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回复: 0

李超:从北大竞赛少年到斯隆奖得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1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超:从北大竞赛少年到斯隆奖得主

人物:李超



2025 年 2 月,35 岁的纽约大学库朗数学科学研究所助理教授李超荣获“诺奖风向标”斯隆研究奖,成为该奖设立 70 年来几何分析领域最年轻的华人得主之一。他的研究将肥皂泡的表面张力原理拓展至高维空间,破解了困扰学界数十年的正标量曲率流形分类难题,为广义相对论中的时空结构提供了数学基石。在斯隆奖数学类 21 位获奖者中,他与潘略、梅松等北大校友组成“中国方阵”,标志着中国基础科学从追光者向发光者的历史性转变。

作者/柏舟

编者/柏舟

竞赛金牌背后的思维革命

2009 年,18 岁的李超以满分成绩斩获中国数学奥林匹克(CMO)金牌,与韦东奕、庄子铨等同列榜首。鲜为人知的是,这位“竞赛天才”赛前仅突击训练两个月,却因独创性辅助线解法惊艳评委——他首次将复平面拓扑变换引入几何证明,埋下代数几何研究的伏笔。

在北大数院“黄金一代”中,他与恽之玮、张伟等未来巨星是校友。大二时选修《微分几何》,被“极小曲面”理论震撼:“吹肥皂泡时,自然界自动选择最小表面积——这种优雅的优化原理背后藏着宇宙规律!”。本科期间他发表两篇核心论文,将拓扑学工具引入曲率分析,初显跨领域研究的锋芒。

师从几何分析泰斗里克·勋(Rick Schoen)(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合作者),李超将博士课题聚焦肥皂泡的数学本质——极小曲面理论。在红杉林跑步时忽得灵感:“肥皂膜张力方程的本质是时空曲率的微观表达!”此洞见促成他首篇《数学发明》论文,证明三维流形中正曲率与多面体结构的深刻关联。



几何宇宙重构的三大战役

高维流形分类:终结四维时空悬案。2022 年与 O. Chodosh 合作证明 4-5 维闭合非球面流形上正标量曲率度量的存在性定理,推进了高维流形分类研究;

稳定伯恩斯坦定理:打破维度诅咒 。2022 年提出 R^4 空间中稳定各向异性最小超曲面的伯恩斯坦定理,解决了该问题的维度限制;

有限莫尔斯指数结构:开启几何新纪元。建立具有有限莫尔斯指数最小超曲面的系统性结构理论,为相关领域提供新的分析框架。



从实验室到宇宙学的桥梁

作为首位在几何分析领域获斯隆奖的北大毕业生,他标志中国学者从“跟随者”到“开拓者”的转型。2025 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特邀报告中,他向世界展示中国基础科学的“黄金一代”实力。在北大讲座中,他提出“登山者理论”:“解竞赛题如攀岩,讲究技巧;做研究似登未知高峰,需自己开路。”此理念被写入多所高校几何分析课程大纲。

在纯粹与应用间走钢丝

李超办公室悬挂着香山地形图与黎曼流形示意图。他常言:“数学探索与登山共享同一逻辑——地图只是起点,山路在脚下延伸;定理只是路标,真理在远方召唤。”。学生回忆他带课题组攀登北京西山时,借岩层褶皱讲解曲率张量的场景。

他拒绝被单一领域禁锢:“广义相对论需要几何学家提供‘时空脚手架’,弦理论需要我们的分类表——基础数学是科学革命的隐形引擎。”在库朗研究所,他与物理学家合作推进黑洞奇点研究,将极小曲面理论发展为时空稳定性检测工具。

作为 CMO 金牌导师,他给参赛学生的信中写道:“不要满足于解出考题,要思考它背后的结构美。中国数学的未来不在题库里,在你们对未知的追问中。”其培养的博士生已有 3 人获国际几何学新星奖。

多维宇宙的探秘者

“几何学家如同宇宙雕塑家,我们的刻刀是偏微分方程,材料是流形的柔软时空”。从人大附中的竞赛少年到曼哈顿的斯隆奖得主,李超的轨迹恰似他研究的极小曲面:

起点 :一道满分试题背后的拓扑直觉;

延展 :贯通微分几何与物理学的思想长桥;

终点 :仍在膨胀的认知边疆。

当哈德逊河落日余晖洒入库朗研究所的黑板,这位“几何侦探”的粉笔仍在勾画新的曲面方程——那里藏着理解宇宙形状的密钥,也标记着东方智慧对理性边界的永恒丈量。



原创  柏然  老周日常  2025 年 07 月 30 日 06:32  贵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8-1 22:48 , Processed in 0.08277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