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02|回复: 7

张益唐事件,世界上最无耻的炒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qwerty 于 2022-6-19 13:56 编辑

摘要
  张益唐是迄今为止人类科学史上唯一一个在论文没有正式发表情况下利用媒体炒作就获得奖励的恶作剧事件(数学论文由于学科本身复杂性,一般要求在正式发表数年以后进行评价,并且,几乎所有重大数学成就都是经过发现错误以后才最后正式确认。
  
  张益唐(英语:YitangZhang,1955年-),美国华人数学家。上海人,祖籍浙江平湖市平湖籍数学家涉及“孪生素数猜想”张益唐于2013年4月17日向《数学年刊》(AnnalsofMathematics)投稿证明存在无穷多对素数相差都小于7000万的论文《Boundedgapsbetweenprimes》,并于同年5月21日被接受。
  
  
  张益唐文章错误百出
  数学证明中的伪证是一种虚假的证明,这种证明不是按照逻辑性规律,而是采用偷换概念或者虚假证据,故意混淆科学概念与命题的根本差别,企图蒙骗的一种形式。
  
  一, 2013年5月,有人宣称,张益唐在孪生素数猜想研究取得突破。
  人们发现张益唐证明结论使用的是一个集合概念。并且,张益唐的结论是以特称判断论述的,就不具备基本的可信度,因为所有的数学定理都是全称判断。
  张益唐公式:



  不等式左边表明一种性质,下确界是针对一组数据,极限针对函数和序列,而右边70000000是说左边的素数对,好了,破绽就在这里。小于70000000的素数对是一个“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反映的是集合体,集合体有什么不对吗?

  概念的种类

  1,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a,单独概念反映独一无二的概念,例如,上海,孙中山,,,。它们反映的概念都是独一无二的。数学中的单独概念有“e”“Π”。“e是一个超越数”,就是一个主项为单独概念的命题。

  b,普遍概念,普遍概念反映的是一个对象以上的概念,反映的是一个“类”,这个词项的内涵由为了包含在词项外延所必须具有的事物的性质组成。例如:工人,无论“石油工人”,“钢铁工人”,还是“中国工人”,“德国工人”,它们必然地具有“工人”的基本属性。数学中的普遍概念有例如“素数”,“合数”,等。“素数有无穷多个”就是一个主项为普遍概念的命题。

  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a,集合概念反映的是集合体,这个词项的外延由词项所应用的事物集合组成,例如“中国工人阶级”,集合体的每一个个体不是必然具备集合体的基本属性,例如某一个“中国工人”,不是必然具有“中国工人阶级”的基本属性。费马大定理和黎曼猜想等命题就是主项为集合概念的命题。集合概念的主项一般都是二阶逻辑问题。例如,费马大定理,n是一阶变化率,xyz是二阶变化率。

