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9|回复: 0

吴文俊院士:世事变迁,唯创新不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15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文俊院士:世事变迁,唯创新不变

作者:李艳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2024 年 11 月 14 日 14:17 北京

作为我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吴文俊在拓扑学等领域的卓著成果迄今为人所称道,他提出的“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



曾经,吴文俊对传统数学有股执念,他在反对声中潜心研究古代数学,成绩斐然。后来,在对中国数学史长期研究中,吴文俊又发现中国古代数学蕴含数学机械化的思想,于是生于 1919 年的吴文俊成为我国最早的计算机关注者之一。

在吴文俊的科研生涯中,他常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成为后辈们学习的对象。他为了一台计算机想办法的故事也常被身边人忆起。

当年,计算机是个稀罕物,“如何拥有一台计算机”成为吴文俊左思右想的事。买计算机很贵而且需要外汇,到哪里才能找来这些钱呢?

有朋友给他出了个主意,向中科院领导递一封信。于是吴文俊趁着中科院一位副院长作报告的机会递交了自己的请求信,并幸运地获得了两万美元的资金。1979 年初,吴文俊怀揣着这笔“巨款”,趁着到美国做学术访问的机会买回了一台台式计算机。

60 岁的吴文俊开始学习编写计算机程序,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学会 Basic 语言不久,Basic 就被 Algol 淘汰,刚学会 Algol 不久,Algol 又被 Fortran 淘汰,一切又得重来。但科研路上,吴文俊从不怕困难。“那时很苦,但这不算什么。”他后来回忆说。

吴文俊坚持下来,他提出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吴方法”,被认为是自动推理领域的里程碑,而他本人也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历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开拓者。

人物简介

吴文俊(1919-2017),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1936 年进入交通大学数学系,1949 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博士学位;

1957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1 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1 年获 2000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吴文俊的研究工作涉及数学的诸多领域,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

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2019 年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来源:科技日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5-9 17:17 , Processed in 0.08486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