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1-17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4 洛伦兹对庞加莱的致敬
庞加莱不幸于 1912 年因病去世,年仅 58 岁。1914 年,洛伦兹为 Acta Mathematic 杂志组织的庞加莱纪念专集撰写了《亨利·庞加莱在数学物理上的两篇论文》[5],向庞加莱致敬。他这样说:
“以下寥寥数页根本无法完整说明庞加莱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我将仅限于谈及他的两篇论文,一篇关于电子动力学的论文,写于 1905 年并于次年发表于 Rendiconti del Circolo Matematico di Palermo ,另一篇关于量子理论的研究,1912 年初发表于 Journal de Physique 。
为了充分欣赏他的第一项工作,我将不得不详细介绍那些导致相对性原理的想法。因此,我得谈一点我自己对这一发展有贡献的那部分,首先我必须说,我在庞加莱对我的研究持续注入的善意兴趣中发现了宝贵的鼓励。而且,我们很快就会看到他在多大程度上超过了我。……”
其中,他谈了我们前面讲过的 1900-1904 年间他们的互动,特别是庞加莱的批评。接着,他说:
“这些是我在 1904 年文章中的考虑,它促使庞加莱写出了他关于电子动力学的论文,他在论文中将我的名字与我将要谈到的变换式联系起来。关于这个问题,我必须说,同样的变换式在 Voigt 先生 1887 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已经出现,而我并没从这个技巧中汲取所有可能的部分。确实,对于某些公式中的一些物理量,我并没有给出最适合的变换(笔者注:就是那些庞加莱指出的他变换错的物理量,如电荷密度等)。这是由庞加莱然后由爱因斯坦先生和闵可夫斯基先生完成的。(That was done by Poincaré and then by Mr. Einstein and Minkowski.)
然后,他谈到了我们在《文一》中引过的下面这段话:
“(庞加莱《七月文章》的)公式(4)和(7)在我的 1904 年文章中是没有的,我甚至不知道存在一种直接的路径导出它们,因为我认为 (x,y,z,t) 和 (x',y',z',t') 这两个参照系存在本质差别。这是我当时的思路:其中一个参照系的坐标轴是固定在以太中的,那里有真实的时间;而在另一个参照系中,恰恰相反,我们只涉及(deal with)一些为数学技巧而引进的辅助量。……因此,比如变量 t' 不能被看作是与变量 t 相同意义上的时间。在这样的考虑下,我完全没有意愿按 (x,y,z,t) 参照系中描述现象的方式去描述 (x',y',z',t') 参照系中的现象。……我没能证明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完全协变性;我的公式中还存留了一些本应消失的累赘项,只是它们在数量上很小而不会影响现象,我就是据此来解释地球的运动不会影响实验的观察,但是我没有建立起作为严格而普适真理的相对性原理。恰好相反,庞加莱证明了电动力学方程的完全协变性,并准确表达了“相对论假定”——一个由他引入的术语。事实是,正是采用了我没能想到的观点,他导出了公式(4)和公式(7)。还应该补充一点,在纠正我工作中的那些缺陷时,他从未有过任何对我的责备。”
然后他继续说:
“我无法在这里解释庞加莱获得的所有漂亮结果。然而,让我们坚持谈一些观点。首先,他不满足于证明相对论变换(笔者注:就是我们所称的洛伦兹变换)将保持电磁方程形式不变。他是通过注意到这些方程能以最小作用原理的形式表达出来,而表达这个原理的基本方程以及我们推导电磁场方程的那些操作在 (x,y,z,t) 和 (x',y',z',t') 参照系中具有相同的形式,来解释这一变换成功的原因。……
其次,与他论文的标题一致,庞加莱特别考虑了运动电子形变的方式,根据相对论假设的要求,它需要与迈克尔逊先生实验装置上两臂的变形方式相容。……这个粒子——我们在此考虑一个带有表面电荷的圆球——会立刻因为相互排斥力或者说表面麦克斯韦应力而爆炸。因此,另一个概念也应该被引入,并且庞加莱在此区分了“结合”和“附加”力。……因此,我们必须求助于这个附加力。……
在他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有一些新概念我必须说一下。Poincaré 注意到,例如,如果将 (x,y,z,it) 视为四维空间中一个点的坐标,则相对论变换式(笔者注:仍指我们所称的洛伦兹变换)便简化为该空间中的旋转。他也想到了在力的三个分量 X,Y,Z 上加上另一个量:
这不是别的正是单位时间该力所做的功,而且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被看成是力的第 4 分量。当我们关心物体单位体积所承受的力时,(X,Y,Z,iT) 这组量的相对论变换式与 (x,y,z,t) 的方式完全相同。我之所以记得庞加莱的这些想法,是因为它们与后来 Minkowski 和其他科学家用于相对论数学运算的方法相类似。”
因为在通往狭义相对论之路上,洛伦兹是公认的先驱者而具有特殊的地位,所以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庞加莱在狭义相对论上所作贡献的这番翔实、公正和盖棺定论式的总结,确实是一份难得的科学史文件。
5 闵可夫斯基空间是怎么一回事?
