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6-17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学擂台”之:中国数学界的“病态”
[B]我自己的理论体系,是已经“数学化”了的[/B] ,(链接)点击这里查看“易联国际论坛”的《一个理论体系》(纠错版) ,如果暂时无法打开,请 (链接)点击这里查看“新华论坛”的备份 。总共有三条“基础(公理、前提、假设、……)”,特别欢迎从“理论体系”角度的质疑。【定义】用数学语言来说,逻辑是“关系”。第二条“基础(公理、前提、假设、……)”的名称是“逻辑结构”,讲的是系统论和逻辑等。附图:二维几何模型表示的逻辑类型

在我自己的理论体系中, 【定义】R(·,·)表示任何事物或内容的自身循环关系或结构,特别强调一下“自身”和“循环”;①如果这个“自身循环”是“肯定”或“相同”,称为“形式”,记为 R(·,·)="∈",例如“二维几何模型表示的逻辑类型”附图的左下角;②如果这个“自身循环”是“否定”或“不同”,称为“辩证”,记为 R(·,·)="Ï",例如“二维几何模型表示的逻辑类型”附图的右下角;③如果这个“自身循环”是“无”或“不循环”,称为“因果”,记为 R(·,·)="Φ",例如“二维几何模型表示的逻辑类型”附图的上部分。
***************************************************
在我自己的理论体系中,【第一条“基础(公理、前提、假设、……)”的“语言坐标”,就用到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第二条“基础(公理、前提、假设、……)”的“逻辑结构”,就用到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外,还借鉴了西方文化的“坐标系”概念,因此这是“儒”、“道”、“佛”、“西方”的综合物。
从数学史角度来划分,人类历史可以分为“常数时代”、“变量时代”、“概念时代”。笛卡尔(René Descartes, 1596-1650)是 [B]从“常数时代”到“变量时代”的“质变”过程[/B] 中的开创人员,其历史性的贡献是“坐标系”和“变量”等概念。而 [B]从“变量时代”到“概念时代”(还未开始的未来时代)的“质变”过程[/B] 中会有哪些不同???
参见“二维几何模型表示的逻辑类型”附图,在哲学的“本体论”或“存在论”方面只有“存在”或“不存在”的问题。如果你也认为“附图中的三种关系或结构是存在的”,那么与我是同一个流派的。换另外的话来说,在出发点是相同的。西方文艺复兴对应 [B]从“常数时代”到“变量时代”的“质变”过程[/B] ,中国文化复兴对应 [B]从“变量时代”到“概念时代”(还未开始的未来时代)的“质变”过程[/B] ,这种“质变”有多大的变化?却没人注意到!
***************************************************
[B]问:“二维几何模型表示的逻辑类型”附图中有几个“循环侧面”?注意是“可以循环的侧面”[/B]
答:R(·,·)="∈" 类型共有二个“循环侧面”,R(·,·)="Ï" 类型只有一个“循环侧面”,R(·,·)="Φ" 类型没有“循环侧面”。总数为 2+1+0=3。
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二生三”,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儒”学派往往理解成“八卦的上下三个爻”,而在我自己的理论体系中,“二生三”被理解成“一分为二”方法可以产生三种类型,即 R(·,·)="∈"∪"Ï"∪"Φ" ,再进一步可以推理出三个“循环侧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