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04|回复: 0

数学家抬头看风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8 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LBSALE[100]LBSALE“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读到这样的诗句时,人们的眼前多半会浮现出一幅或苍凉或凄美的画面。不同的人对景色会有不同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多数时候是大相径庭的,而在数学家眼里则可能??请注意,我说的是可能??会出现一条垂直于平面的直线或一个圆。这样说来,数学家的生活岂不是十分无趣?当然也不是。张景中院士和李毓佩教授就是能将无趣变有趣的数学家。

在简单中发现复杂,将复杂变得简单,这是数学最令我这样的局外人感兴趣的地方。说是局外人其实也并不准确。数学渗透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小到洗衣服要用多少水、漂几遍才能洗干净,大到天上的星星会不会撞到一起,这些都与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大多数时候,人们往往对它视而不见。事情就是这样,太熟了就会视同无物,所以成语里有个词叫“熟视无睹”。

20多年前,我读小学。那时候学到了一个定理叫“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要证明它当然还不太可能,但是做个三角形来量一量还是很容易的,况且崭新的半圆仪搁着也是搁着,用它来证实一个发现对小孩子来说要比每天拿出来摸一摸更有诱惑。当碎纸片剪了一地,各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被量了又量之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也被牢记于心了。

我这所以提起这件陈年往事,是因为当我翻开《数学家的眼光》这本书的时候,看到的第一篇文章就叫《三角形的内角和》。事情缘起于数学家陈省身先生在北大的一次讲学。当时,陈先生语出惊人:“人们常说,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但是,这是不对的!”何出此言?且听陈先生细细道来。“说‘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不对,不是说这个事实不对,而是说这种看问题的方法不对,应当说‘三角形外角和等于360°’!”乍看起来,两种说法的区别仅仅在于内角与外角的不同,但再读下去就会发现这个“外角和等于360°”对任何一个多边形都适用,甚至对闭合曲线也是如此。正是这种眼光将思考引向了更为宽阔的天地。在这本书中,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我相信作者的意图并不仅在于告诉读者几个有限的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该书力图透过这些例子向读者传达这样的一种理念:假如“熟视”只会令你“无睹”,那么不妨变换一种眼光。凝神注视,再普通的画面也会变成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数学的枯燥仅仅在于它的表达方式,剥开这层枯燥的外壳,就会发现此间其实别有洞天。

与张景中院士不同,李毓佩教授以讲故事见长。侦探故事、童话故事、历险故事,孩子们爱听的故事都被李教授揣摩了一个遍。在作者笔下,0当上了国王,X是一位出色的探长,奇数与偶数为一点小事打得不可开交,领头的原来是1司令和2司令……原本干巴巴的数字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这一下问题也就出来了。既然是人,就会有人的缺点和毛病:小心眼儿、嫉妒、欺骗、虚荣,种种“劣迹”如同一面镜子,每每让人照出自己的影子。不过请放心,结局总是勇敢与智慧取得胜利。有道是“邪不压正”,这可不是说说而已。只要有勇有谋,最终总会乌云散尽重见晴空。而勇气与智慧其实正是人格中最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我猜,作者大概正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他对小读者的希望吧。

严格地说来,两套书都是写给青少年读者的,但是当我翻开它们的时候,却也一路不停地读了下去。有一段时间,我曾奇怪自己何以如此喜欢数学却从未萌生过要作数学家的念头。当我读完这两套书之后,我找到了安慰自己的理由:其实做不做数学家并不重要,因为数学的妙趣就在于,即使你不是数学家,也一样可以分享数学家眼中的风景。
[USECHGFONT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5-16 09:57 , Processed in 0.1033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