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34|回复: 1

由英国小学生发表SCI(IF=3.521)想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9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小伟
      日前无意在论坛里看到一篇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主办的《生物学快报》(Biology Letters, IF=3.521)标题为“Blackawton bees”的文章,单看文章的内容可能只是一项普通的生物学研究,只能算海量SCI文章中的一篇,可是让人惊叹不已的是文章的作者竟然是英国Blackawton小学的一群小学生。文章的通讯作者,也是唯一的合作者洛托说,他只是帮助培育大黄蜂和提供实验器材,“整个实验都是属于孩子们的”,他们提出了大黄蜂能否判断颜色模式的问题,并自己记录数据和寻找答案。小学生们观察了大黄蜂在实验装置中觅食的行为。他们为“游戏”设置了规则,只有在具备某些颜色组合模式的“花朵”上才有糖水,然后观察大黄蜂能否识破这一点。最终他们发现,大黄蜂的确具有观察和学习颜色组合模式的能力。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却为昆虫视觉辨识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证据。美国纽约大学和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两位专家在同期杂志上撰写评论文章说,这些小学生的确发现了大人们以前也不知道的事情。整篇文章没有引用一篇参考文献,而且文章中的图表也是未经任何修饰的最原始的记录.....据英国皇家学会的发言人说,这也是高质量学术期刊上首次发表小学生的论文。我想这些足够我们这些成天叫嚣着做实验发文章的所谓的“科研人员”汗颜了。

      布莱克沃顿小学的校长戴夫·斯特拉德威克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与论文相比,更让他感到自豪的是,学校能让孩子们在玩耍的同时真正参与科学探索的过程,而不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探索未知的过程本应是充满乐趣,其本质与人类玩耍的天性是一致的,很容易做到寓教于乐。相比之下我们成天为了SCI而实验,为了SCI而科研,不惜编造数据,不惜一稿多投,拿着国家项目的钱吃喝拉撒,却半点实际问题都没解决的境界,不知道差了几条大街。看到这里。我想很多人已经开始“瀑布汗”了吧。
      此外,反观国内的教育,虽然我也不敢断言国内的小学生就不能发表学术论文,但是就教育理念的差异,国外的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中国开始搞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表面上看貌似是教育的进步,可到头来还是以考试成绩论英雄。首先,国内的教育往往重文化理论而轻试验实践。我们的传统教育往往关注的都是数学,物理,化学等理论知识的传输,缺乏社会实践,实验创新的体验,这样的学生通常都是成绩很高,动手能力太差。其次,家长思想决定孩子兴趣。通常会看到家长要求孩子学这个学那个,甚至连周末的时间不是辅导音乐绘画,就是参加奥赛培训之流,可是对于培养孩子的兴趣所在,大多数家长却未意识到,造成的后果只是强迫孩子去学习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东西,结果自然可想而知。最后,国内培养多全才而少专家。记得科学院的校训里面有句是“博学笃志”,或许这便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国内的升学考试,往往都是给每一个科目画一个分数线,如果一科过不了基本就没希望了,所以很多理化优秀的学生,因为英语和政治过不了线而名落孙山,同样,很多才华横溢的文人才子每次考试备受数学的摧残。不管是哪一面,对于一个国家的未来,或者对以一个年轻人的未来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忘了谁曾经说过:“除非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现在这种考试制度,否则老师和学生永远将是考试的奴隶”。我也斗胆的说一句:“除非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高等教育的这种考评方式,否则导师和博士永远将是SCI的奴隶”。

相关参考资料:
Blackawton bees 原文PDF
Blackawton bees.pdf
http://blogs.nature.com/news/thegreatbeyond/2010/12/science_really_is_childs_play.html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12/241842.shtm.
发表于 2011-4-15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由英国小学生发表SCI(IF=3.521)想到

感觉还是不赖的,,,高哦乖哦高哦乖哦。。






凉鞋批发
拖鞋批发http://www.cnxz.cn/pifa/http://www.cnxz.cn/pif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5-13 07:33 , Processed in 0.10041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