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83|回复: 0

论文为据 数学基础理论创新发现难 中国凡人捷报频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3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项重大基础理论发现
             中国重庆 退休教师 佘赤求  著  dianfumakesi@163.com
​摘要  作者运用自己首创科学周全的研究方法,宏观高瞻远瞩探讨进攻世界难题哥德巴赫猜想成败原因,微观条分缕析前进障碍及其扫除法,创新发现两项重大基础理论。
1· 研究背景:两百多年了,许多优秀数学家进攻哥德巴赫猜想,都功亏一篑。其论证哥德巴赫猜想失败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是“无米下锅”。作者探讨数十年,终于确认此“米”之一,就是全新的的知识,或曰数学基础概念、理论。从而相应探索,获得一连串成果。
2. 研究目的:找米下锅​,攻克哥德巴赫猜想。
3· 主要成果:《N值区间定理》与《连续合数定理》
4· 研究思路:宏观确定探索范围:自然数列。微观分析其内容、构成形式、规律。
5· 研究方法:“排列组合科学研究法”,或曰”分解剖析客观,聚合复原客观法‘’。
 发现新知识的正确方法,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周全解析自然数列排列、构成形式、规律及其“所以然”,总结、升华、复原。
6· 成果功用价值:基础理论是科学之源泉和种子,没有源泉,江河断流。没有种子,颗粒无收。没有基础理论的突破、发现,就没有科学的进展。
  这两个定理看似简单常识,众所周知其然(熟视无睹,未知未究其所以然),其实是自然数列隐藏了不止千年的奥秘!
6·1 现实功用价值:这两个定理揭示了两个自然数的排列、构造形式、规律,突破、推进了数学基础理论研究。
6·2 运用定理可以证实已有的全部求计素数个数、“1+1”式数公式都隐藏了大小不一的“N值区间误差”,连“绝对准确无误的”“容斥公式”、“素数定理”都不例外。
6·3 没有这两个定理,根本无法攻克著名数学家哈代说的解答哥德巴赫猜想的“细节”障碍。反之,大功告成。证据见确证哥德巴赫猜想之《“1+1”式数“区间下限”公式》。
6·4 由定理可以直接得出多个推论。
6·5 预测应用前景:运用定理可能证明《格林姆猜想》···
7· 成果评价:定理系作者独创原创首创;现实应用颇广,功用价值巨大,前景不可估量,领先世界。
8·成果真假:作者自以为是,因为“解析客观复原客观”的研究方法决定了,结果是客观实际的录像、透视、扫描,也就是客观真相客观真理客观事实。认知失误而否定之可能性小,因为是常识,太简单明白了。利欲熏心的论敌必然无理无据否定扼杀。
​ 是非不由作者也不由论敌一锤定音,由行家、时间盖棺论定。
​
关键词  N值区间 连续合数 定理 证明