或许有读者会感到奇怪,为什么谈论庞加莱的狭义相对论,非要扯上闵可夫斯基呢?道理很简单,虽然庞加莱的名字在有关狭义相对论的各类教科书和文献中很不幸地消失了,但闵可夫斯基的名字却因为闵可夫斯基空间而与洛伦兹和爱因斯坦的名字一起长存下来。例如,著名的“朗道理论物理学教程”第 2 卷《场论》第 4 页就这样写:“由(2.4)式图片给出的四维几何描述是由闵可夫斯基在相对论中引入的。有别于普通的欧几里得几何,这种几何被称为赝欧几何。”这实在是一个历史的大误会,很值得八卦一下。
1907 年左右,闵可夫斯基在科学上的名声还主要来自他在数论方面的工作;在力学和数学物理上,他只有 1906 年发表了一篇有关毛细现象的论文。他 1902 年开始在哥廷根大学担任数学教授,或许是受到新同事的影响,他开始对电子理论发生了兴趣;1905 年夏天,他与希尔伯特等人共同主持了这方面的一个学术讨论班。闵可夫斯基有关狭义相对论研究的第一次有据可查的亮相,是 1907 年 11 月 5 日在哥廷根数学学会上的演讲——“相对论原理”,他一直保留着这篇演讲的手稿,但似乎并没打算正式发表它;闵可夫斯基 1909 年1月因急性阑尾炎去世,年仅 44 岁;这篇文章最后经过索末菲的整理于 1915 年正式发表[6]。闵可夫斯基的演讲如此开头:
“从光的电磁理论出发,近来我们有关空间和时间的概念似乎正在经历一场彻底的变化,一个数学家必定特别有兴趣去了解它。他也特别倾向于吸收这些新观点,因为他对这些数学家早已非常熟悉的概念一点也不陌生,但物理学家目前正在部分地重新发明这些概念并在模糊不清的丛林中艰难地团结起来穿越一条小路,而数学家的这条路早已精心铺设,就在附近舒适地向前延展。总的来说,如果这套新方法果真能正确地解释实验现象,那将意味着迄今为止应用数学的几乎最大的胜利。重要的是,尽可能简洁地说——我马上会解释——时空世界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四维非欧几里得流形。这是数学家的荣耀,也让其他的人类无比惊讶,很显然,数学家纯粹是在他们的想象中开辟了一片广阔的领域,然而这些理想的伙伴从来没有这样的意图,最完美的真实存在(the most perfect real existence)有一天将会真的走上他们的路。”
以职业演说家的华丽修辞,如此煽情地对着自己的同行谈论科学问题,这在当年绝对是罕见的。接着他这样说:
“我今天要向你们报告的相对性原理,旨在解释这样一个事实,即所有企图确定地球相对于光介质、相对于以太运动的尝试都必然失败。……为了解释这个否定的结果,H. A. Lorentz(1892)和 Fitz Gerald(1893)提出了这样一个假设,即由于地球的运动,物质沿地球运动方向上的长度会发生非常特别的收缩。从这一听上去极其奇怪的假设出发,相对论公设最终以一种数学家特别容易理解的形式发展起来。爱因斯坦、庞加莱和普朗克对这个普遍原理的详尽阐述功不可没,关于他们的工作,我下面会详细叙述。
现在终于要开始谈实事了,我把我的评注(remarks)分成四个部分,我想用关键词:1.电,2.物质,3.动力学,4.万有引力。”
熟悉庞加莱《七月文章》的读者不难发现,闵可夫斯基这篇分了四个部分的文章结构与前者非常相似,而且在文章的第四部分明确地引用了《七月文章》,可见他对庞加莱这项工作还是挺熟悉的。有趣的是,上面这段引文来自经过索末菲修改后正式发表的文章,闵可夫斯基自己的手稿是这样写的[7]:
“谈到个人的功绩,源于洛伦兹思想的基础,爱因斯坦更清楚地发展了相对性原理,同时将它特别成功地应用到处理运动介质光学中的一些特殊问题上,而且最终也是第一个得出在热力学过程中力学质量可变结论的人。不久之后,而且毫无疑问是独立于爱因斯坦,庞加莱将相对性原理扩展到对洛伦兹电子和对万有引力更数学化的研究中。最后,普朗克探寻了基于相对性原理的动力学基础。”
从这段引文的叙述不难判断,闵可夫斯基虽然读过庞加莱的《七月文章》,但显然也没有读懂文章中比较物理的那部分,否则,他不应该不明白,普朗克的工作实际上已经基本包含在其中了(见《文二》)。所以说,庞加莱的《七月文章》实在太超前了,确实是真的难懂;物理学家读不懂其中比较数学的那部分,而数学家又读不懂其中比较物理的那部分。
