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yangchuanju

白新岭先生在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30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yangchuanju先生的点评:证明二生素数可覆盖除有限个小偶数以外的全体偶数,其难度肯定要比最密哥猜大得多,老师有决心和信心,组老师早日成功!  发表于 2021-9-29 20:57
其实,你也可以试着找到那些所谓的“反例”,以前已经找全了用孪生素数中的两个素数和表示偶数的反例;现在可以试着找用二生素数(P,P+4)中的两个素数之和,表示偶数的反例,+6,+8,+10,+12,.....,都可以找,它们的反例都不太多,也不大。有兴趣就找一找。不敢兴趣也可以不寻找。
      另外,如果跨度是3的倍数的二生素数,也不用用它的全部素数,只需用其中的一类素数可表,例如,二生素数(P,P+6),你只需用P中的两个素数和也可以表示全体偶数(用P+6的素数一样可表)。
     反例或多或少肯定有一部分,都不太多。

点评

我正在阅读您的“数字9抽5组合”,试图稍改程序,做一做“3抽2”、“5抽3”,并补上老师没有公布的“7抽4”部分贴子。  发表于 2021-9-30 11:46
原点评中有错字,“最密哥猜”应为“证明哥猜”,这才发现,白老师肯定早已发现了!  发表于 2021-9-30 11: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30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志者事竟成。国庆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30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yangchuanju先生的点评:我正在阅读您的“数字9抽5组合”,试图稍改程序,做一做“3抽2”、“5抽3”,并补上老师没有公布的“7抽4”部分贴子。  发表于 2021-9-30 11:46
祝你好运。
我发的几抽取几的帖子,只是在打补丁,总不能把帖子沉到视野之外,别人有全局置顶,最不沾,也来个本版块置顶,咱没有那份待遇,只好来个人为置顶,顶帖子呗,还能有什么办法,使热爱哥德巴赫猜想的网友欣赏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30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学院“人和事”系列——陈景润:一个对时间极为吝惜的人
http://www.mathchina.com/bbs/for ... &fromuid=148388
(出处: 数学中国)
我在此贴中的感言:
可悲的上一代数学工作者们,一生辛勤的耕耘,只换取了那么一点数学成果。
哈代做梦也想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和孪生素数猜想,甚至在一次漂洋过海之际,也没有忘记,留下一封遗书,就说自己已经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但是上天,根本没有给他那个机会,他却安全的返航回家了。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和心情。如果他知道,自己的证明只差临门一脚,那是多么后悔的事情,他虽说已经把拉马努金招到身边,也利用了拉马努金系数,但是没有刨根问底,所以与哥德巴赫猜想失之交臂。
       在哈代-李特伍尔德给的歌猜渐近公式中,所有系数之和/n(全体正整数的个数)=1,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系数和包括偶数2和偶数4前的系数,它们是几,都是2C2,即孪生素数常数的2倍。
       知道此道理者,皆可证明歌猜与孪猜,这就是说他与歌猜,孪猜失之交臂的原因。谁都知道,近水楼台先得月,他却把月光留给了别人,并没有先得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30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学有什么用处?看完后恍然大悟!
http://www.mathchina.com/bbs/for ... &fromuid=148388
(出处: 数学中国)
下面的文字出自上面的连接!
数学是从具体到抽象,再抽象的过程,从自然数到集合,从集合到群,从群到拓扑,从拓扑到流形。只要你有时间,都能看懂,毕竟数学家也是人,人脑是肉长的。肉长的人脑能想到的东西也就这点了。

最难的还是数论,一个哥德巴赫猜想,整了三百年,没人想出来怎么证。搞数论,人脑估计不够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30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搞数论,人脑估计不够用了。
是大数学家舍近求远造成的,没有回归到数论最核心,最基本知识的层面,好高骛远,一事无成,愣是把哥德巴赫猜想托了三百年。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这么明显的东东,把一代一代的数学家难了个死。
说些比着还难得吧,估计宇宙消失以前,人们是证不出来了。
命题1:一切二生素数(P,P+2k)中的两个素数之和皆可表示全体偶数,只是在小范围内有有限个反例。
命题2:等差k生素数有最小公差d满足,用它中的两个素数和可以表示全体偶数,在小范围内有有限个反例。
这两个命题都包含着无数个像歌猜,孪猜那样的命题,因为在第一个命题中,k可以取任意的正整数。
在第二个命题中,除了k可以取任意正整数外,公差d也是有无数个取值方法,只要是满足条件d的公倍数皆可取。
这是在上楼连接中的一个跟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7-12 19:21 , Processed in 0.07121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