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5|回复: 0

费马大定理-椭圆曲线和“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14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费马大定理-椭圆曲线和“群”

原创 张天蓉 天舸 2024 年 09 月 30 日 22:26 美国

谷山-志村猜想(1):椭圆曲线和“群”


图 1 :谷山-志村猜想

怀尔斯证明费马大定理有三大要素:椭圆曲线、模形式、谷山-志村猜想。谷山-志村猜想已经被证明了,因此现在一般称其为“模性定理”(Modularity Theorem)。模性定理讲的是椭圆曲线和模形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第四大要素:“伽罗瓦群表示”的基础上。伽罗瓦(Galois,1811-1832)是一位早逝的法国天才数学家,他在证明一元五次方程没有根式解时创造了群的概念。因此,在介绍谷山-志村猜想之前,此篇我们首先回过头再看椭圆曲线【1】,看看如何在它上面引入“群”。

在数学中,群表示一个拥有满足封闭性、满足结合律、有单位元、有逆元的二元运算的代数结构。如果这个二元运算是可交换的,则称之为“阿贝尔群”。

实数域的椭圆曲线比较直观,但事实上椭圆曲线可以被定义在任意域 K 上。例如在图 1 左边的椭圆曲线,被画成了一个甜甜圈的模样,这是因为椭圆曲线在复数定义域上本质上等同于环面,而画在实数域上的椭圆曲线(红色)只是环面的一个投影。这意味着,从拓扑上讲,椭圆曲线可以被看作一个甜甜圈形状的表面,即数域 K 上的亏格为 1 的曲线。其中曲线上的点可以映射到环面上的点,在这种映射下,椭圆曲线的群结构与环面的群结构一致。谷山-志村猜想与上面说法有类似之处,但映射的对象变了,谷山-志村猜想说的是椭圆曲线与“模形式”的一致。

1,有理数域上的椭圆曲线

为了方便研究群表示,首先在椭圆曲线(y^2=x^3+Ax+B)上的点与点之间定义加法运算。   


图 2 :椭圆曲线上的加法

图 2 显示了椭圆曲线加法的几何操作方法,左图表示一般的标准情况:假设 P1 和 P2 是曲线上的两个点,从这两点连线与椭圆曲线的交点,再向对称轴引垂线,对面的那个点就是相加之后的结果 P3 。图 2 的中图,表示相同的点(P1=P2)时的加法:先作切线,再从交点作垂线。右图则是连线只有两个交点的特殊情形,结果记为 0 ,表示无穷远点。此外,基于相同点的加法,可以定义标量乘法运算。

由以上定义的加法运算,可构成一个加法群:所有椭圆曲线上的点,是这个群里的元素;点 P 的逆元是点 P 相对 x 坐标的对称点;单位元是无穷远点 0 ;加法满足结合律。以上几点满足群的定义,并且这个加法群是阿贝尔群(元素之间的运算次序可交换)。

因为目的是解决数论问题,所以我们最感兴趣的是有理点数域上的椭圆曲线,有理点的意思是:x、y ,及方程的系数 A、B 都是有理数,即可表示为两整数相除 m/n(n 不为零)形式的数。

可以证明,在以上加法运算下,结果仍然是有理点,因此有理数域 Q 上椭圆曲线 E(Q) 的群,与实数域的类似。以此为基础,群结构可扩展到椭圆曲线的其它域上。

2,有限域上的椭圆曲线

椭圆曲线 E(Q) 的有理数解的数目看起来是无穷多的,但关于这点,法国数学家庞加莱(Poincaré,1854-1912)在 1901 年有一个猜想,1922 年被莫德尔(Mordell,1888-1972)证明了。这个后来被称为莫德尔-韦伊的定理说:“椭圆曲线的有理数解,可以由一个有限的阿贝尔群生成”。该定理成为丢番图几何和阿贝尔群的一个基础定理。因此,E(Q) 实际上是有限生成的阿贝尔群。换句话说,存在有限多个点,使得 Q∈E(Q) 都可以写成如下线性组合:

    Q = a1 P1 + a2 P2 + … + an Pn 。

得到有限群的一个常用方法是对椭圆曲线做模 p(mod p)约化,这也是数论中一种重要的技巧。通过模 p 约化,可以把整数域 Z 的问题约化到有限域 Fp 。   

例如,对椭圆曲线:y^2=4x^3-53568x-4321728,作 mod 5 约化。考虑点(4, 1),它不在原来的椭圆曲线上,但是满足约化后的方程。


图 3 :有限域上的椭圆曲线

图 3 的右图给了一个模 p=17 的约化例子【2】。约化后的椭圆曲线定义在有限域 Fp(F17)上,这个有限集合 Fp 的个数 r 称为椭圆曲线的秩。

在有限域 Fp 上的椭圆曲线与原来的椭圆曲线并无直接关系。实际上,只是有限个点的(封闭)集合,并非原来那种连续“曲线”。因此,这个有限群上的加法定义也需要做一些适当的修改。其中的群元素与整数的乘法(如图 3 右图所示的 2*G 、3*G 等)也需修正。因为离散点的“切线”已经失去了意义。对此,本文不详细说明了,读者可阅读参考资料【3】。

有关秩与椭圆曲线的有理数解之关系,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与 BSD(Birch and Swinnerton-Dyer)猜想有关。该猜想属于世界七大数学难题,被克莱数学研究所列为千禧年大奖难题之一,至今未解。此外,这个问题也和至今未解的同余数问题有关,此是另一话题,在此不表。

3,复数格点上的椭圆曲线

复数上的椭圆曲线可以看作是一个复环面,它是通过取复平面并用格(复平面的离散加法子群)“修正”而获得的。   


图 4 :复数域的椭圆曲线

当将椭圆曲线视为圆环时,基本区域是复平面上的平行四边形,它表示圆环上的所有不同点,见图 4 。椭圆曲线上的点通常由魏尔斯特拉斯椭圆函数参数化,这是一个与格相关的复解析函数。椭圆曲线等同于魏尔斯特拉斯形式(Weierstrass form)。

(下一篇继续)

参考资料:

【1】Wikipedir-Elliptic curv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lliptic_curve

【2】https://codeahoy.com/learn/pract ... e-cryptography-ecc/

【3】https://andrea.corbellini.name/2 ... iscrete-logarithms/

天舸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5-10 04:21 , Processed in 0.10360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