  b,非集合概念(省略)。

  大家明白了吗?张益唐如果要说不超过70000000的素数对具有无穷性质,必须对所有小于70000000的素数对逐一证明,就是要使用完全归纳法:
  1)相差2的素数对(这是一个类)无穷。
  2)相差4的素数对(类)无穷。
  3)相差6的素数对(类)无穷。
  .......
  35000000)相差7000000的素数对(类)无穷。
  张益唐没有确定相差不超过70000000的素数对都是无穷的。张益唐等于什么也没有说。顺便说一句,集合概念只是总结归纳,是不需要证明的。
  二,
  什么是判断?判断就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形式。
  判断的基本性质:
  1,有所肯定或者有所否定。
  2,判断有真假。
  张益唐没有确定任何一个类是无穷或者有限,张益唐什么也没有说。就是说,张益唐的证明违背了一个判断的基本要求,就连一个明确的判断都没有。
  数学证明就是要求对数学对象给予一个明确的判断。
  三
  就算张益唐想说:“相差不超过70000000的素数对至少有一对是无穷的”。这个也没有做到一个定理的要求啊?张益唐是说“有些A是B”,这是一种“特称判断”这样的说法不能作为数学定理,因为数学定理要求明确的“全称判断”,就是“一切A是B”。特称判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没有问题,甚至在其它学科也没有问题,例如物理学。唯独在数学证明中特称判断无效。
  四
  一个定理陈述一个给定类的所有数学元素不变的关系,适用于无限大的类,在任何时候都无区别成立。张益唐公式左边的变量部分输入一个值,得出结果是需要区别的,就不是定理了,这些结果,人们无法知道,张益唐自己也无法知道:“无穷还是有限”。或者说右边70000000以内的任何一个值对应左边是什么?是无法知道的。
  五
  特称判断为什么不能作为定理?因为特称判断暗含“假定存在”的非逻辑前提,数学证明是严禁使用非逻辑前提,在逻辑学也不允许引入非逻辑前提。这是我们数学中常常发现一个显然的事实却不能成为定理的困难。如果可以引入非逻辑前提,那么数学难题就不会有这么多了。
  六
  数学公式是数量关系的固定模式,
  张益唐公式具备一个错误公式的全部特征:
  错误公式特征:
  1,自称是科学的,但含糊不清,缺乏具体的度量衡。
  2,无法使用操作定义(例如,外人也可以检验的通用变量、属于、或对象)
  3,无法满足简约原则,即当众多变量出现时,无法从最简约的方式求得答案。
  4,使用暧昧模糊的语言,大量使用技术术语来使得文章看起来像是科学的。
  5,缺乏边界条件:严谨的科学公式在限定范围上定义清晰,明确指出预测现象在何时何地适用,何时何地不适用。
  七关于结论的表述
  你完成一个数学命题的证明,你应该怎么样陈述才能清晰无误呢?有什么规定吗?数学定理的陈述必须严格按照语法
  (一),怎样陈述
  对科学(数学)结论陈述,有着明确的要求,就是应该严格按照语法要求,清晰地无歧义地陈述。按照汉语习惯,主项在前,谓项在后。主项和谓项不得分拆成为几个部分。
  例如:
  “素数有无穷多个”(A具有性质B,素数是主项,无穷多个是谓项,一切A是B,全称判断主项周延,肯定判断谓项不周延)
  (二)
  看看张益唐怎么样陈述:“存在无穷多个素数对,相差不超过70000000”。
  主项是小于70000000素数对,谓项是无穷多。正确的方式应该说:”小于70000000的素数对有无穷多“。但是,作者没有证明这个命题,不敢说那一对是无穷的,只能颠倒次序,把主项非法(语法)分拆两个部分,一部分(素数对)放在前面,一部分是修饰和限制主语的定语(小于70000000)放在后面。并且把谓项放在前面。
这个就叫做语无伦次。是违法语法规则的。表明作者思维矛盾无法通过正确的语言表达。
  语言的清晰表明思想的清晰,思想的清晰必然要通过清晰的语言完成。
  小节
  浪漫情怀不能代替严肃的证明,迷信和伪科学让人们不动脑筋就可以欢欣鼓舞,迷信迎合人们懒得思考的需求。而科学是在逐一消除错误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张益唐的错误工作被否定,私人感情当然受到伤害,但是这种否证公认为科学的核心。

  什么是孪生素数猜想
详见百度百科【孪生素数公式】;或者【素数普遍公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6-1-22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不多说,就他的这个结果而言对于孪生素数命题来说什么也不是!

点评

李金国,你自己也是自身难保,想想你自己的下场吧,还敢来这里和王晓明抱团?  发表于 2016-1-29 06:51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moranhuishous 发表于 2016-1-22 22:56
其他不多说,就他的这个结果而言对于孪生素数命题来说什么也不是!

说得好
发表于 2016-1-29 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坛主对有人在他的论坛里公然造谣造假污蔑他的老同学的行为似乎无动于衷,这样真的好吗?
发表于 2016-1-29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伪民科王晓明简历

(来源为互联网,搜索相关内容可得)


王晓明,男,知名伪民科。王晓明是四川省乐山市四川石油管理局峨眉疗养院职工,也曾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社区医院、河南省郑州市泌尿外科医院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宁夏中医男性病研究所等处的男性科工作。家庭住址为乐山市市中区长青路2518号3栋1单元401室。

造谣经历

王晓明常年造谣攻击中国数学家。下列为典型案例。

造谣攻击陈景润

王晓明早年曾是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民科之一,但并未取得有意义的结果。然而王晓明非但没有检讨自己,反而常年在各种网络论坛和网络百科造谣攻击陈景润、王元和潘承洞等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取得成就的中国数学家,并发表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荒谬看法。曾因破坏相关条目页面被维基百科管理员封禁。

