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构建的基础理论学的意义、方法和 任务
欧阳耿
(漳州师范学院 数学系, 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 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从意义、方法和任务三方面进一步介绍新构建的基础理论学。
关键词: 基础理论学;相等性原理;悖论;认识论;方法论;概念;类比;抽象
中图分类号: N06 文献标示码: A 文章编号: 1671 – 380 X (2007)04 – 0042 - 03
The Significance、Method and Mission of the Newly Constructed Basitheoryology
OUYANG Geng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Zhangzhou Teachers’ College,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China)
Abstract: The newly constructed basitheoryology is further introduc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its significance、 method and mission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previous work[1 ~ 9].
Key words: basitheoryology; Equality; paradox; epistemology; methodology; connotation; analogy; abstraction
我们在文献[1]中介绍了新构建的基础理论学的两个特点:“(1)以相对性原理--绝对性原理及相等性原理--不等性原理为主要理论工具,以各知识范畴、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础理论为主要工作对象,解决各知识范畴、领域中所存在的基础理论问题。(2) 结合最新知识,定期审查、修正各知识范畴、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础理论,进行有效新陈代谢”。在文[2~9]中介绍了应用基础理论学的方法在不同范畴、不同层面中所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我们看到了一种特殊的、巨大的工作场面,一块未开垦的科学宝地。几年来不少读者来信探讨基础理论学的有关内容,本文进一步介绍基础理论学。
1 问题的提出
有了人类才有了人类的科学,科学是人类创造的,它与人类紧密相伴,与人类共存亡。但是科学大厦如何具备健康的生存状态而使之能更有效地与人类的进化同步?
在科学大厦中,人们用许许多多的‘概念’来表示各种各样的存在事物。‘概念’既是人类知识的结晶,又是人类科学大厦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人类科学中‘概念’及相关基础理论在科学大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如何更科学地开展对科学大厦中各种概念、概念的意义及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
几千年来人类为什么一直解决不了与‘无穷’概念相关的各种悖论[3~9]?
2 基础理论学的意义
基础理论学的意义就是确认人类科学中具有生命特征的、主动的、常规的、可操作的新陈代谢功能,健全科学大厦中内在的新陈代谢机制;解决与概念相关的基础理论问题,及时为科学大厦各范畴、各层面提供‘比较科学的’概念的定义及与概念的意义相关的基础理论。这是基础理论学与目前人类科学大厦中其它所有学科都不同的一种特点。
纵观人类科学史,我们会发现,随着人类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某个时期中,人们会感到在某个理论体系中有些概念及与这些概念的意义相关的基础理论无法解释眼前的现象,导致该理论体系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悖论(下文简称‘悖论’)的产生。在不同的范畴或层面中被确认的悖论的产生和存在暴露了相关基础理论的缺陷,必然导致不同程度的理论危机的产生。因为这类缺陷所揭示的往往不是某个孤立的问题,而是涉及较多相关因素的综合性问题:一个真正的悖论所涉及的内容就像现代人类生活中一个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从地基到屋顶的系统、完整的住宅建筑工程!悖论的特殊性经常导致悖论所在的那个具体学科工作者不知从何下手来处理、解决它所揭示的问题----在悖论面前盲目行事导致恶性循环与无奈躲避是科学史中司空见惯的事[3~9]。
