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89|回复: 0

公元前,公元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7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元前,公元后
武如长
公元前二百年,希腊人埃拉托塞尼,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素数表。大大推动了人类对数学的深刻认识。
公元两千年后,中国人武如长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二个素数表。对于人类对于数学的认识,又前进了一大步。
埃氏用筛法造出的第一个素数表。有三大错误:
(1)埃氏素数表上没有1.
没有1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头之鸟。
因为1是素数类之排头兵,因为1是素数类之类数。因为1的平方仍然等于1,所以1是唯一的恒素数。所以1是唯一的小素数,所以1是唯一的小数类既素数类之类数。
(2)埃氏素数表不分群。
素数表不分群?整数就不能分类?
素数表不分群?就不知道何时用几个筛子?用哪几个筛子?素数表不分群?就是一锅粥!
(3)埃氏素数表,不承认大素数之“平方遁”。
因为第一个大素数2的平方数在整数群体中出现的同时,便产生了第一个大数类偶数类,同时,第一个大素数2也就“平方遁”了,“遁”为偶数类之排头兵、之类数了。同时不以素数论处了。
任一大素数。都具有“平方遁”之属性,任一大类数,都具有大素数之背景,正因为如此,才产生了整数之分类。
正因如此,哥猜偶猜才得以证明。
任一素数类都是N个1,
任一偶数类都是N个2。
任一大类数都有素数背景。
任一大数类都可表为本类个素数和,偶数类表为(1,1);大于偶数类的大数类:三数类、五数类、七数类……,都可表为(a,2)
偶数类的(1,1)表示为一个素数加一个素数。
三数类的(a,2)表示为1个素数再加两个素数之和。这里a,代表一个素数。
五数类的(a,2),这里a代表三个素数,再加两个素数之和。
七数类的(a,2),这里a代表五个素数,再加两个素数之和。
11、13、17、19……大数类是无穷的,都是如此而已。
任一正整数都能够被1整除,为什么1只是属于素数类之类数呢?
如同30这个数,它可以兼被2、3、5整除,它属于除去1以外的最小大数类偶数类。因此,虽然任一数类都可以被1整除,但是1还只是属于那个最小的数类——素数类。唯一的小数类素数类。
素数类就是1数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7-12 13:53 , Processed in 0.09403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