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17|回复: 0

[原创]大量子循环宇宙生死攸关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8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大量子循环宇宙生死攸关讨论

斯蒂芬·韦伯著述的《看不见的世界---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一书[,带给读者的并不仅仅是有关物理学家现在如何看待宇宙的内容,还有科学家在新的宇宙图像浮现时所感受到的敬畏与激动之情。我们选取书中知识点最感趣味的是,他说,或许,宇宙与它的同伴们永远长存,注定震荡不息,时不时地两个宇宙就会相撞而成为一团火球。如此碰撞的结果就是一个适合生命起源的世界----最终会诞生出喜爱探究世界起源的生命。而这个喜爱探究世界起源的生命,或许最感趣味探究的是,“转动”。这是将一个物体在空间中的旋转,亦称“循环”。膺转动,韦伯称是“改变物体速度”。其次,转动包含速度,速度是矢量;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也是改变速度,转动因时时刻刻在改变方向,也是改变速度。所以,速度分有时时刻刻需要进行测量的计算,和只要时间和距离两个总数据进行计算的测量;后者因此包括膺速度。超光速就是一种膺速度,因为人们永远不能时时刻刻坐在这种物体上进行测量作计算。循环包含转动,转动有膺转动;膺循环只能从自然全息悟到,称为“大量子论”。例如,把人的出生和人的死亡,看成一个“整体”,这就类似一个“大量子”。人死不能复生,这指的是不能循环,类似实数与虚数的划界;但是从大量子看,人出生前是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人死亡后又化为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这其中的物质是机会循环的。
又如,河流里的水和天空中的水蒸气,都是水的同类,只是不同的两种相。如果把水的同类看成类似一个“大量子”,用来描述长江流域:长江三峡大坝及其闸门的运作,把河流切分成上下游两段,上下游在此不能倒流,这指的是不能循环,类似变成变成点内空间与点外空间的观控相对界的绘景,这指的是不能循环。但是从大量子看,从大坝以下流入海里的水,被蒸发上升到天空,水蒸气在天空中被大气环流,吹带到大坝上游的天空,这其中曾是长江三峡大坝上游的水,又有机会变成雨,从天空落入地面回流到长江三峡大坝的上游,进入长江三峡大坝闸门运作的循环。这种自然全息的意义,指向光速和超光速,再返回全息和泛全息,直指中国人的分裂。
中国向何处去?中国科学向何处去?正是大量子讨论的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因为20世纪的两大科学成就西方人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包含的量子论,只能算“小量子论”,例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引出的现代宇宙大爆炸论,不谈宇宙的循环。这具有类似相对论特色的光速有限论,但破坏了我国目前哲学的无限观,60多年来引起我国不少专业科学家和民间学者的不满,他们拒绝谈论唯物主义是否客观存在自然虚实分界的问题,而一味追求主观的新唯物主义无自然的虚实分界探索。
例如,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所研究员艾小白在2002年的中国《自然》上有一篇文章《超光速运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其中提到:爱因斯坦在他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中否认超光速运动存在的观点,的确是一个历史性的大误会。“我们再次见到:一位大人物的小错误就可以阻碍人类历史几十年的进程呀!”他还把超光速研究称为“物理学中尚未完全开垦的处女地。”
艾小白研究员代表了典型的一批坚持新唯物主义探索的中国人的偏见:“爱因斯坦否认超光速”吗?否!众所周知,正是爱因斯坦在质能公式中提出了超光速观点,才奠定了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野的基础。爱因斯坦只是站在旧唯物主义的角度,即在类似点外空间的实数领域,超光速运动的东西的不存在。其言下之意是,在类似点内空间的虚数领域,超光速是存在的。
如果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曹盛林研究射电天文学,已发现许多类星体超光速飞离现象;黄志洵教授1991年指出在截止波导内的消失态情况下可能出现负波速——负群速和负相速;他的几本由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的超光速研究的专著,都已经证明了在类似点外空间的实数领域,存在超光速运动的东西,请他们拿出别人能重复的实验证据来。西安的杨新铁教授在2004年提出,应当借鉴人类突破声障的经验来突破光障,他期望发现以超光速运行的奇异电子。杨新铁教授本身就在国内外一些著名的科研单位工作,做突破声障的超光速运行实验条件充足,却期望别人去做新唯物主义实验,这不是太不可思议吗?张操教授与复旦大学教授倪光炯教授在2000年一起提出了超光速中微子的Dirac型量子方程,指出中微子的超光速可能是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深一层次的原因,但他们能证明中微子是在类似点外空间的实数领域作的超光速运动吗?他们能解释中微子类似的粒子,在有介质的如地球岩石中的运动,比无介质的如地球外的真空中运动还快,快到超光速运动的新唯物主义物理知识吗?
