结果也不成功。拘泥了,没有跳出来。过去你同雷先生对9点图的研究是很精彩的、完备的。你在文中初始的分析也很好。Z1和Z2似不必限于9点图,可以扩大包括图外。Z3和与Z1同为A一B环为什么一定要分为两个呢?把米勒图作Z4,同前三个不是一个层次。依我看,如果谈基本构形的话,我认为就是你们在9点图中的3个,有A一B环,有C一D环,和既无A一B环也无C一D环三类。以此可以回答"此外没有了"。如果再扩展为别的图,就很难回答这个问题了。"最小构形,不同解法"究竟是什么意思,论证清楚了吗?在证明中不依此不行吗?我的三个证明就没采用这一套,也没有事先想要构成什么样的具体构形,结果A一B环和C一D环都在演绎中必然形成了,那该怎么说呢?
总的说来,先生在此文中用了很多心血,下了很大功夫,能研究到这个地步确实不易,整个份量还是很重的。除了对米勒图的正确无误的证明外,能研究到这个地步确实不容易。你毕竟是学数学出身的,也广收资料,这些比雷先生和我都强。我是外行闯入,如同猪八戒闯进山林,东打一耙,西打一耙,以后也难以再研究下去了。真希望你们二位,还有其他有志的四色问题研究者互相切磋,获得更多更大成果。以上看法仅供参考。说得不对的,请多包涵。此信也同时传给了雷明先生,也想听听他的看法。
敢峰9月20凌晨
附张先生18日的来信:
方老:
您好。 您的《三证》已经拜读,您的反反复复研究数学难题的探索精神是值得所有中国人点赞、学习、弘扬的。 感谢您对我成功解析米勒构形的来源以及4种解法的认可!对于米勒构形,按照她们的画法,我详细地分成4个周期转化的连续的构形,然后考察每一个构形时,发现它们它们有一个共同染色特征,就是都包含一个原始的A-B环,所以给出我的染色程序,简单地给出4染色证明(开始研究时,我只是对原图一个图进行4染色分析的,后来才发觉,应该对4个周期转化构形分析,是否其余3个也有这种染色特征,如果有一个没有这种染色特征,那么我的染色程序就不能成功)。至于米勒构形的来源,按照我的构图原理-----色链的对称放大,您是否同意?敬请交流学习! 张彧典 即日

9月21日我给敢峰的信:
方老:
1、张先生在《四色问题探秘》一书中所说的由他的所谓的Z2—构形构造米勒图的过程,以及在他最近的《四色猜想证明中的“困难”构形解析》一文中所说的由Z2—构形构造米勒图的过程,从文字上说,是能看明白他是要说明的事情的。也只有能看明白原文,也才能判断原文说得是否有道理。这一点,张先生比有些人强,有些人的文章连文字首先叫人都看不明白他是要说什么的,那怎么能进行评论呢,只好不说什么。
    2、既然张先生的文字能看明白,就得说上几句。他这种构造图的方法,是在有意的在把赫渥特图(类似Z2—构形)凑合成米勒图,其实他并不知道米勒是如何构造出该图的。他不象你那样,通过二十步大演绎最后很自然的得到了与米勒图同构的敢峰图,这也是必然的。张先这样凑合显得有点太无名堂了,理由非常的不充分。
    3、张先生在构造米勒图的过程中,顺便也得到了一个与我的只有C—D环形链的图几乎完全相同的图(其实这才是真正的Z2—构形),这也是在硬凑合。没有道理。我构造该图,是认识到了只有A—B和C—D链才有条件可动的情形下,在九点形的基础上,认识到:要么A—B成环链,则C—D再不可能成环链;要么C—D成环链,而A—B则也不可能成环链;要么两链都不成环链。再无别的组合可选了。是有道理的。而张先生的构图方法则是毫无道理的。
    4、他没有看到米勒图通过一次颠倒后,就成了类似赫渥特图的构形(DCD型或CDC型),图中就只有A—B环形链,而没有C—D环形链了,也是一个Z2—构形。只能通过交换A—B环内、外的C—D链去解决问题,而不象米勒图那样,既可交换A—B环形链内、外的C—D解决问题,又可通过交换C—D环形链内、外的A—B解决问题。
    5、他也没有看到第二次颠倒后得到的图又是一个类似米勒图的图,既有环形的A—B链,又有环形的C—D链。也有两种办法可以解决问题。颠倒第三次,图再次成为类赫渥特图型的图。这说明,米勒图是可以通过转型交换转化为赫渥特图类图的,再次转型交换又可转化为米勒图类图的,不断的进行转型交换,图总是在米勒图类图与赫渥特图类图之间进行不断的转化。张先生只看到连续的对米勒图进行颠倒所得到的图中都有环形的A—B链,但没有看到这每次颠倒后的A—B链的不同实质。
    6、以上的回复,请参见我昨天所写的《再谈敢峰—米勒图型构形的归类问题》和前几天写的《再谈平面图5—轮构形的分类》现篇文章,我已发表在《中国博士网》和《数学中国》网上了。随信我给你把两篇文章发去,请一阅。
    7、我记得你在1992年的《证明四色定理的新数学》和2009年8月8日将其的缩写的《四色定理简证》两篇文章中已用张先生在上面所用的这种办法对敢峰—米勒图进行了四着色,而为解决四色问题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而在那时,米勒他们正是因为不能对他们的图进行四着色,而放弃了他们企图解决四色问题的鸿愿。
    8、我看了张先生给你的信中说,他感谢你对他用Z—换色程序“成功解析米勒构形的来源以及4种解法的认可”,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其实张先生所用的方法,早在1992年时你已经在《证明四色定理的新数学》一文中用过了。而且张先生把一个米勒图当作四个图去着色,我也认为是不恰当的。把原米勒图进行了4着色就可以了。
    9、我想把我给你的这填充信在网上发表,你看是否可以,请回信。

