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智慧火花
首页 智慧火花 学术沙龙 科学视点青年园地 校园行 科学家故事科普书评栏目简介 联系我们
稿件详情
关于《探究四色定理(A、B、C)》的说明(退改稿)
因《科学智慧火花》栏目限制每篇文章字数不超过3000,故《探究四色定理》分为《探究四色定理(A)》、《探究四色定理(B:续A)》、《探究四色定理(C:续B)》三部分,别无他法,敬请专家谅解!这份说明,供专家审阅时参考,也便于专家对作者提出相关问题。审稿专家提出文章中存在的漏洞或具体问题后,作者将及时给予解释或解决问题。
一 理论基础
基于四色定理的原始叙述及状态,利用肯普定理(每一幅正规地图,至少有一国具有两个、三个、四个或五个邻国,不存在每一国都有六个或更多邻国的正规地图)、德·摩根定理(不可能有五国处于每一国都和其余四国相邻的位置)、欧拉公式(V-E+F=2)及数学归纳法等去解决问题。
二 分析
视正规地图中所有的国家连成一片(否则可对每一片做出如下同样的证明),分为两种情形,即这一片内部没有空的区域(这时视正规地图的内部与外部的分界线为正规地图的边界)或有空的区域(存在没有包围国家的圈)。把每个空的区域各视为一国,后者就转化成了前者,若这时四色定理成立,把空的区域所着的色去掉,还原出原来的空的区域即可。故只需对前一种情形证明四色定理成立。实际上,证明四色定理的难点和关键在五构形,我们从Q(有五个邻国)的五个邻国按两两相邻的组数分类入手,并对各类情形做出证明。
三 预备理论
1 四个定义
定义1:根据肯普定理,称每一国的邻国个数都不小于n(含n。n取2、3、4、5)的正规地图为n构形(是为了便于叙述和节约文字)。
据此,正规地图可分为二构形、三构形、四构形或五构形等四种情形。
定义2:若正规地图所有的国家连成一片且内部没有空的区域,则称内部与外部的分界线(一条简单闭曲线)为正规地图的边界(为了方便讨论,有的国家处于边界位置)。
定义3:若国P的一段边界(不含一点)在正规地图的边界上,则称P为边沿国(对处于边界位置的国家有用,也便于以下证明时分类)。
定义4:若一国或连成一片的几国被一些国家(至少两个)包围,则称由这些国家形成的环为圈(是为了便于叙述、节约文字及人们的习惯)。
2 两个引理
引理1:五构形的国家个数的集合W={12,14,15,16,…,n,…}。
此引理的目的只为了得到五构形的国家数目(其结构远非如此),由此可采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引理2,其证明用构造法直观而简洁地完成。
引理2:在n≥15的五构形中,若Q的五个邻国满足:ⅰQ被五个邻国形成的圈包围;ⅱ五个邻国中不存在两国与Q形成圈;ⅲ五个邻国中至少有一国P的邻国个数不小于六,则四色定理成立。
此引理条件较强,是为了在证明四色定理中引用。其证明采用了第二数学归纳法,此方法是一个模式化的过程,关键在第二步的归纳假设和递推。它的每一步都要朝着有利于目标(相应的模式)实现的方向转化,最终达到目标。同时,在应用数学归纳法之前,应用欧拉公式简单的证明,以排除国家个数是12的情形是必要的。另外,Q的五个邻国中可以有边沿国,也可以没有边沿国,即不存在是否有边沿国的条件限制。
⑴第一步,取n=15时验证的模式与方法,是为了能提出相应的归纳假设,人为地设置了一些障碍,以满足归纳假设的模式。同时,当国家个数是同一个值15时,恰好将有关的两国合并为E后,能使其成为四构形或五构形,从而四色定理成立。换色后为五构形,四色定理也成立。
