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射线 (X 光) 于 1895 年 11 月 8 日被德国物理学家伦琴 (Wilhelm C. Rontgen,1845—1923) 意外发现,他因此在 1901 年获得了史上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化学家诺贝尔正巧于 X 射线被发现的半个多月前立下遗嘱,捐赠遗产设立诺贝尔奖。但是,伦琴拒绝为 X 射线申请专利,谢绝同事和朋友的建议用自己的名字命名 (虽然后人有时仍将 X 射线称为伦琴射线) ,并且婉拒了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致词。伦琴又在遗嘱中,将他获得的诺贝尔奖金捐赠给了维尔茨堡大学 (University of Würzburg) 做为研究资助,但可惜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严重的通货膨胀,他捐赠的奖金后来几乎形同废纸。X 光一被发现,当时的医学界立即认识到它的无限医疗价值,马上应用到医院中。1900 年德军便已配备了移动式 X 光机,在战场上医疗伤兵。
1 发现 X 射线
19 世纪下半叶,由于工业革命后的电气工程以及科学研究的双重发展与迫切社会需求,(真空管中的) “阴极射线”和“气体放电”研究成为了一支显学,无数科学家参与其间,包括了欧洲的赫兹 (Heinrich Hertz)、莱纳德 (Philipp Lenard) 和汤姆孙 (J. J. Thomson) 等青史留名的物理学家,以及远在美国的发明家特斯拉 (Nikola Tesla) 。在发现 X 光之前,伦琴未曾做过任何和阴极射线相关的实验,换句话说,他是一位阴极射线和气体放电领域的新手。而且,在进行 X 射线实验之前一年,他因为学术声誉卓著,被学校长聘教授推选为维尔茨堡大学校长,担任繁重的行政职务一年。1895 年 10 月,他卸下校长职务之后,才开始进行阴极射线实验。所以,值得探问为何是伦琴而不是他同时代的其他经验老到、功力深厚的竞争对手,率先发现 X 射线?尤其,可以相当肯定的一件事是,在伦琴进行实验之时甚至之前一些年,在各地的几个阴极射线实验室中,必定已经反复出现了 X 光,而且有人看到了。只是,他们因心有成见,又不知其所以然,故“视而不见”,大意失荆州,与珍贵的科学发现及千古荣誉失之交臂。
猜想 X 光是一种穿透性很强的新射线 (或粒子流) 之后,伦琴立即采取一系列步骤,努力进行各种测量,想方设法综合和归纳它们 1)的物理性质。这是即将降临的确立和巩固伦琴的 X 光发现者地位的关键一步,因为事实胜于雄辩,让全面的实验证据说话是判定自然科学真假的不二法门。在随后的 6 周里,伦琴不断实验,他反复自问,试图回答下列问题,包括 X 射线是直线前进的吗?它们会反射或折射吗?它们与阴极射线有何区别吗?它们 (的本质) 到底是什么?伦琴很快验证了 X 光的路径不受磁场影响,因此它们不是阴极射线。伦琴也证实了 X 光的强大穿透力,以及除了产生荧光之外,还能在摄影底片上感光成像。因为能够在底片上成像,眼见为凭,所以 X 射线的发现一经公布,就在大西洋两岸的科学家与公众和媒体之间造成轰动。此外,如众所周知,伦琴更惊讶地发现,除了穿透纸张、书本、木头,和薄金属片之外,X 光还能够穿透人体肌肤。
虽然很肯定自己发现了一种新射线 (或粒子流),但是伦琴心中还是非常焦虑忐忑,他深恐万一这些屏幕上的亮光只是因为长时间在暗室中工作,由于眼睛疲乏而造成的幻觉 (眼缬)。他担心倘使轻率发表了不真实的虚幻测量结果,岂不就声名扫地,学术生涯告终了。因此在反复自问与测试的过程中,他恍如失魂落魄,不与人交谈,并且禁止任何人进入实验室。直到 12 月 22 日,伦琴终于邀请他的太太到实验室,请她允许他用 X 光拍摄她的手,这就是科学史上著名的伦琴太太的手指头及结婚戒指 X 射线照片的由来。(在拍摄她太太的手之前,伦琴已经无意间发现了 X 光会穿透他自己的肌肤,但他一则不愿告诉别人,二则仍有些许担心这是来自眼睛疲劳所造成的幻觉。而当毫无心理准备,突然看到了自己的手骨头的照片之后,伦琴夫人似乎惊吓过度,从此拒绝再进入实验室。伦琴此时决定立即公开他的实验结果,他对着太太说“特大麻烦来了”(“Now the devil will be topay”)。)
2 迅速发表,孤篇压卷
确立了 X 光的穿透性和拍摄了手影像之后,伦琴迅速地简短写出了他的惊人发现,他把论文题目定为“On a New Kind of Rays:A Preliminary Communication”。而且,伦琴并没有把论文投递到当时学术地位崇高的全国性著名物理期刊,如Annalen der Physik ,而是在 12 月 28 日 (圣诞节假期期间) 交由当地的Proceedings of the Würzburg Physical Medical Society 出版,并且叮咛他们破例即日印行。这时的伦琴年满 50 岁,他虽然仅是阴极射线领域的一位新手,却已经不是一位学术界的泛泛之辈,或芸芸众生而已。显然,伦琴深知优先发表在科学史上的无可替代的指标性与绝对意义。他想必经过深思熟虑及一番内心煎熬,在斟酌现实之后,明智地选择当地 (地方性) 期刊顺利完成发表任务,从而摘取了不容改写的“ X 射线发现者”的头衔。
1896 年 1 月 23 日,伦琴在 Würzburg Physical Medical Society 的例行会议上宣读了他的论文,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关于 X 射线的正式演讲。接着,在 1896 和 1897 两年,他又同样在 Proceedings of the Würzburg Physical Medical Society 各发表了一篇 X 射线论文。这三篇论文和唯一的一次公开演讲有如是他的“孤篇压卷”2),此后伦琴未曾再就 X 射线留下任何片言只字。1900 年,伦琴离开维尔茨堡大学,转任慕尼黑大学“实验物理研究所”所长,并重拾他早年的兴趣,再度集中于晶体物理性质的研究。
图 2 伦琴在演讲当场拍摄的著名解剖学家科力克的手的 X 射线照片,取自 X-ray|Psychology Wiki|Fandom (wikia.org)
在 Würzburg Physical Medical Society 的会议中,伦琴当场为出席演讲的当时著名的解剖学家科力克 (Albert von Kolliker) 拍摄了他的手,这张射线照片即使以 100 多年后的今天的标准来说,仍是影像清晰透彻的 (图2)。也是在这一场演讲中,Kolliker 建议把X光命名为“伦琴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