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35|回复: 0

袁亚湘院士眼中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4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luyuanhong在 2013/09/24 11:35am 第 1 次编辑]

袁亚湘院士眼中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沈春蕾
来源: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曾任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
学工程计算研究所所长、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数科院)副院长。

如今,卸去一身官职的袁亚湘仍然每天忙碌在科研一线,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
他由衷地表示:“我很欣慰地看到自己参与筹建的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
如今实验室正在以基础研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项目。”
  
见证实验室发展

袁亚湘是一位传奇式人物。他本科毕业于湘潭大学数学系,并考取中科院计算中心研究生,
师从中国计算数学奠基人和开拓者冯康。袁亚湘在北京待了 9 个月之后,于 1982 年底前往
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之后在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姆学院从事专职研究 3 年。

出国前,导师冯康就一再嘱托袁亚湘不要忘记国家派其出国的使命。1988 年,袁亚湘回国,
来到当时的中科院计算中心工作,成为当时中科院最年轻的研究员。

重回中科院的袁亚湘继续追随导师冯康,参与了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筹建工作。
“在当年的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科学计算的重要性。我们实验室的筹建是国家重
大科研计划之一,筹建初期还得到了世界银行贷款的支持,完成了实验室初期的硬件平台搭
建。”

原中科院计算中心从事计算数学研究的部分课题组成员构成了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
验室的科研团队。袁亚湘说:“实验室的使命从未改变,即开展科学与工程计算基础理论研
究,解决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重大计算问题,着重研究计算方法的构造、理论分析及软件实
现技术。”
这些年来,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和发展定位是面向科学与工程中的重大应用问题,着眼于基础
性和 关键性计算方法的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伴随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进行反映国际科学
计算最新研究成果的高性能计算程序和软件的研究与开发;同时培养和造就适应 时代需求
的科学与工程计算的高素质人才。
  
平和的研究心态

谈到自己亲自参与筹建的实验室,袁亚湘感触很深,但当记者问及回国这些年来,怎样的科
研经历最打动他时,袁亚湘的回答是:“如果我的科研生涯可以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平淡。”
在数科院不乏出色的科学家,袁亚湘也是佼佼者之一,但“平淡”二字却让记者有点意外。
“这与我们实验室一样,自 1993 年成立以来,经历了 20 年发展,一直相对平缓,我们的科
研工作也随着实验室的发展按步就班地进行。”对比当前我国科技界浮躁的大环境,袁亚湘
的这种“平淡”显得十分难得。

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基础研究为主,袁亚湘认为,在导师冯康前瞻性的部署下,
实验室学科设置相当完善,不落后于国外,并且有数项课题研究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实验室既面向基础方法的研究,也面向国家重大计算任务。袁亚湘犹记得当时实验室参与的
国家重大计算问题,实验室就发挥了作用。“我们对自己的基础研究方法很自信,大量工程
问题可归结于科学计算问题,我们的计算方法能够发挥很大作用。”

在先行的学科设置和科研体系里,袁亚湘觉得自己的工作就好比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只有放
到团队里,小小的螺丝钉才可以发挥自己的功用。

呼吁开放的环境

在袁亚湘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一幅很特别的画像,是用线条勾勒的袁亚湘脸部轮廓,仔细看
竟是一笔连成的。

“这幅画有 13173 个点,这些点从我的数码照片中截取出来,然后作者通过优化方法,将这
些点用最短长度一笔连起来。”袁亚湘告诉记者,该画像是国际数学联盟秘书长、德国数学
会前会长 Martin Groetschel 所赠送,看似简单,却说明了数学的广泛应用。

“数学在很多领域都可以发挥作用。”袁亚湘说,“我们的实验室在国家基础科研领域作出
了贡献,但从整体水平上来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该实验室拥有一流的科研人员和出色的基础研究水平,但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靠自己的研
究团队单打独斗与国际一流实验室还有距离。

袁亚湘希望自己看着一路走来的实验室能按照国际水准要求自己,扩大实验室开放程度,邀
请更多国外知名学者前来交流,从而提升实验室自身的基础科研水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5-7 07:35 , Processed in 0.07988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