悖论以其特有的方式告诉人们必须想办法对与之相关的基础理论进行澄清、修改、甚至淘汰重建。但是悖论是一种带有强烈的历史和体系信息的‘综合症’,需要用综合的基础、综合的方法来处理。只有基础理论学工作者第一次提出其学科的工作性质就是以建立在综合性、体系性观念上的四大基本原理为基础的综合的眼光、综合的方法来专门分析科学大厦中各种各样的悖论所揭示的问题,专门解决科学大厦中各范畴、各层面与概念的意义相关的基础理论中所存在的问题。只有在基础理论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在人类的科学大厦中健全与‘体系’概念相关的新陈代谢机制,使科学大厦具备‘生物’的生命整体特征、具备主动的、可常规操作的新陈代谢功能,为科学大厦各范畴、各层面及时提供‘比较科学的’概念的定义及相关的基础理论,使科学大厦以内在的新陈代谢功能与机制和健康的基础理论来保证自己具备健康的生存状态而更有效地与人类的进化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同步,使人类的科学大厦在这样一种符合规律的、健全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健康地成长、壮大。
3 基础理论学的方法
根据传统的观念,科学大厦中每一个学科有其特殊的研究对象,各学科中所有的‘概念’及与这些概念相关的基础理论有其特殊性,不同学科中的概念及相关的基础理论之间是有区别的、甚至是不相关的。而在基础理论学中却提出‘广义的概念的意义’思想及与之相关的‘广义的基础理论’思想,并且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以新发现的‘相等性原理---不等性原理’和早就存在于科学大厦中的‘相对性原理---绝对性原理’为基础的‘横向思维’为主的工作方法。这是基础理论学工作者与别的学科工作者不同的又一显著特点。
人类生存于时间和空间中,并且创造了科学大厦中所有的概念及与之相关的基础理论----这些知识必然带上时间与空间的烙印,即科学大厦中各种概念及相关的基础理论是人类在某个时间段中(这时间段可长可短)、某种生存状态下的某些特殊知识的载体,它们与人类相伴,也生存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这决定了相对性原理和绝对性原理是基础理论学工作者一种很主要的理论工具。基础理论学工作者将人类的科学大厦看作一个活的生物,看作一个有生命的整体,所以特别重视科学大厦中整体与局部之间的有机关系,特别重视整个知识层面上事物的‘本质’、‘存在意义’及‘语言的表述’的科学性,特别重视整个知识层面上事物之间在‘本质’、‘存在意义’上的联系,即特别重视各学科、各层面上的‘概念的意义及表述’的科学性和它们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决定了‘广义的概念的意义’思想及与之相关的‘广义的基础理论’思想的产生,决定了相等性原理和不等性原理是基础理论学工作者一种很主要的理论工具。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文[1]中强调‘相对性原理--绝对性原理--相等性原理--不等性原理’这四大基本原理是基础理论学工作者主要理论工具的原因。
我们在文[1]和[2]中指出:从‘相似—不相似’到‘相等性原理—不等性原理’是人类科学中方法论与认识论的一种质的飞跃。基础理论学应用四大基本原理,特别是系统地、大范围地应用相等性原理和不等性原理,以横向思维工作方式为主来认识概念的意义的‘科学性’。这种以科学性很强的四大基本原理为基础的横向思维工作方式自古以来被称为‘智慧的源泉’-----为人类提供各种神奇但却又科学、高效的认知途径。它使远古时代的中国文明产生了‘神妙、博大’的《易经》,却使处于当代世界文明的中国产生了‘科学、恢宏’的《基础理论学》[1、2]。从《易经》到《基础理论学》是人类对四大基本原理的‘科学性’的认识与应用的一个本质性飞跃,是人类整个认知史中的一个本质性飞跃。四大基本原理保证了《易经》和《基础理论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基础理论学中,人们可以很科学、明确地,很有把握地对所要认知的事物、对人类科学大厦中的知识按特定的层面(可以不分学科、不分领域,况且‘层面’本身就是相对的)进行分析、对比、分类、抽象、……,使人们可以将科学大厦中的知识按层面开发,充分挖掘科学大厦中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中同一层面上已有知识的潜力,认识其‘科学性’,在特定条件中对所要认知的对象进行科学的横向抽象--认知活动,将某些已有知识、方法的移植合法化[1、2],达到在科学的、新的思路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意义’、构建相关基础理论、获取新知识的目的。这种以四大基本原理为基础的‘横向思维--抽象’工作方式决定了所有想解决科学大厦中的‘概念及相关基础理论’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理论工作者那种科学的、有效的、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富有成果的特殊工作思路与方法。事实证明基础理论学工作者比别的科学工作者能更有效解决存在于某具体学科、某范围中所存在的基础理论问题[2~9]。正因为如此,基础理论学的建立填补了人类现有哲学、语义学及语言学中‘概念和事物的本质、意义及表述’研究上的一个理论空白,填补了人类认识论上的一个理论空白,从而给人类的科学大厦带来无尽的财富。
