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73|回复: 0

详介对等相开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详介对等相开法
对等相开法是解偶猜证偶猜的关键方法。对等相开法是来自中国余数定理。而中国余数定理则是运用应有各大类之余数的互质性,可以求出任何一个整数。这就说明了,中国余数定理找到了整数群体之秩序。
怀特海说过:相信事务中存在一定的秩序。
解偶猜证偶猜之所以艰难,就是人们对于整数,对于偶数与素数,对于素数的本质还没全面的认识。
解偶猜证偶猜,不仅仅是因为偶数无穷?素数无穷?主要是人们不知道素数之DNA?不知道素数之顺序?
一、设模:
设模就是建立模型。一个优良的设模,标志着设计者的高超的数学理念,标志着设计者对于整个问题的全面把握与战略思维。
解偶猜的设模,即简单又深奥。一句话,就是将偶数对折。
当偶数为70时:(设模:1及偶-1)
设模:1、69│2…1、1
????? │3…1、0
????? │5…1、4
????? │7…1、6
因为偶数70属于第四群:7²——11²-1;50——120。
本群有4个大数类:偶、三、五、七。亦有四个大类数2、3、5、7.亦有四个大素2、3、5、7平方遁了。
因为我们是执行素数确切定义的:应有各大类,无一余零的数。所以,本群素数:
2…1;3…1;3…2;5…1至4;7…1至6;
二、对等相开法:
对等相开法是将中国余数定理高度发挥,达到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在设模:1及偶-1的基础上,在明确了素数的DNA的基础上,将前后两项调整为两素。求的(1,1)。
就是:前项加同一个数,使应有各大类无一余零;后项减同一个数,使应有各大类无一余零。
当偶数为70时:(设模:1及偶-1)
设模:1、69│2…1、1    对开:10
????? │3…1、0
????? │5…1、4
????? │7…1、6;
开后:?? │2…1、1   ????
????? │3…2、2
????? │5…1、4
????? │7…4、3
说明:为什么对开10呢?
当对开2时,大类2,前后两项余数不变。但是,大类3前项1+2=3…0;不可。
所以,对开4,大类2前后两项余数不变。大类3…1+1=3…2;后项3…0-1=3…2。但是,大类5…1+4=5…0;不可。
所以,在对开4的基础上,再加大类2、3之最大周期数6,大类2、3余数不变,对开10:大类5余数不变;大类7前加3后减3。
证一:70│2…0=2…1+2…1
??? │3…1=3…2+3…2
??? │5…0=5…1+5…4
??? │7…0=7…4+7…3
证二:三阶求整:(求前项)
3…2=2;一阶余几等于几。
5…1-(2│5…2)
……………………×3+2=11;
??3│5…3
7…4-(11│7…4)
……………………×15+11=11;
??15│7…1
说明:选用三阶,最大周期数3×5×7=105(含70)第二阶括号内2求余本大类5…2,之2为上阶等数。大整除号下3求余本阶大类5…3之3为上阶大类。后边乘3之3为上阶大类,加2之2是上阶等数。运算:5…1减余数2不够减虚借一个大类5,5+1=6-2=4,不可被大整除号下余3整除,再虚借一个本大类5;5+4=9;9/3=3;3*3+2=11;
第三阶:大类7…4减括号内4=0,不考虑整除不整除,不考虑乘不乘上两阶乘积;只考虑上阶等数为几,便等几。
偶-P11=P59;P11+P59=70。(1,1)
证三:1+对开数≤偶/2
代入:1+10≤70/2=11≤35
实际:P11+P59=偶;P11+P59=70(1,1)成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8-22 11:44 , Processed in 0.08382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