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彭罗斯一家移居加拿大,他的父亲在安大略医院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接触到多元文化,也激发了他对几何学的兴趣。战后,他返回英国,就读于伦敦大学学院,1952 年以一等荣誉学位获得数学学士。随后,他在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攻读博士,1957 年以“代数几何中的张量方法”为题获得学位。读博期间,他与父亲合作发明了著名的“彭罗斯三角”——一个视觉错觉的“不可能物体”,它后来启发了荷兰艺术家 M. C. 埃舍尔创作出《瀑布》和《上升与下降》等经典作品。这不仅仅是数学游戏,更是彭罗斯早期展示的“有趣”一面:他总能将抽象概念转化为让人惊叹的视觉谜题,证明科学并非枯燥的公式堆砌,而是充满惊喜的冒险。
彭罗斯的影响超越学术:他的工作推动了量子引力研究,启发弦理论和循环量子引力;他的书籍如《心灵的阴影》(Shadows of the Mind)被 2025 年量子前沿博客讨论。 他证明科学可以有趣——用不可能三角嘲弄感知,用循环宇宙质疑永恒。更重要的是,他提醒我们:科学不是孤立的象牙塔,而是与人文交织的旅程。在一个 AI 主导的时代,他的观点尤为宝贵:人类智慧的独特之处在于那份不可计算的“好奇心”。
作为“书海星航”的读者,如果你被彭罗斯的宇宙迷住,不妨深入他的世界。
延伸阅读书目
● 《皇帝的新脑:计算机、心灵与物理定律》(The Emperor's New Mind: Concerning Computers, Minds, and the Laws of Physics,1989)——探讨意识与计算的经典之作。
● 《时间循环:从大爆炸到黑洞的宇宙新视野》(Cycles of Time: An Extraordinary New View of the Universe,2010)——详解他的共形循环宇宙学理论。
● 《现实之路:宇宙法则的完全指南》(The Road to Reality: A Complete Guide to the Laws of the Universe,2004)——一部数学物理学的百科全书式著作,适合进阶读者。
● 《心灵的阴影:对意识的量子探索》(Shadows of the Mind: A Search for the Missing Science of Consciousness,1994)——扩展 Orch-OR 理论的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