很显然,有大名鼎鼎的大数学家庞加莱的《七月文章》在先,当着这么多数学同行的面,闵可夫斯基在这篇文章中,从头至尾决不可能也绝无可能想将四维时空(即现在人们所称的闵可夫斯基空间)、四维时空不变量、赝欧几何这些完全由庞加莱引入狭义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占为己有;虽然他在讲这几个概念时都没有明确引用庞加莱,但人们一般会认为他是在用自己的语言阐释庞加莱引入的思想;最多他只是说,他是第一个把四维时空作为出发点来进行数学演绎的人而已。然而他的这个说法,恰恰验证了我们在《文一》中反复提到的庞加莱对世人所开的玩笑:
“庞加莱的第二个“玩笑”,开在对《七月文章》正文的章节安排上。……其中,他竟然把自己在相对论中最重要、影响最深远、也最能体现他远超洛伦兹的原创贡献,放在第 4 节而不是第 1 节,并且冠以《4. 洛伦兹群》的标题。……只要细心研读过《六月文章》和《七月文章》的人,一定不难发现,庞加莱如此安排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突出洛伦兹的功绩,而不想以自己的工作来喧宾夺主。从今天的角度回头看,这个“玩笑”开得太大、后果太严重了。因为李群和李代数对当时的大多数学家而言,也是新鲜且抽象的理论,对当年的物理学家来说,当然实在太超前、太高深了,几乎无人能懂,所以如果放在第一节,至少能让人知道这是全文的基础,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现在放在了第 4 节,确实与第 3 节和第 5 节的内容上下不搭,除了知道洛伦兹变换构成一个群外,别的似乎都是一些不知所云的数学细节;无疑,这种“奇怪的”章节安排,客观上确实严重阻碍了庞加莱的相对论在物理学界的传播。否则,他对狭义相对论的原创性贡献,无论如何也不会被同代和后代人误读。”
闵可夫斯基有关狭义相对论研究的第二次亮相,是一个月后的 1907 年 12 月 21 日,在哥廷根科学学会上的演讲——“动体电磁过程的基本方程”[8]。前一个演讲,可以被看作是闵可夫斯基对当下狭义相对论研究现状的综述,加上一点自己的初步工作;而这个演讲是有关他自己所做工作的学术报告,相应的学术论文以同样的题目于次年正式发表。在前个演讲中,庞加莱的名字被提及了 6 次;在这个演讲中,庞加莱的名字被提及2次,一次在文章结尾处有关万有引力的一个注释中,另一次在文章的引言中,具体如下:
“特别是,洛伦兹的理论解释了地球相对于光以太不存在相对运动;它表明这一事实与时空坐标同时变换后方程的协变性是相互关联的,这组变换从亨利·庞加莱那里得到了洛伦兹变换的名称。”
在此,闵可夫斯基明确引用了庞加莱的《七月文章》。显然,闵可夫斯基这篇文章在许多地方都谈及了四维时空和四维时空不变量,但对一个不了解庞加莱前期工作的人,一定会误以为这些东西都是闵可夫斯基自己的想法。因此,无论是从今天还是当年的角度看,严格地说,这已有学术不规范的嫌疑了;但无论如何,他毕竟明确地引了庞加莱的《七月文章》,还算不上学术不端。客观地说,闵可夫斯基的第一篇文章[6],除了极少数研究科学史的专家,几乎无人知晓;他的这篇文章[8],却是当年动体电动力学方面的一篇名文,著名的闵可夫斯基电磁张量等现今电动力学教科书中的内容都出自于此,但比起他的第三篇文章,这篇文章仍然属于小众的。
闵可夫斯基有关狭义相对论研究的第三次也是最亮丽的一次露脸,是 1908 年 9 月 21 日在科隆第 80 届自然科学家大会上的演讲——“空间与时间”[8]。在这个演讲的开头,闵可夫斯基再次展现他那高超的演说才能;一百多年来,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段话几乎成了狭义相对论的代名词:
“我要在你们面前阐述的时空观产生于实验物理的土壤,它们的力量也源于此。这些观点是根本性的。从此刻起,空间本身和时间本身注定会消失在阴影中,只有两者的结合才具有独立的真实。”
在这个演讲中,闵可夫斯基自然是提及了洛伦兹、爱因斯坦和普朗克,而且还提到了迈克尔逊、Voigt、Schuetz、Lienard、Wiechert、Schwarzwald 等多位科学家的名字,并且明确引用了他们的论文。但令人震惊的是,他竟然唯独没有提到他最应该提到的庞加莱的名字,更不必说引用庞加莱的《七月文章》了!多年来,无数学者都注意到了这个事实,但没有人认为这是闵可夫斯基的一时疏忽,更没有任何人能给出一个哪怕自圆其说的合理解释[7]。无论是从今天还是当年的角度看,这已有点触及到学术诚信规范的底线了!极具讽刺意味的是,“闵可夫斯基空间”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你也许一定会问,难道当年就没人觉得这很奇怪吗?