4 基础理论学的任务
基础理论学以现有科学大厦中各范畴、各层面中需要关注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的意义之间的横向关系及与基本概念的意义相关的基础理论为主要研究对象,解决被确认为‘不够科学的’现有基本概念的意义及相关基础理论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与概念相关的基础理论新陈代谢操作,及时为科学大厦提供‘比较科学’的基本概念的定义和相关的基础理论。这种特殊的任务决定了基础理论学特殊的内容。
人类科学大厦中的许多‘概念’是人们对所存在事物的抽象物,它们是人类知识最精炼的载体。显然,当人类由于进步而处于不同发展时期、不同认知水平时,科学大厦中许多概念的‘意义’必然会与时俱进,而与之相关的基础理论也会发生变化。当在不同的范畴或层面中产生了‘悖论’却又得不到必要的新陈代谢时,科学大厦中某部分内容就处于‘亚健康’状态。比如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芝诺先生看到科学大厦中‘无穷’概念的混乱不清及相关无穷理论体系中的缺陷,设计了芝诺悖论来暴露经典无穷理论体系的基础理论中所存在的问题,敦促人们想办法解决它们。两千五百多年来人们也确实一直在努力想解决那些问题,但事实却是芝诺悖论及所揭示的那些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不断成长、壮大而发展成一个庞大的‘芝诺悖论家族’-------科学大厦中与‘无穷’概念相关的所有领域都一直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3~9]。面对这样的一类事实,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下三个问题:(1)芝诺悖论产生前的‘无穷’概念的意义及相关基础理论与芝诺悖论产生后直到现在的‘无穷’概念的意义及相关基础理论竟然一模一样,这是否就是导致人类两千五百多年来一直遭受各种各样与‘无穷’概念相关悖论的折磨的最直接原因?(2)人类科学大厦中对于专门揭示理论体系缺陷的、像芝诺悖论这样的一类内容应该如何解决,由什么样的科学工作者来解决---数学家,哲学家,科学哲学家……而他们为什么一直解决不了?(3)两千五百多年来,为解决与‘无穷’概念相关的各种悖论,人类所浪费的人力与物力不计其数,但人们为什么就没有从‘无穷’概念的意义及相关基础理论入手来解决与‘无穷’概念相关的整个悖论群,为什么就没有想到经典无穷理论体系是否应该重建[3~9]?从与‘无穷’概念相关悖论的事件我们清楚地看到现有科学大厦中本该发生的很多常规的‘新陈代谢’和‘综合性横向思维’工作是处于一种很被动的、低效率的、盲目的、阻力很大的状态,‘错误的’概念的意义及相关的基础理论还在无情地恶性循环(比如经典无穷观中永远没办法解决的‘实无穷—潜无穷不分’的错误[7]、经典数谱中‘数量形式的混乱与空缺’的错误[5]、经典极限论中的5个重大缺陷[8、9]及由此产生的悬而未决的第二次数学危机[4]、调和级数悖论中的错误[3]、集合论里康托两个重要证明中所存在的错误[6]、……)。科学大厦中还有许多与“‘无穷’概念相关悖论”类似的事件仍然在揭示人类科学大厦许多领域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仍然在挑战人类的智力,仍然在无情地浪费人类各种宝贵的资源!这决定了基础理论学的产生与存在,决定了基础理论学家工作内容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科学大厦中各种‘悖论’的产生和存在是相关基础理论需要不同程度新陈代谢的信号,现有科学大厦中仍然存在不少悖论,所以还有许多区域仍然处于‘亚健康’状态,有许多由于概念的意义认识不明、定义不清所导致的基础理论问题正等待基础理论学工作者去做。基础理论学工作者肩负科学大厦中各范畴、层面的‘地基维修、构筑工程师’的使命,经常工作于悖论发生区域,以其特殊的工作方式高效率地发现、解决与基础相关的问题,使科学大厦中所需的各种与‘概念’相关的基础理论的新陈代谢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而随着时空的变迁、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和知识量的增多,科学大厦中肯定还不时会出现新的悖论,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基础理论学工作者对已有科学大厦中某范畴、层面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的意义、它们之间的横向关系及与基本概念的‘意义’相关的基础理论进行综合性研究,不断解决悖论,保证科学大厦在生存与成长过程中新陈代谢机制的正常运转。基础理论学的建立给人类的科学大厦引进一种新的、健康的机制和新的生存状态,不仅使人们可以较成功解决现有科学大厦中的悖论所揭示的问题,也为解决科学大厦中将来会出现的悖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基础理论学工作者所从事的是一种很抽象但又很具体,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工作,只要人类还存在,人类的科学大厦还存在,就有概念的‘意义’和相关基础理论‘新陈代谢’的发生,就需要基础理论学和基础理论学工作者来解决科学大厦发展过程中必将出现的、不可避免的一些基本概念及相关基础理论中所存在的问题,保证与人类共存亡的科学大厦健康的生存状态-----人类的科学在这样的意义上没有终结。