造谣攻击刘路

2011年,中南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的本科生刘路解决了西塔潘猜想。王晓明借此事炒作自己,先是编造谣言称刘路和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造假”、“出现错误”,“向相关教育部做检讨”,其后又发表《刘路事件——又一个数学诈骗案件》的荒谬文章,继续造谣攻击刘路和张尧学。然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赵克文研究员出来打假,视王晓明为“伪民科”(指并不真正研究科学问题,伪装成民科并对民科整体形象产生负面影响的人),使得王晓明阴谋破产。

造谣攻击张益唐

2013年,张益唐向《数学年刊》投稿《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被数学界认为是孪生素数猜想研究的重大突破。此后王晓明一直造谣攻击张益唐,并在《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一文正式发表于《数学年刊》2014年第179-3期之后,仍以自己没有能力看到《数学年刊》的荒唐理由,一味造谣称此文并未发表,原因是其本人曾向《数学年刊》发电子邮件“揭露”张的论文“有错”,然而很快便被揭穿其根本不懂外语。

王晓明将自己的谣言以及关于孪生素数猜想的荒谬观点四处发表于多个论坛,在多个论坛均有网友向其展示《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已经发表的证据甚至是正式发表之全文的情况下,王晓明仍然视而不见,坚持造谣,而且居然认为张益唐发表文章并获得多项国际奖励,都是美国政府和中央情报局的阴谋。这种荒诞无稽的阴谋论为为众多网友所不齿,其本人也沦为网络笑柄。

王晓明为其荒谬的《张益唐事件》一文在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互动百科和搜狗百科创建了词条,然而均很快被删除,并再次遭到维基百科管理员封禁。更为可笑的是,王晓明还曾将其各种谬论用翻译软件翻译成日文、韩文添加至日文和韩文维基百科。然而由于目前的翻译软件远远不能实现准确翻译,而王晓明又根本不会外文,因此其所编辑的文字很快就被日文和韩文维基的编辑者标注为“意义不明的机器翻译”并删除。

造假经历

王晓明还经常在百度贴吧等处张贴假文物图片,有造假贩假之嫌。例如有一次,王晓明曾在百度古币吧贴出一枚明显为假的“西王赏功钱”,并说此钱币是“农民在自己祖先的墓葬里挖出的”,被回帖的网友讽刺为“都刨自己祖坟了,还能刨出什么好货?”“他家祖宗料到自己后代不是好东西了”,一时传为笑谈。

伪理论

民科们往往都能够提出一套自己的理论,尽管绝大多数都是错误的,但是相比较而言,伪民科王晓明连自己的理论都没有,只能在他荒谬的“批判”文章中找到他对一些数学问题和逻辑问题作出的错误理解。这些只言片语姑且可以作为王晓明的伪理论。例如:
◾王晓明说陈景润证明的陈氏定理“每一充分大的偶数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乘积之和”是相容选言命题,但实际上王晓明自己是按照不相容选言命题来理解的,后来甚至还将相容选言推理和相容选言命题这两个不同的逻辑学概念混为一谈。这说明王晓明既看不懂数学命题,又不懂逻辑学,只能乱用专业术语,装相露馅。  
◾张益唐论文《Bounded gaps between primes》一个关键公式中出现的下极限符号,王晓明最初完全不认识,在看了其他人的文章后,又理解成先取下确界再求极限,说明其对数学分析完全没有了解,竟然也敢对解析数论的问题说三道四。被别人指出后,王晓明只得盲目套用逻辑学术语,硬说张益唐的结论是特称判断,然而其对张益唐结论的内涵仍然完全不能理解,再一次暴露了他既不懂数学,又不懂逻辑学。
◾王晓明因为见识浅薄,曾经发表过“数学定理都是全称判断”的错误看法。实际上有许多经典的数学定理都是特称判断。

危险言论

王晓明虽然宣传张益唐是因为反对共产主义才被美国看中的阴谋论,但是其本人就是潜在的反动分子,经常发表危险言论。例如,王晓明曾经于2015年1月13日在凤凰视频的评论区用账号“呆呆苯苯洒洒”留言“中华民国万岁”;又曾经在百度哥德巴赫猜想吧转发法轮功网站“大纪元”的报道,还曾经将造谣帖发在海外反动网站阿波罗新闻网的论坛,表明了其本人的反共立场。