两项重大基础理论发现

 1· N值区间定理 每个素数制约统辖自己的平方至与己相邻的后面一个素数平方的所有自然数,形成相对独立的一个封闭值域区间。任意长自然数列N,由N平方根内的素数个数个这样的区间组成。
1·1 证明 两个相邻素数各自平方之间的连续自然数,共有一个自身平方根内的最大素数Pr,例如Pr=11=〉(11×11+1)≤N≤(13×13-1)=〉这些自然数,就是“诸侯王素数11统辖的”N值的“诸侯国”的“有界区间”。有界区间根据素数序号命名,如例子区间叫第6个“N值区间”。
     前x(1≤x≤r)项素数=〉前r个“N值区间”,Pr·Pr=N=〉“前N项自然数列”=“r个N值区间”=〉自然数列N有r+1个素数统辖的区间(1非素数,1、2、3为N的特殊起始区间。本文把1视为素数,则区间定义已涵盖,则有r个区间。1号区间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既有奇数、偶数,合数、素数,又有非合数非素数的自然数“开国皇帝”1。其它大小区间,哪怕大得难于想象,少了1)。即:
第一个N值区间:1,2,3。
第二个N值区间:4,5,6,7,8。
第三个N值区间:9,10,11···23,24。
第四个N值区间:25,26,27···47,48。
第五个N值区间:49,50,51···119,120。
···
第r个N值区间:Pr·Pr及其至N的所有自然数。
Pr·Pr=N时,该N值区间只有它1个数。
每个自然数区间第一个数,就是该区间的“N值区间下限”。不言而喻,偶数列由r个(1非素数除外)“2n值区间”构成。每个偶数区间的第一个数就是该区间的“2n值区间下限”。
1·2  由此观之,“N值区间定理”的定义,是“N值区间”,r个“N值区间”两个新名词和“自然数列”的概念和内容的“集合”。证毕。
1·3 推论 “前N项自然数列”=“r个N值区间”=〉第r个N值区间必有第(r+1)位素数。不然没有第(r+1)个N值区间,与自然数无穷矛盾=〉素数任意多。
2· 连续合数定理 令n、x、 k为自然数,2≤x≤k  k!表自然数前k项的积,则{n=k!+x}为x个连续合数列,且其素因子1≤j≤k≤x(注意,‘且’句本是‘推论’,这里改作提示格林姆猜想研究者:j特指、强调不大于x的素数集合,别种连续合数有大于x的素因子未议)。
例如 2≤x≤5  由n=k!+x分别得:
      3!+2=2x3+2=8
     3!+3=2x3+3=9
      4!+2=2x3x4+2=26
    4!+3=2x3x4+3=27
     4!+4=2x3x4+4=28
     5!+2=2x3x4x5+2=122
     5!+3=2x3x4x5+3=123
     5!+4=2x3x4x5+4=124
     5!+5=2x3x4x5+5=125
2·1 证明2≤x≤k=>x | k! xlx=>x | (k!+x),{k!+x}为x-1个连续合数 。 2≤x≤k=>1≤j≤k≤x
2·2·1 推论 任意改变k!的因数(减小时,素因子指数不能为0),定理依然成立。
例如 改变k=5例的因数2为2×2:
    5!+2x2=2x2x3x4x5+2=242
    5!+2x2=2x2x3x4x5+3=243
    5!+2x2=2x2x3x4x5+4=244
    5!+2x2=2x2x3x4x5+5=245
2·2·2 推论 k、x任意大,k!的因数可以任意改变=>自然数内的连续合数列任意多、项数非无穷大任意多。
2·2·3 推论 改令k为素数,定理、推论仍然成立。
2·2·4 推论 此推论非常鲜明。因为没有它就不可能解答沸沸扬扬的“格林姆猜想”的另一个问题解读,本人在哥德巴赫猜想吧讨论时,许诺把证明权留给网友,所以略。
2·2·5推论 不言而喻,两相邻奇素数差为2n,n有限“任意大”。
2·2·6推论 相邻两素数q、p,p-q=d的最大差小于q。
2·2·7 推论 素数出现的真实概率···另文讨论。
2·2·8 推论  同样多个连续合数的数列“任意多”(因其在自然数列内,所以不能说‘无穷多’。)
2·3 两个定理的功用价值 它们揭示了两个自然数的排列、构造形式、规律,突破、推进了数学基础理论研究。证实了已有的全部求计素数个数、“1+1”式数公式都隐藏了大小不一的“N值区间误差”,连“准确的”“容斥公式”、“素数定理”都不例外;没有这两个定理,根本无法攻克著名数学家哈代说的解答哥德巴赫猜想的“细节”障碍。
2.4 结论:两个定理​得证,奠定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知识基础,发展了数学基础理论。
参考资料 独自发现,没有可以引用的文献。
 附录 格林姆猜想,以Carl Albert Grimm命名,它最先发布在《美国数学月刊》1976年的第76期1126-1128页上。格林姆猜想也可表述为:如果 n+1, n+2,… n+k 全是合数,那么,就有素数pij ,使得pij( n+j ),这儿1≤j≤k.这是至今尚未被证明,也未被否定的一个猜想。
笔者颠倒其因果,叫“连续合数猜想”。
  题外闲话 有吧友贴出格林姆猜想,恰好笔者为了突破歌德巴赫猜想证明障碍,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探讨连续合数,解答了该问题。由于答案太简单,根据经验,专家权威对小人物的贡献十之八九嗤之以鼻。不管功用价值大小,将断言不值一文。于是不想公布论文,跟帖说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每种证明不过两行,攻克不难,我把证明权留给吧友。哪想到有吧友一半怀疑一半激将回复:“你捂着成果让科学缓步多少年?你这样做就对不起党、人民、国家、科学、人类!”为了证明自己从来不说谎,草民报国多么忠诚、无门、艰难、心酸、无奈,特此公布,任人说是道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7-29 07:40 , Processed in 0.09466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