9月22日敢峰给我的信:
雷友:
原发张先生信错处太多,故刚才重发。我怕张先生一时接受不了,故只回答了他提出的问题。他的染色程序也是不能成立的。证明米勒图,按他的程序是可以的,但不宜普遍化。用公理来论证四个染色程序是不合适的。其实米勒图每一步都可作出证明,就是在A一B环外先交换C与D。这就同我在一证和三证中的方法一样了。他的Z3构形实际是想替代无A一B环也无C一D环的构形(避免图形不对称),是不可以的。"异化"的概念在文中用的也不合适。(另,他在来信中曾用"异化"论把二证归为Z2构形,这就把问题弄混乱了。)为慎重起见,我想先听听你的意见。如觉得可以,过几天就请你把信转给他。顺便也安慰他。他研究到这种程度确实是不容易的。我很希望他能把三证仔细看一下(特别是文字上 ),能跳出来,过去有一段时间我也在构图迷宫中搞得很苦。文章怎么改,不着急,可暂时放一下。如果仍认为自己的文章说得是对的,那就坚持自己原来的意见就是了。反正文章已经发过了,就那样吧。敢峰9月22日凌晨!

9 月22日我给敢峰的信:
方老:
1、你说“他的染色程序也是不能成立的。证明米勒图,按他的程序是可以的,但不宜普遍化。”是对的。
2、你说“用公理来论证四个染色程序是不合适的。”也是对的。我一直就对他用一星期有七天,周而复始来比喻他的所谓Z—换色程序是错误的。有一次他还在回答我指出他所谓的颠倒四次后,出现循环,“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循环,因为图中各顶点的颜色并没有回复到最初始的状态”时,他用了一个比喻说,还是一个人,站着和躺着都是一样的(原话我记不清了,最近这句话又出现过一次,我也找不到是在他的那个贴子里了)。这不是在胡说嘛。原本人是站着的,现在躺下了,明明姿态就与原不相同嘛。
3、你说“其实米勒图每一步都可作出证明,就是在A一B环外先交换C与D。这就同我在一证和三证中的方法一样了。”是这样的。其实对你的图仍可在A一B环内先交换C与D;也可在C—D环内、外交换A与B进行解决。
4、你说“他的Z3构形实际是想替代无A一B环也无C一D环的构形(避免图形不对称),是不可以的。”本来有了Z1,就是只有A—B环而无C—D环的了,要这个Z3干什么呢,它就是Z1嘛。我已经给他指出了这一点,可他就是一直不回复我说的是对还是不对。
5、你说“‘异化’的概念在文中用的也不合适。(另,他在来信中曾用‘异化’论把二证归为Z2构形,这就把问题弄混乱了。)为慎重起见,我想先听听你的意见。”对于他的“异化”,的确我还没有弄明白,大概是指他和北大那个许进提出的“外扩”和“内缩”理论吧。扩和缩也不是不可以,但张先生不能把所入链中原来的颜色改变了呀,这一改变不等于把两个相反色链相互穿过了吗。至于你在括号中所说的话,我还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6、你说“为慎重起见,我想先听听你的意见。如觉得可以,过几天就请你把信转给他。顺便也安慰他。”请问,你给张先生的信,好象是还没有发出的吧。我觉得学术上的不同意见,是可以相互争论的,批评的。你如果只想让张一个人知道,我可以给你他的电子信箱(他的电子信箱是:zhangyd2007@sohu.com),你可以直接发给他。当然我认为也可以直接发在网上,大家互相计论嘛。总之我感到我们这几次通信,很有益处,越谈越有进步,对问题越来越看得清楚了。
7、你说“他研究到这种程度确实是不容易的。我很希望他能把三证仔细看一下(特别是文字上 ),能跳出来,过去有一段时间我也在构图迷宫中搞得很苦。”这一种心情我也是能理解的,因为我也是从这种境地中走过来的。这就是由必然走向了自由。必然时是四色妖妖魔困扰着我们,自由时是我们掌握着四色仙子在跳舞。
8、你说“文章怎么改,不着急,可暂时放一下。”我看不明白你是说的什么,谁的文章,为什么要改,为什么又不着急,又可以放一下。这一节都不明白是在说什么。
9、你说“如果仍认为自己的文章说得是对的,那就坚持自己原来的意见就是了。反正文章已经发过了,就那样吧。”这也不太明白,好象是在指的是张先生,对吧。
雷明,2017,9,22,

9月22日敢峰给我的信:
雷友:
你真快,我写得一天。原给张的信和校改信都已同时发给张了。只有向你征求意见的信尚未发给他。那我就过几天再改一下直接发给他吧!信最后几句话当然是对张说的。二证修订稿和三证上博士网的具体日期你还能查清楚吗?如果方便,请告。不方便就不麻烦了。方

9月22日我给敢峰回信:
方老:
《二证》第一次上网时间是4月4日,修订后上网时间是5月9日,《三证》上网时间是9月15日。雷明
9月22日敢峰又给我的信:
8和9所问,都是指的张先生。
当天我回复:明白了。雷

(未完,接下贴)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跑这里来干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8-2 10:12 , Processed in 0.12621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