常用网络账号

王晓明在维基百科、维基教科书、百度百科、百度贴吧、互动百科、科学网、果壳网、人大经济论坛、网大论坛、强国论坛、天涯论坛、凯迪论坛、阿波罗论坛、数学中国论坛、数学研发论坛、《数学通讯》论坛、数联天地、善科网、知乎、网易博客、新浪博客、新浪微博、搜狐社区、乐乎社区、明镜博客、多说评论、畅言评论等处均注册有账号及傀儡账号,其常用用户名有:wxmspt、wangxiaoming_550、数学院士的导师、正确的腐败的、不要谢不要谢、1598335w、呆呆、呆呆笨笨、呆呆笨笨洒洒、呆呆苯苯洒洒、呆呆笨笨塞塞、Dhhxkds、求实求是、确实确实、qsqs、ygvfe、ygkxj、ygsxj、plkoij、iuytre、qwerty、meimei123789、王大达、科学理想高于天、科学大师、希尔伯特大师、逻辑学之王、小小数学家、哈哈哈哈、Wxmsptwxmspt、Fgddw、Hpwrk、Hpwrkxm等。其中Wxmsptwxmspt、Fgddw、Hpwrk、Hpwrkxm、Dhhxkds、求实求是等等都是王晓明在维基百科使用的傀儡账号,多数已被维基百科管理员识别出来并实施了永久封禁的处罚,理由是“屡次增加不实资料”并且“累犯”,此后王晓明仍使用匿名方式破坏维基百科,但因其IP地址仍指向四川乐山,因此还是能够被轻易识破;而wxmspt这个账号曾经是百度哥德巴赫猜想吧的吧主,后因为长期造谣造假而被处罚下台,王晓明至今屡教不改,仍将哥德巴赫猜想吧作为其主要活动场所。
发表于 2016-1-29 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网:伪民科王晓明的骗术

bbs1.people.com.cn/post/71/1/2/153855183.html

王晓明,男,知名伪民科。 王晓明是个老骗子,在许多有名的数学论坛(像科学网、善科网、数学中国等等)早就臭名昭著,很多人都知道他。也就是贴吧地方大,所以王晓明这里还在到处来回流窜。他虽然每次发帖都能说一大堆,其实全是废话空话,毫无基本的数学、逻辑学常识,甚至连陈景润、张益唐、陶哲轩等人的命题含义都看不懂,数学定理可以是特称命题也不知道,自己瞎编出来的东西一大堆,他编造的所谓明确性、简洁性之类,水平之低连文科生都不如。
其实,从王晓明的简历可以看出,他就是一个流窜于各地小医院的男性科大夫,说白了就是个江湖郎中,哪里懂什么数学?王晓明之所以编造各种耸人听闻的谣言谎言诽谤中外数学家,其目的无非是在网上吸引其他人注意。他写又臭又长的帖子,有时候还把自己发在业余期刊上的文章上传到帖子里,装作自己懂行。虽然懂数学的人根本不会理睬他,但也有个别“民科”受骗以为他是内行,于是花钱找他改文章。他随便编几句意见,或者让人把文章发到那些收钱发文的非学术类期刊,就算是完成任务,骗钱得手。
王晓明还有别的骗钱手段,比如经常在古玩类贴吧发伪造的稀有文物照片,想要引人上钩。然而这种骗术就更老了,因此他经常在这些贴吧被人当做笑话对待。对于这种骗子,大家应该多加提防,毕竟所谓学术不端事件离大家日常生活较远,而身边或网上根本不懂学术的人同样有可能假借学术的名义来行骗,对普通人产生实际危害。
 楼主| 发表于 2016-2-3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数学家陈景润王元潘承洞开始造假,到张益唐已经是第二代了。
  有 人说,中国社会无信已经成“癌”,并且全面扩散,康复无望,只能任其下去。其实,也无须如此悲观绝望。只要主政者想真心根治,能“壮士断腕”,痛下“猛 药”,持之以恒,中国社会的诚信还是能够逐步恢复的。当然,这不是发几个红头文件,提几句响亮的口号可以奏效的,而要动真格的,首先整饬好官场,以好的官 风来影响和带动民风社风。要把 说不说假话、做不做假事作为吏治的“高压线”,官德的底线。在曾经的年月里,社会倡导“政治挂帅”,“只要方向对头,不怕政策过头”,“只要结果正确,不 管程序(手段)龌龊”。对于这一套,必须来个彻底颠覆!不管你的政治觉悟多么可靠,不管你的才华多么超群,不管你的能力多么拔萃,不管你的政绩多么显赫, 只要你不诚实说假话,那就决不提拔重用,已经获取了官位的,也要罢免,并且不管官阶高低,一视同仁。倘真如此,看哪个还敢不诚实守信?

