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qwerty

bnhytgbbbb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6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陈景润结论不是哥德巴赫猜想

   陈景润与邵品宗合着的【哥德巴赫猜想】第118页(辽宁教育出版社)写道:“

所谓“陈氏定理”的“1+2”结果,通俗地讲,是指:对于任给一个大偶数N,那么总可以找到奇素数p',p'',或者,使得下列两式至少一式成立:






s当然并不排除(a)和(b)同时成立的情形,例如在“小偶数”时,若N=62,则有62=43+19以及62=7+5x11.。

      众所周知,哥德巴赫猜想是指对于大于4的偶数(a)式成立,1+2是指对于大于10的偶数(b)式成立,两者是不同的两个命题,陈景润把两个毫不相关的命题混为一谈,并在申报奖项时偷换了概念(命题),陈景润也没有证明1+2,因为1+2比1+1难得多。

这里是典型的不懂装懂,胡说八道。不晓得是怎么想起的?其数学基础到底处于什么位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6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提出为【数学学报】【中国科学,数学】【数学进展】等期刊担任审稿人,被他们拒绝。问题是,你们数学期刊人不懂什么叫证明,这是没有关系的,可以把论文交给我,因为我是懂的。中国数学期刊的人不懂逻辑,又不肯把论文交给懂的人审稿,自然就会出洋相。

海口不小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7 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览众山小 于 2021-6-7 07:25 编辑

我们都是数学爱好者,我们就说一点数学方面的人和事,像武汉那个事不能参与其中,不说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7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qwerty被疯狗咬了,得了狂妄症。

点评

说的有理  发表于 2021-6-7 11: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7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大于10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一个奇素数与两个奇素数乘积之和,这样命题就成立。
如果陈景润老师这样命题,任何人都没有杠抬。但是陈老师把1+1与1+2混在一起,就没有意义了!甚至命题不成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7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命题”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一个奇素数与不超过两个奇素数的乘积之和”中,若用“1”表一个

素数,“2”表两个素数之积,则该命题可表为“1+1”,或“1+2”(这个命题含有两种情形)。若能证明把

后一种情形“1+2”化成前一种情形“1+1”,则哥猜成立。抬杠者,常常是错误理解者。

注:数学有魅力、好玩,这不假。但数学确实是很难很难玩转的!比如:真命题“任何一个正自然数用2除,其余数是零,或1”难道这是两个命题吗?又比如:某班集体要开文艺晚会,班主任安排“班长或副班长”到街上去买相关用品,问去采购相关用品有几种安排方法?

点评

用五花八门的怪异的数学符号胡编乱造的论文,能破译甲骨文的考古学者也许能看懂陈景润的“陈氏定理”论文。  发表于 2021-7-26 12:50
关键是陈的证明谁能看懂!  发表于 2021-7-26 07: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26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
一览众山小
用五花八门的怪异的数学符号胡编乱造的论文,能破译甲骨文的考古学者也许能看懂陈景润的“陈氏定理”论文。  发表于 2021-7-26 12:50
能破译甲骨文的考古学者一定看不懂陈景润的“陈氏定理”论文。因为文史类学者与数学的亲近度地球人都知道。
费尔马1
关键是陈的证明谁能看懂!  发表于 2021-7-26 07:35
能看懂者必定是熟悉该领域的专业人士。否则,即使是别的领域的数学家,也未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7-14 11:07 , Processed in 0.09211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