显然不是。因为这部分内容涉及非欧几何,对当年的物理学家,包括爱因斯坦,都完全是生疏的知识,因此物理学家很难做出真正有价值的判断,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会没有物理学家就此评论的任何资料。但那些了解和跟踪电子论发展的数学家就不一样了,不少人认为庞加莱是狭义相对论的奠基者,这也就是为什么庞加莱会被多次提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道理。比如,Acta Mathematica 的主编 Gustav Mittag-Leffler 1909 年 7 月 7 日给庞加莱写信,告诉他斯德哥尔摩的数学家 Ivan Fredholm 指出,闵可夫斯基只是给了庞加莱的想法一种不同的表达:
“您毫无疑问知道闵可夫斯基的小册子,他死后发表的“空间与时间”,以及爱因斯坦和洛伦兹在同一问题上的想法。现在,Fredholm 先生告诉我,您比他们都更早地触及了类似的想法,只是用较少的哲学方式、更多的数学方式来进行表达。”
很显然,数学家 Mittag-Leffler和Fredholm 都以他们的方式,对闵可夫斯基在演讲中不提庞加莱的名字和文章做出了反应[7]。
另外,苏联时期的数学家 B. A. Rosenfeld ,在他 1976 年的著作《非欧几何的历史》第七章的其中一节“作为一种赝欧几何空间的狭义相对论时空”中,介绍了庞加莱在 1905 年的《七月文章》中得到的一些重要数学结果:
在介绍完庞加莱的相关工作之后,Rosenfeld 接着写道:“另一位获得狭义相对论时空想法的数学家是闵可夫斯基”,然后引用了“空间与时间”演讲(1909 年正式出版[9])中的几段文字,最后 Rosenfeld 以下面这段话结尾:
“庞加莱的论文‘论电子的动力学’发表在一个专业的数学期刊上,物理学家相当长时间都不知晓。这解释了为什么描写狭义相对论时空的四维赝欧几何空间,会常常被称作闵可夫斯基空间,而不是更恰当地被称作庞加莱空间。”
所以说,数学家还是很明白的。闵可夫斯基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对庞加莱的观点和思想做了有益的扩充 (elaboration),显然没有原创性。
图 3 1881 年,庞加莱题为《论非欧几何对二次型理论的应用》的文章
图 4 非欧几何名人堂
作为公认的非欧几何大师 (图 4),庞加莱意识到,这里的非欧几何(我们今天称作赝欧几何)与欧几里得、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几何都不一样,因此在他的 1902 年名著《科学与假设》的第三章“非欧几何”(该章原文发表于 1891 年)中,他称之为第四种几何学:
“在这些隐含的公理中,有一条值得注意,因为抛弃它将使我们能够建立与欧几里得、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几何学一样融贯的第四种几何学。为了证明在点 A 总可以向直线 AB 引一条垂线,考虑绕点 A 转动的直线 AC ,它起初与固定直线 AB 重合。让 AC 绕点 A 转动,直到它位于 AB 的延长线上。
因此,我们假设了两个命题:首先,这种转动是可能的,其次,转动可以继续下去,直到两条直线互为延长线。如果接受第一点而拒绝第二点,我们就可以得到一系列定理,这些定理甚至比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定理更为奇特,但同样没有矛盾。我只引用其中一个定理,它并不是其中最奇特的:一条实际的直线可以垂直于它自身。”
如划线部分所示,远在闵可夫斯基 1908 年给出他的时空图(图 5)之前十七年,庞加莱就已经令人惊叹地将光锥线(即 (x,it) 的对角线)上的奇异几何特性说明白了。
图 5 闵可夫斯基的时空图
现在,如果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庞加莱的《七月文章》,一切都变得透明了,特别是,由他首先发现洛伦兹群、四维时空、四维时空不变量、以及四维时空的赝欧几何结构这一系列狭义相对论最本质的内容,难道不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吗?