  在不少民主法治国家就是这么个理念。譬如,芬兰第一位女总理耶滕迈基,2003年6月18日上台,仅63天就被迫辞职。其原因是,她在竞选总理时,撒谎说竞选对手“支持美国对伊动武,违背了芬兰奉行的中立原则”,并以此击败了对手。谎言被揭露后,舆论大哗,她难以维持,不得不主动辞职。撒谎无异于天下之大不韪!再如,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在“水门事件”中撒谎的丑行暴露后,激起全民口诛笔伐,信任大厦迅速垮塌,竞选连任获胜未满9个 月,就宣布辞职。撒谎不是犯罪胜似犯罪!还有当政期间惹上了“莱温斯风流韵事”的前美国总统克林顿。他在被调查时撒了谎,遭到全国声讨,宝座一度岌岌可 危,后来他“实话实说”了,国民反而谅解宽容了他。可见,在美国人民的眼里,撒谎远比“作风问题”恶劣,前者不可恕,后者却可饶。

  “它 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我们也能像人家那样对撒谎、不诚信的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不予丝毫的姑息迁就,就也能“炼”出一个诚信的社会来。只是,社 会由诚信“炼”成无信,是一个“酣畅淋漓”“潇洒惬意”的过程,而由无信“炼”成诚信,则是一个“脱胎换骨”“涅槃重生”的过程。但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能够勇于面对和承受这个炼狱的考验,并获得新生!

  年春晚小品《还钱》,感觉特别强烈。环卫工人扫马路拣到了10万 现金后,按照包内的名片主动打电话联系失主,要他过来取钱。失主根本不相信,他想是人家在设套,引蛇出洞,调虎离山,关门打狗,拒绝前来。环卫工人要把钱送上门,失主也不答应,他担心自己经常不在家,老婆长得漂亮,人家是假冒送钱之名,打他老婆的主意。结果,双方只好约定到世纪坛街头,对暗号接头,还钱。 可见,我们社会的诚信已经毁坏到了何种程度?小品的编导者把接头还钱的地点定在“世纪坛”,这也许是一种“匠心”表现——影射世纪之悲哀。

  绵延数千年的中国,社会也始终存在不同程度的无信现象,甚至官场有“无官不诈”、商界有“无商不奸”的说法,但总体看,诚信还是社会的主流和公认的价值观。 人们都很看重信誉,不管是谁,一旦坏了信誉,小在家庭、亲朋之间,大在一个村庄、一个行业,上至朝堂内外,他都很再难混下去。这应该说,与儒家文化之精华 ——诚实守信代代传承至关重要。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则人任也”。作为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只有讲信用,人家才会信任。孟子说:“诚 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实在,是自然的规律;诚实,是做人的准则。

  “兵不厌诈”,那是战争年代的经典,敌对双方无论怎样装神弄鬼、欺瞒诡骗,人们都会不以为然,视作正常,并不会对社会诚信构成负面影响,因为那是战乱非常时期。问题是,“新中国”在政权建立和巩固以后,频繁发动的政治运动,总是充满谎言和欺诈,把中华民族的诚信基因,一波一波吞噬,直至败坏精光,把中国“炼”成了 一个完全无信的社会。时至今日,官场流氓无赖横行,商场假冒伪劣氾滥,人际间欺骗诡诈成为习惯……在这么一个争相弄虚作假,并以之为能事的社会氛围里,恪守诚实守信,被认为是“脑子进水”,无知傻冒,只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诚惶诚恐,每时每刻都要提心吊胆被当官骗,被商人骗,被同事骗。呜呼,恐怖也哉!
  中国科学家玩欺诈,没有人玩的过他们,毕竟有权有钱有知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5-7 23:20 , Processed in 0.0826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