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回复: 0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逝世,跨世纪的科学传奇落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3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逝世,跨世纪的科学传奇落幕

原创  图灵新知  2025 年 10 月 20 日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 2025 年 10 月 18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 103 岁。



他的一生,跨越了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也见证了中国科学的崛起与世界物理的巨变。

1922 年,杨振宁出生在安徽合肥的一个书香家庭,父亲是清华大学教授。从小杨振宁就生活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他曾深受詹姆斯·金斯的《神秘的宇宙》启发,点燃了他对物理学的好奇心。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振宁随家人辗转迁居汉口,再经轮渡到武昌,最终随父亲来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杨振宁入读昆华中学。同年秋天,杨振宁以同等学力(当时杨只有高二学历)考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昆明)理学院,遵父命选报化学系。

1938 年 9 月,高中阶段他尚未修习物理,在准备入学考试自修物理教科书时对物理学产生浓厚兴趣,未及开学便征得理学院院长吴有训教授的同意。12 月 1 日,开学就转入物理学系。

1942 年 7 月,以英文论文 Group Theory and the Vibration of Polyatomic Molecules 获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理学学士学位(BSc),其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是吴大猷教授。

1943 年 8 月,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杨振宁参加了第六届庚款留美公费生考试,顺利考中物理学门。1944 年 7 月,以总标题为《超晶格统计理论探究》的英文论文获国立清华大学研究院(今称研究生院)理学硕士学位(MSc),其硕导是王竹溪教授。


杨振宁的公费留学生证书

1945 年,他获得公费留学资格赴美国芝加哥大学。1948 年,他以核物理学方面论文《论核反应和符合测量中的角分布》在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导师是泰勒教授。毕业后,他在芝加哥大学工作。其博导是“氢弹之父”爱德华·特勒教授。同年,作者基于博士论文发表过同名期刊论文。

1949 年,在费米和泰勒两位著名物理学家的推荐下,杨振宁加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研究员,从此开启了辉煌的学术生涯。1952 年他任永久研究员,1955 年任教授。


1952 年秋,杨振宁与其他物理学家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合影

1954 年,杨振宁与米尔斯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被后人称为“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该理论被认为是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之后的规范场论最重要的发展,奠定了后来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由此发展出“对称性支配相互作用”的基本思想。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是迄今为止描述基本粒子相互作用最基础的理论,统一了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电磁作用。“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是与麦克斯韦方程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相媲美的最重要的基础物理理论之一,并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数学的发展。

1956 年他与李政道合作提出的“宇称不守恒定律”假说。那一年,他们打破了物理学界长达三十年的信念:自然界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是左右对称的。实验结果证实了他们的理论,颠覆了人类对基本粒子世界的认识,也让两人共同获得了 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站上世界科学的最高领奖台。


1957 年,杨振宁从瑞典国王手中获得诺贝尔奖奖章

1966 年,杨振宁离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出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此后,他长期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执教,创立理论物理研究所,并担任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等多项学术职务。他积极推动华人科学交流与教育事业,1977 年与梁恩佐等人在波士顿创办全美华人协会,促进中美关系。

在晚年,他多次回到中国大陆讲学。2015 年,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重新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之后从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1 年 5 月,杨振宁将自己珍藏的 2000 余件图书、文章手稿、影像资料和艺术品捐赠给清华大学,在学校图书馆设立杨振宁资料室。

2021 年 9 月 22 日,清华大学举行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他在百岁寿辰发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讲话。回忆 1971 年回国访问的情形,深情追忆挚友邓稼先。

2025 年 10 月 18 日,杨振宁先生因病在北京辞世,享年 103 岁。他的一生,是对科学执着追求和学术奉献的真实写照,也为世界物理学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丰碑。

杨振宁先生的著作 Elementary Particles: A Short History of Some Discoveries in Atomic Physics 自 1961 年首次出版以来,便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 Goodreads 平台上,这本书被列为普林斯顿经典图书馆系列之一。

多年后本书再次与读者见面,我们仅以此书纪念杨振宁先生,希望让更多人了解他早期的科研探索与思想风采,同时向这位跨越世纪的科学家致以最深的敬意。



《杨振宁讲物理——基本粒子发现之旅》

作者:杨振宁

译者:杨振玉 范世藩


● 经典科普读物重新出版

在 1957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杨振宁先生以亲历者的视角,将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前半叶的粒子物理学的新发现娓娓道来。阅读本书,彷佛穿越回百年前,亲眼见证一个又一个诺奖级成果的诞生。

● 宇宙的本质是什么?最小的物质结构是什么?

假如宇宙是一个砖房,粒子物理学便是研究“宇宙的基本砖块是什么”以及“砖块间如何相互作用”的学问,也是开启宇宙终极秘密的钥匙。在这本书里,杨振宁先生详细介绍了人类发现宇宙本质的过程。

● 会讲故事的科学家

杨振宁先生的科普作品以流畅,清晰见长,仅用不到100页的篇幅便将复杂的物理机制解释得通透、精准,让普通人也能领略物理学的奥妙。同时本书的语言文字、专有名词等均已更新为现代化的表述,阅读体验更加流畅。

图灵新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10-31 21:00 , Processed in 0.0782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