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cuikun-186

非常感谢T先生能够阅读崔坤的文章,1是素数是焦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4-11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uikun-186 于 2023-4-12 18:22 编辑

鲁思顺如同打了鸡血!

可以一飞冲天了!



鲁思顺好可爱!

点评

看淡了,证明了,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 不是五十年前了。人都快上月球了  发表于 2023-4-12 15:56
荣辱不惊了,打什么鸡血。  发表于 2023-4-12 15:44
冲什么天啊!谁理咱啊!对与不对,都无所谓,不是吗!你别看的太重,  发表于 2023-4-11 11: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11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德巴赫猜想没有初等证明!没有初等证明!没有初等证明!

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业余爱好者,尽管大家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思考这个问题。不是打击大家,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如果有一个简单的证明,哥猜不会留到现在悬而未决。

点评

谁证明,谁就专业,  发表于 2023-4-12 15:44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11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uikun-186 于 2023-4-11 13:09 编辑
Treenewbee 发表于 2023-4-11 12:35
哥德巴赫猜想没有初等证明!没有初等证明!没有初等证明!

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业余爱好者,尽管大家花了 ...


r2(N)≥[(π(N))^2/N]≥1就是初等证明!
显而易见!
问题是历史上无人给出!
哥猜数下界值r2(N)≥N/(lnN)^2
其格式早有陈氏定理P(1,2)≥0.67Cx*x/(lnx)^2为伍!
每个大于等于40的偶数至少有6个素数对的证明从来无人给出,
这说明了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11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Harald Andr′es Helfgott 2015年证明了弱哥德巴赫猜想,手稿大约240页,参考https://webusers.imj-prg.fr/~harald.helfgott/cven.pdf
计算能力和外语水平:
Computing experience
Programming: C/C++, Python, Scheme.
Tools: SAGE, PARI, Gnuplot, LaTeX, various mathematical packages.
Usage of interval arithmetic and validated numerics.

Languages
Spanish: Mother tongue. Used in professional contexts.
English, French, German: Fluent. Used in professional contexts.
Esperanto: Fluent.
Russian: Intermediate. Used in professional contexts.
Classical Greek: Intermediate.
Quechua, Polish, etc.: Basic knowledge.

点评

弱哥猜证明了,由弱猜证明强猜,很不容易,崔先生做很多的尝试, 而强猜想被证明了,弱猜想的证明很简单,一句话的事  发表于 2023-4-12 15: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11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的证明的最短的完整版本约240页,2015年《数学研究年鉴》确稿。但多数编辑认为过于简洁。

点评

T先生时间忙,看不过来啊! 我没有让您审稿的意思,而是告诉您,哥猜,孪生素数猜想都被我彻底证明了。  发表于 2023-4-12 15:43
我证明了哥猜,孪生素数猜想两大猜想,一共才九页,  发表于 2023-4-12 15:39
不乏高等论文证明,这是逻辑,因为通往珠峰的路有千万条!  发表于 2023-4-11 14: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11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Treenewbee 发表于 2023-4-11 14:17
Harald Andr′es Helfgott 2015年证明了弱哥德巴赫猜想,手稿大约240页,参考https://webusers.imj-prg.fr/ ...

Harald Andr′es Helfgott 的证明我引用过,我据此给出过:每个大于等于9的奇数都是3+两个奇素数之和的结论证明,且使用数学归纳法给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11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cuikun-186 发表于 2023-4-11 14:54
Harald Andr′es Helfgott 的证明我引用过,我据此给出过:每个大于等于9的奇数都是3+两个奇素数之和的结 ...