5 结论
无论何时,人们要认识世界就需要对所认知的对象进行分类、对比、抽象……,就离不开‘相对性原理--绝对性原理--相等性原理--不等性原理’这四大基本原理。自从有了人类的科学就有了这四大基本原理的思想,它们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认知行为的重要基础理论,这四大基本原理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了基础理论学的思想自古就有、并且一直在为人类创造着知识财富,决定了人类的知识大厦需要基础理论学这样的学科。这四大基本原理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了基础理论学的意义、方法和任务。从‘类比’到‘相等性原理’是人类认知史上的一个巨大飞跃,而从‘四大基本原理’到《基础理论学》则是人类认知史上的另一个巨大飞跃。基础理论学有如下两个特点:(1)它承担明确的、规范化的、可操作的与‘概念’相关的所有基础理论的新陈代谢任务(比如目前正在进行的人类科学中与‘无穷’概念相关的整个基础理论体系的重建工作);(2)它以‘相对性原理--绝对性原理--相等性原理--不等性原理’这四大基本原理为基础,‘形而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对人类整个科学大厦各学科基础理论部分中的‘概念’负责(包括哲学中的‘时间’、‘空间’、‘有穷’、‘无穷’……);协助解决科学大厦中因为与‘概念’相关的所有基础理论中所存在的缺陷所引发的重大疑难事件(比如目前正在进行的解决由具有本质缺陷的‘有穷’、‘无穷’概念群基础理论所导致的哲学、数学中的疑难事件)。基础理论学的这两个特点使它与现有哲学、科学哲学有截然不同的性质、功能、方法与内容,使它在人类科学大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保证科学大厦有一个更客观、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的健全的结构。基础理论学家们以科学史料及现有科学内容为主要工作素材,以四大基本原理为主要理论工具,以人类整个科学大厦中已有的概念及相关基础理论中所存在的‘错误’和悖论为工作切入点,健全人类科学大厦中的新陈代谢机制,为科学大厦各范畴、各层面及时提供‘比较科学的、新的’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基础理论并使这类工作得以制度化、深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地展开,为整座人类科学大厦(包括哲学)健康的成长与生存提供保障。他们有特殊的视野,特殊的思维方式,特殊的工作对象,特殊的工作目的,特殊的理论工具,特殊的工作方式及特殊的工作效率和成果[1~9]。
基础理论学的诞生使人类的科学大厦从此具备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以内在的新陈代谢机制来保证自己健康的生存状态。
参考文献:
[1] 欧阳耿.一条金辫:类比-相等性原理-基础理论学(J).宜春学院学报,2004,26(4): 23-25
[2] 欧阳耿. 相等性原理与《易经》(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0(1):54-57
[3] 欧阳耿. 又一个芝诺悖论的现代翻版----调和级数悖论(J).咯什师范学院学报,2003,24(6):25-28
[4] 欧阳耿. .数学分析中悬而未决的问题(J).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1995,16(5): 29-34
[5] 欧阳耿. 数学中三种新的数量形式(J). 咯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3,24(3):31-37
[6] 欧阳耿. 罗素悖论与康托在集合论中的两个失误(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3):81-84
[7] 欧阳耿. 人类科学中经典无穷理论体系的终结(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6(2): 5-7
[8] 欧阳耿. 人类科学中现有经典极限论的终结[ I ](J). 咯什师范学院学报,2006,27(6): 29-34
[9] 欧阳耿. 人类科学中现有经典极限论的终结[ II ](J). 咯什师范学院学报,2007,28(3): 23-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