6 闵可夫斯基的 6 矢量和电磁张量
上一节的内容虽长,总结起来实际上也就是一句话:四维时空及其赝欧几何结构是庞加莱对物理学最伟大的学术贡献,它不应该被称作闵可夫斯基空间。但我们完全无意否认闵可夫斯基在前者的基础上 (毕竟两人的工作在时间上差了两年半) ,由四维时空的赝欧几何结构出发重构狭义相对论的历史重要性,它不仅对狭义相对论的传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而且直接影响了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上的发展,更不必说归功于他的电动力学张量表述形式,以及宏观运动介质的电动力学,特别是任意惯性系中的本构关系了[8]。
正如1922年索末菲对闵可夫斯基的“空间与时间”论文所做注释中讲的那样:
“用了一个‘第二类矢量’(或者,我建议称它为‘6 矢量’,这似乎已被接受)的电磁场的不变性表达(invariant representation),是闵可夫斯基的电动力学观点中特别重要的一个部分。尽管闵可夫斯基的‘第一类矢量’,或 4 矢量,庞加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但 6 矢量的引入是新的。”
那这个 6 矢量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对于当年和今天的物理学家,可以说,这几乎是个从未听说过的古怪名称;但对于当年的数学家,这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它事实上就是 J. Plücker 和 A. Cayley 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射影几何中引入的三维射影空间(非零的空间“点坐标”是 4 矢量)的“线坐标”(6 矢量)。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闵可夫斯基的 6 矢量和电磁张量,我们简单介绍如下[10]:
图 6 庞加莱 1906 年的讲义
既然庞加莱完全明白四维时空的非欧几何结构,那他为什么不采用闵可夫斯基那样的方式来表达狭义相对论呢?很显然,他不是不能,而是不愿。在他完成 1905 年《七月文章》之后,比闵可夫斯基的第一项工作(1907 年 11 月)早了一年多,他留下了这样的文字(见参考文献[2]第 427 页):
“事实上,看来可以做到将我们的物理翻译成四维的几何语言;试图进行这样的翻译,实在是弊远大于利,我这里仅限于举出赫兹的力学作为类比。然而,似乎这样的翻译总是不如原文那么简单,总带着翻译的味道,三维的语言似乎更合适描写我们的世界,虽然这种描绘可以严格地用另外的语言来进行。”
很显然,庞加莱不那么做,完全是因为他有自己对世界的哲学认识。客观地说,如果仅限于当时的狭义相对论这一件事来看,闵可夫斯基所做的狭义相对论工作,除了表达形式不同,并没有导致比庞加莱的《七月文章》更多的重要结果。但是,从后来爱因斯坦发展广义相对论的视角看,不得不说,庞加莱的上述观点并不正确,而且显然是太保守了。这或许真的验证了那句老话,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
庞加莱与洛伦兹和闵可夫斯基的故事就此打住。或许,下一篇有关庞加莱和爱因斯坦的故事,才是更多人最有兴趣的八卦。
参考文献
[1] Darrigol O. Electrodynamics from Ampèreto Einstei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2] Poincare H. The Foundations of Science. The Science Press,1913
[3] http://henripoincarepapers. univ-nantes.fr/chp/text/nobel1902.html
[4] Poincare H.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In:Physics for A New Century. AIP Publication on History,Vol. 5,1986
[5] Lorentz H. Acta Mathematica,1921,38:293
[6] Minkowski H. Annalen der Physik,1915,47:S.927
[7] Walter S. Minkowski,Mathematicians,and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Relativity. In:Einstein Studies,1999,7:45
[8] Minkowski H. The Fundamental Equations for Electromagnetic Processes in Moving Bodies. Gesellschaft der Wissenschaften zu Gottinggen,Mathematisch physikalische Klasse,1908,S. 53-111
[9] Minkowski H. Space and Time. The Principle of Relativity. Dover Publications,Inc.,1923
[10] Whittaker E. A History of the Theories of Aether and Electricity (The Modern Theories 1900—1926). Thomas Nelson and Sons Ltd,1953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