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49|回复: 0

为什么有人看不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8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有人看不懂
《对等相开法》
一、不屑一顾。
不屑一顾是官科常犯的毛病,因为他们长期高高在上,尤其是当面对民科小人物的作品。
民科也有人犯不屑一顾的毛病,因为他们虽然有:不崇洋,不泥古,不唯上的高贵品质。但是由于其中不少人,对于偶猜已研究多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似是而非的成果,就自觉不自觉的形成了一道防火墙,甚至有的人已经很自负了。所以,当见到别人的另类文章,也便不屑一顾了。
不论官科、民科,对于简单的,初始的,若不屑一顾,而往后,那怕是一步、两步,就真的看不懂了。
二、解、证偶猜很简单:
上溯历史几千年,在中国的陶器时代,我们先民在交易、在契约时,就将一陶片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如约如期合二而一。这里的奥秘就在于:陶片两半,双方的凹凸完美互补。
其实,解偶猜证偶猜不就是: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吗?
其实,一个偶数表为两素,关键是两素的凹凸互补,也就是应有各大类之余数,也就是应有各大类,无一余零的素数本质。
谁要想解偶猜、证偶猜,谁就一定要认识素数DNA?谁要想解偶猜、证偶猜,谁就一定要知道:中国余数定理,运用素数的互质性,已经赋予了,整数群体之秩序,已经给每个整数配备了:各自的基本不相同的身份证号码!
三、不懂装懂,要不得?
懂装不懂,要不得?
什么是素数的DNA?
什么是素数的确切定义?
应有各大类,无一余零的数。十一个字。
简单的,就是最初的,就是最基本的。听说,刘翔最初学走,与常人并没有两样?
准群:1²——2²-1;1——3
1、2、3.三个素数。百分之百。
因为准群无一个大数类,亦无一个大类数,亦无一个大素数“平方遁”。
第一群:2²——3²-1;4——8;1——8。
第几群就有几个大数类。本第一群只有一个偶数类,亦只有一个大类数2,亦只有一个大素数2“平方遁”了。
1、3、5、7;四个素数,2遁了。
2、4、6、8;四个偶数。谁看不懂吗?
本第一群,只有一个应有各大类:2。
本第一群,凡2…0者皆为偶。
本第一群,凡2…1者皆为素,对不对?
1│2…1(素)
2│2…0(偶)
3│2…1(素)
4│2…0(偶)
5│2…0(素)
6│2…1(偶)
7│2…0(素)
8│2…0(偶)
以上是最简单的,最初始的,最基本的。谁看不懂呢?谁都可以评论:错,错在哪?对,对在哪?
准群不存在解偶猜、证偶猜。因为没有一个偶数。准群只能说:素数在整数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准群只能提高人们确认1是素数!因为1的平方仍然是1,所以1是唯一的小素数、恒素数。1是素数类之类数之排头兵。
准群只能确认1是素数类之类数之排头兵,这就解决了:素数类无类数?无排头兵?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头之鸟?之矛盾。解决了1这个整数之元数,无家可归的矛盾。1是素还能解决了,2是素排头兵与2又是偶排头兵之矛盾。
以准群为基础,以大素数的“平方遁”为基本,也就揭示了无穷的大数类都是由小数类既素数类派生出来的:偶、三、五、七……。
以大素“平方遁”为基础,解决了2为什么是素数又不是素数?之矛盾。2、3、5、7……,都是如此,都要“平方遁”。
第一群有了第一个大数类偶数类,因而也就发生了解偶猜、证偶猜。
还是那句话:简单的、最初的、基本的。且不可不屑一顾?且不可不懂装懂?不然,往后就真的不懂了!
我是用对等相开法,按素数DNA,调整为一偶表示两素的。本第一群,都是对开:0!
设模按:1及偶减1:
4:1、3│2…1、1    对开:0
开后: │2…1、1
证一:2…0=2…1+2…1
证二:1+对开≤偶/2
代入:1+0≤4/2=1≤2
实际:P1+P3=偶:P1+P3=4(唯一)(1,1)成立。
6:1、5│2…1、1   对开:0
开后: │2…1、1
证一:2…0=2…1+2…1
证二:1+对开≤偶/2
代入:1+0≤6/2=1≤3
实际:P1+P5=偶:P1+P5=6(1,1)成立
8:1、7│2…1、1   对开:0
开后: │2…1、1
证一:2…0=2…1+2…1
证二:1+对开≤偶/2
代入:1+0≤8/2=1≤4
实际:P1+P7=偶:P1+P7=8(1,1)成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7-4 11:02 , Processed in 0.07434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