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98|回复: 8

[连乘积] 一拍桌子,吓跑两只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7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连乘积,
           ---- 不仅仅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问题,
                同时也解决了“孪生素数猜想”问题。
    即:
                                 G(N) > √N/4 ,
                                 L(N) > √N/2 。
    真可谓:
            一石二鸟,一箭双雕,一举两得,一拍桌子,
                                                    ---- 吓跑两只猫。
            -----------------------------------------------
    俗语有云:
              拍桌子吓唬猫。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连乘积] 一拍桌子,吓跑两只猫

   放一个屁,崩碎两块石头。
   诚可谓:
           古有:
                  一石二鸟,
           今有:
                  一屁二石。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7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乘积] 一拍桌子,吓跑两只猫

    连乘积    G(N) > √N/4 ,这也是真理?
      但看偶数N=68, G(68)=2,   √N/4 =2.0615,
        居然出现G(68)=2< √N/4 =2.0615,此人真糊涂!。
        死尸身上求活命,日从西边出!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连乘积] 一拍桌子,吓跑两只猫

   无知,   
         ---- 免谈。
发表于 2008-12-17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连乘积] 一拍桌子,吓跑两只猫

   无理
    ——扯蛋!
发表于 2022-6-2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笑话)继鲁思顺——定理:鲁思顺是个二百五!——之后,陕西雷明举重若轻,轻松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3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M的素对计算式√M/4 值看作偶数素对的下界计算式的来由

本帖最后由 愚工688 于 2022-6-3 12:07 编辑

通常把偶数M的素对计算式√M/4 值看作偶数表为两个素数和素对的下界计算式,受实际误差的影响,有唯一的例外偶数68。

   因此若把1/4=0.25略微缩小到0.24,那么就有:
  1. 最简单的偶数M的素对下界函数计算式子:
   inf(M)=0.24√M <S(m);(M≥6).  {式6}
   {式6}的素对下界函数 inf(M)的图形是一条随偶数M的增大而单调上升的曲线;任意大于5的偶数M的实际素对数量S(m)必然大于=0.24√M 值。

√M/4 的来历:连乘式约分后的结果。
在小偶数区域,( M/2/2)*( 1/ 3)*( 3/ 5)*( 5/ 7)=M /7*(1/4),因为7是√M内的最大素数,故M/7>√M,
由此得到√M/4 ;
考虑偶数可能含有的素因子的影响,以及在√M内的最大素数大于7时的约分情况,实际偶数的连乘式的化简约分应该包括另外两个因子:
Sp(m)≈√M/4×F(m)×K(m)
素因子系数 K(m)≥1;这是含有奇素因子所产生的素数对数量的波动系数;
合数因子系数 F(m)≥1,在√M内内的最大素数r=11起 F(m)≥9/7=1.2857,且随<r的新奇合数产生呈现阶梯式单调上升;

为什么只有68会有√M/4>真值现象?
其实连乘式的相对误差是波动的,有正误差,也有负误差。小偶数时正相对误差大于10%的偶数有好几个。
如:
[ 18 = ]  7 + 11  5 + 13
M= 18         S(m)= 2     S1(m)= 2    Sp(m)= 3       δ(m)≈ .5    δ1(m)≈  .5   r= 3
* Sp( 18)=( 18/2/2)*( 2/ 3)≈ 3

[ 30 = ]  13 + 17  11 + 19  7 + 23
M= 30         S(m)= 3     S1(m)= 3    Sp(m)= 4       δ(m)≈ .33   δ1(m)≈  .33  r= 5
* Sp( 30)=( 30/2/2)*( 2/ 3)*( 4/ 5)≈ 4

[ 68 = ]  31 + 37 ( 7 + 61 )
M= 68         S(m)= 2     S1(m)= 1    Sp(m)= 2.43    δ(m)≈ .21   δ1(m)≈  1.43 r= 7
* Sp( 68)=( 68/2/2)*( 1/ 3)*( 3/ 5)*( 5/ 7)≈ 2.43

[ 98 = ]  37 + 61  31 + 67  19 + 79
M= 98         S(m)= 3     S1(m)= 3    Sp(m)= 4.2     δ(m)≈ .4    δ1(m)≈  .4   r= 7
* Sp( 98)=( 98/2/2)*( 1/ 3)*( 3/ 5)*( 6/ 7)≈ 4.2

[ 128 = ]  61 + 67  31 + 97  19 + 109
M= 128        S(m)= 3     S1(m)= 3    Sp(m)= 3.74    δ(m)≈ .25   δ1(m)≈  .25  r= 11
* Sp( 128)=( 128/2/2)*( 1/ 3)*( 3/ 5)*( 5/ 7)*( 9/ 11)≈ 3.74

但是18、30、98都含有奇素因子,它们的波动系数K(m)>1,而128的√M内最大素数=11,其 合数因子系数F(m)≥1,它们都对计算值大于素对真值的化简式√M/4作了补偿,因此没有发生√M/4大于真值的现象。
当然所有大于120的偶数由于合数因子系数F(m)≥1,都不可能发生√M/4大于素对真值的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3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5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鲍丰武今天缺席,,,,九等分园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7-5 04:55 , Processed in 0.10015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