也许在中国若有若无类似新唯物主义物理知识,已经害了几代中国人,拖累了中国现代基础科学的发展。例如郑烈教授说:爱因斯坦认为宇宙中仅仅存在两种公民:一种公民是速度小于真空光速的“类时世界---慢子世界”的公民,另一种是速度是光速的“类光世界—光子世界”的公民。爱因斯坦相对论公式不承认“类空世界—快子世界”的存在,爱因斯坦早先已经把它命名为“鬼粒子”,不给它合法的《出生证》!所以,坚持新唯物主义的中国人要“颠覆性改写(修正)爱因斯坦相对论”。因为爱因斯坦坚持线性因果律不允许时间倒流,所以他认为任何物质粒子和场的运动速度(包括信息传播速度)都是不能超过真空光速的。爱因斯坦坚持“光速不可逾越”的教条,但是,科学是没有止境的,爱因斯坦不可逾越吗?他认为可以分两步走“修正”爱因斯坦相对论。第一步,可以引进不受Riemann 几何二次型约束的Finsler-Riemann几何(仅仅受4次型约束的Finsler 几何),爱因斯坦相对论是此超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特例------光速不再是不可逾越的,“现在”就是一个“突变点”,可以是“亚光速”与“超光速”的突变点(慢子与快子的突变点,实粒子与虚粒子的突变点)。但客观存在自然虚实分界的问题,是用主观的数学知识人为能够划界“修正”得了吗?
但郑烈说,第二步可以引进他们的泛全息新物理几何-----不仅仅是超相对论而且是超量子理论的,可以把现代数学的基础,现代物理的基础,现代信息控制系统理论的基础,整合为一,仅仅建立在“泛全息星空模型理论”的基础上。郑烈说的所谓“泛全息”,主要是指:古今中外一千亿地球村人发明创造的6000门“分科学”,不过是科学信息5步曲-----直观信息---概率信息—模糊信息—突变信息—泛易信息,这正是“合科学”------整体统一新科学万有理论集大成智慧学的出发点。郑烈说的和吴学谋教授说的泛系全息方法论一样,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也无界。
数学有无限和分界,物理中也有无限和分界,但这两者中的“分界”,都应该是自然客观存在的,不是人为所能改变的。当然人为的“分界”也是有作用的,如实数中正实数和负实数是数学中客观存在的,对映到自然和社会现象中,温度的正和负界线的划分,账目收支平衡的正和负界线的划分,也可是人为“约定”的分界。自然数是无限的,也是客观存在的,不影响实数与虚数的划界。人出生后要死亡,是自然的一种客观的存在,不影响基因对其的克隆和复制。是否能全息对应光速和超光速,虽然值得讨论。但是坚持新唯物主义的中国人如果单从斗争或民族的立场出发,宏扬“颠覆性”革命哲学,作科学的人为“客观”划界、全息,是难解决问题的。
反之,他们也可以反击:说宏观的类圈体有三种自旋----面旋、体旋、线旋,这或许是客观存在能想象的,但如果把它们引入到微观领域,我们就硬说不行,能能奈何我们?
赵明先生说,他在上世纪90年代就听北大数学院李伟固教授,说过法捷耶夫的“花政府的钱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类似的话。法捷耶夫经常对俄罗斯的年轻人说,科学研究是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本身给你带来满足感,而且还能拿到工资,也就是“花政府的钱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成都电子科大向国富教授把类似的话,改为“科学是花自己的钱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如果坚持新唯物主义的中国人是“花政府的钱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那么我们坚持客观存在自然虚实的分界,就只能是花自己的钱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把类圈体有三种自旋引入到微观领域的实验,直观看到和证明的条件,花自己的钱是不能办到的。类似中科馆“三维旋环”训练飞行员和宇航员的模拟装置,也不是类圈体有三种自旋的演变,因为“三维旋环” 的圈线维还缺乏线旋。
[/watermar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7-5 15:03 , Processed in 0.10153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