⑵假设15≤n≤k时,四色定理都成立。在此基础上,把A和Q视为国E(合并),国家的个数满足14≤n≤k-1,除14外的每一个值,都含有A和Q未合并与合并了的两种情况,未合并时是五构形,合并后是四构形或五构形(与初始值的验证相吻合)。这样,换色前和换后的归纳假设本质上是等效的。当n=k+1时,把A、B与Q视为国E(合并),此时n=k-1(利用合并后),其构形为四构形或五构形,满足归纳假设。根据换色前的归纳假设,四色定理成立。再把Q换成色即可。引理2的证明是难点之一。
四 证明四色定理
⑴当1≤n≤15时,前人已证明了四色定理成立(至少n≤22。略)。
⑵假设15≤n≤k时,四色定理都成立;
以下是递推时各种情形的分类及说明
分类详尽,特别是五构形的情形,种类繁多,按层次层层分类,无重复、无遗漏。共分为180种情形证明。这是难点之二(其结构千奇万状,众多种情形的证法变化多端,国与国的合并个数与方式几乎无规律可寻,换色的国家从一国、两国、…,到一批不知具体国家的情形多种多样)。
Ⅰ二构形(3种情形);
Ⅱ三构形(4种情形);
Ⅲ四构形(6种情形);
以上的证明十分简单。
Ⅳ五构形
令Q有五个邻国。易验证这五个邻国两两相邻的组数有0到7等八种情形。
当Q的五个邻国的关系是除两两相邻外两两没有公共点时
㈠相邻组数不大于四(11种情形)
把五个邻国两两相邻的组数从0到4的情形归结为一类,图八10的情形的证明方法很典型,以后有的情形将采用此法或仿此法而略去证明。
㈡相邻组数是五
ⅰQ的邻国中不存在两国与Q形成圈
这时Q为非边沿国,有两种情形。
①Q的五个邻国每一国的邻国个数都是五
若Q的五个邻国中没有边沿国(1种情形)
若Q的五个邻国中有边沿国(135种情形)。这是难点之三。
这时在Q的五个邻国的外部分别有五个至十个国家与它们相邻,共135种情形(见附图C)。其中,沿一段边界,由一国与一国或一国与两国能把五构形分成两部分的有127种,不能分成两部分的有8种(见附图C注)。对前127种情形,以序号是8的为例(其它都可类似地证明而省略)。序号是27,如图九1⑻的情形的证明方法相当特别,经过数十次试验才解决了问题。这是难点之四。
②Q的五个邻国每一国的邻国个数不都是五(1种情形)
此情形即是Q的五个邻国中至少有一国的邻国个数不小于六的情形,对此,引理2(不涉及Q的五个邻国是否有边沿国的问题,Q的五个邻国中可以有边沿国,也可以没有边沿国)已证明了n≥15时四色定理成立。当然n=k+1时四色定理也成立。
ⅱQ的邻国中存在两国与Q形成圈
①有一个圈(5种情形)
②有两个圈(1种情形)
不可能有三个圈的情形
㈢相邻组数是六
ⅰQ为边沿国(5种情形)
ⅱQ为非边沿国(4种情形)
注意到如图十7的情形的证明方法与过程。
㈣相邻组数是七(4种情形)
ⅰQ为边沿国(1种情形)
ⅱQ为非边沿国(3种情形)
注意到如图十7的情形的证明方法与过程。这是难点之五。
当Q的五个邻国的关系是除两两相邻外两两有公共点时
两个国家相邻一定有公共边界,两个国家不相邻一定没有公共边界,但可以有公共点。定义3:若国P的一段边界(不含一点)在正规地图的边界上,则称P为边沿国。这个定义限定“不含一点”也是为了在前面的讨论中便于分类,实际上,一个国家只要有一点在正规地图的边界上,就可以称为边沿国,这是因为正规地图没有三个以上的国家交于一点,此边沿处仍是没有国家的。所以,以下的讨论中,把各种情形中的边沿国Q在正规地图边界上的一段边界部分或全部地收缩成一点,相邻国家的组数和相邻关系都不会改变,且收缩为一点后形成众多种情形(实在不易统计)的证明仍同之前所对应的情形的证明。(作者:四川省岳池县白庙职中 陈陶)
智慧火花首页 | 提交智慧火花
©1996- 2017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