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31|回复: 0

交叉中心专题总结评估会议召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1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交叉中心专题总结评估会议召开
来源: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网
2013 年12 月28 日,国家数学交叉科学中心(以下简称“交叉中心”)专题总结评估汇报
会议在思源楼召开。中科院主管部门领导和负责人、交叉中心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以及
研究专题负责人等40 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交叉中心副主任陈志明研究员和闫桂英研究员
主持。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数学院”)执行院长、交叉中心副主任王跃飞研
究员在讲话中首先代表数学院和交叉中心对各位远道而来出席会议 的专家表示衷心感谢。
他讲到:交叉中心是中科院实施“创新2020”启动的第一个B 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对
数学院的跨越发展、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非常重 要,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搭建了一个
非常好的平台。此次邀请各位专家对交叉中心的发展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对下一步如何做
好交叉中心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数理化学处王永祥处长则在随后的讲话中谈到,中心的最初设立有
两方面的科学目标:一方面是做在中国有根的数学,即通过数学与 其他学科的交叉,将其
他学科中提出的问题转换成数学模型,发现一些数学方向和理论,同时解决其他学科领域和
需求中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希望数学本身有更 深层次的发展,针对数学本身的应用以
及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丰富和完善已有的数学理论。通过这个中心的建立,不仅希望会涌
现出一批新的数学理论,同时也将 在复合型、交叉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交叉
中心的启动曾得到全国各个部门,包括兄弟院校和国外同行的支持。本次会议的目的是邀请
各位专家对交叉中 心成立以来的工作,从专业角度给予相对合理的评价和并提出富有建设
性的意见,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中心的各项工作,并实现预期的目标。

此次会议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听取中心21 个研究专题承担项目以来的工作汇报;二是由评
审委员会成员对汇报项目进行评审。

汇报阶段,交叉中心副主任、数学院副院长高小山研究员介绍了交叉中心概况和2013 年的
工作进展。随后,交叉中心6 个交叉研究部的21 个研究专题分 别进行汇报并回答提问,重
点介绍了专项承担以来的代表性成果,以及课题研究目标、学术交流合作等基本情况。最后,
合肥分中心执行主任李嘉禹研究员汇报了合 肥分中心的相关工作。

最后,中心主任郭雷院士主持了评审委员会的讨论。

他首先讲,今天的报告会有三个目的,一是通过大家交流,达到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
促进的目的;二是为中国科学院对我们交叉中心的中期评估做准备;三是通过三年的运行、
评估,能使我们交叉中心的布局:研究方向、研究队伍、研究重点或者重要的研究问题进一
步调整完善。

接着,与会评委们就交叉中心的总结汇报、研究方向、如何更好地开展交叉研究工作等问题
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首先肯定了交叉中心成立以来,在汇报的 专题项目中取得的研究
进展,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中肯建议。大家希望交叉中心要进一步高标准、严要求,在国际上
产生更大影响;既要开展数学内部交叉,更要开展 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并在促进其
他学科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既要在数学的基础前沿问题上取得研究突破,也要在国家战略
需求问题上做出重要贡献;要进一 步凝炼方向、聚焦问题、优化布局;对交叉研究工作要
有科学的评价方法,要有长期坚持攻关的耐心。

最后,交叉中心主任郭雷院士代表交叉中心感谢所有报告人的精心准备和与会人员从不同角
度对中心发展提出的中肯的、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他首先谈 到,交叉科学研究既重
要又困难,但在国家和中科院的支持下,我们一定要努力克服困难坚持下去。第二,交叉中
心发展要高标准、严要求、重特色。交叉中心的基 础理论研究与实际问题研究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事实上,要解决挑战性的实际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而要提出新问题、
引领应用数学发展的新方向,必 须与当今科技发展实际相结合。第三,做好交叉科学研究
工作,要遵循科研规律和客观实际,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既要只争朝夕地实干,又不能急
功近利地要求。 他希望今后大家对这项既困难又重要的事业,继续一如既往的支持。

本次总结评估汇报会议对进一步调整中心科研布局,完善和做好中心未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5-7 22:57 , Processed in 0.09073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