崔老师贴出你的证明我看看

点评

T先生您看了《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每个大于等于9的奇数都是3+两个奇素数之和》有何评论?  发表于 2023-4-12 15: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11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Treenewbee 发表于 2023-4-11 15:07
崔老师贴出你的证明我看看





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每个大于等于9的奇数都是3+两个奇素数之和

                                 崔坤

中国青岛即墨,266200,E-mail:cwkzq@126.com

摘要:

数学家刘建亚在《哥德巴赫猜想与潘承洞》中说:

“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反过来思考, 已知奇数N可以表成三个素数之和, 假如又能证明

这三个素数中有一个非常小,譬如说第一个素数可以总取3, 那么我们也就证明了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

直到2013年才有秘鲁数学家哈罗德贺欧夫格特彻底证明了三素数定理。

关键词:三素数定理,奇素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中图分类号:O156 文献标识码: A

Mathematical induction proves that every odd number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9 is the sum of 3 + two odd prime numbers

abstract:Mathematician Liu Jianya said in "Goldbach Conjecture and Pan Chengdong": "We can think about this problem in

reverse. Knowing that the odd number N can be expressed as the sum of three prime numbers, if it can be proved that one of

the three prime numbers is very Small, for example, the first prime number can always be 3, then we have proved

Goldbach’s conjecture for even numbers.” It was not until 2013 that Peruvian mathematician Harold Hoofgert completely

proved the three prime number theorem.

keywords:Triple Prime Theorem, Odd Prime Numbers, Commutative Law of Addition, Associative Law

证明:

根据2013年秘鲁数学家哈罗德·贺欧夫格特已经彻底地证明了的三素数定理:

每个大于等于9的奇数都是三个奇素数之和,每个奇素数都可以重复使用。

它用下列公式表示:Q是每个≥9的奇数,奇素数:q1≥3,q2≥3,q3≥3,

则Q=q1+q2+q3 根据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不妨设:q1≥q2≥q3≥3,


则有推论:Q=3+q1+q2,即每个大于等于9的奇数都是3+两个奇素数之和。

我们运用数学归纳法做如下证明:

给出首项为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Qn=7+2n:{9,11,13,15,17,.....}

Q1= 9

Q2= 11

Q3= 13

Q4= 15
.......

Qn=7+2n=3+q1+q2,(其中奇素数q1≥q2≥3,奇数Qn≥9,n为正整数)

数学归纳法:

第一步:当n=1时 ,Q1=9=3+q1+q2=3+3+3成立

第二步:假设 :n=k时,Qk=3+qk1+qk2,奇素数:qk1≥3,qk2≥3,成立。

第三步:当n=k+1时,Q(k+1)=Qk+2=3+qk1+qk2+2=5+qk1+qk2

即:Q(k+1)=5+qk1+qk2,即任一个大于等于11的奇数都是5+两个奇素数之和,

从而若偶数N≥6,则N=qk3+qk4,奇素数:qk3≥3,qk4≥3

当N≥8时:N+3=Q(k+1)=3+qk3+qk4

即Q(k+1)=3+qk3+qk4,奇素数:qk3≥3,qk4≥3

综上所述,对于任意正整数n命题均成立,

即:每个大于等于9的奇数都是3+两个奇素数之和

同时,每个大于等于11的奇数Q=3+p1+p2=5+p3+p4,(p1,p2,p3,p4均为奇素数)

结论:每个大于等于9的奇数都是3+两个奇素数之和,


Q=3+q1+q2,(奇素数q1≥q2≥3,奇数Q≥9)

参考文献:

[1]Major Arcs for Goldbach's Theorem. Arxiv [Reference date 2013-12-18]

[2] Minor arcs for Goldbach's problem.Arxiv [Reference date 2013-12-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12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首先给出的下限公式是:
r2(N)≥[(π(N))^2/N]≥1这是逻辑的根,
后面是再用素数定理给出下界值的:
r2(N)≥N/(lnN)^2
这无可厚非,概率论是一门科学理论,
况且陈氏定理的下界值公式P(1,2)≥0.67Cx*x/(lnx)^2是得到世界数论界认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29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数学论坛,包装和推销靠不住的东西————除cuikun-186外;因为,这样说得过去!————是愚蠢行为!

论坛上没有称得上靠得住的————除崔坤的哥猜证明外;因为,这样,行得通!————哥猜证明,却有些靠得住的二百五;鲁思顺是二百五中的突出代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8-1 18:12 , Processed in 0.08528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