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54|回复: 1

[祝贺][分享]华裔数学家对"弱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取得突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5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裔数学家对"弱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取得突破
新华网伦敦5月14日电(记者黄堃)哥德巴赫猜想是数学王冠上的明珠,而它还有一个被称作“弱哥德巴赫猜想”的姐妹版本。英国《自然》杂志网站14日报道说,华裔数学家陶哲轩在研究“弱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突破,有望最终解决这个世纪难题。
    1742年,哥德巴赫在写给另一位数学家欧拉的信中提出一个数学猜想,这个猜想可用现代数学语言陈述为:任一大于5的整数都可写成3个质数之和。欧拉在回信中提出另一个等价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如8=5+3。我们今天常见的“哥德巴赫猜想”陈述主要是后者,它也被称作“强哥德巴赫猜想”或“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从这个猜想又可推出:任一大于5的奇数都可写成3个质数之和,也就是所谓的“弱哥德巴赫猜想”。
    据《自然》杂志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华裔数学家陶哲轩在证明“弱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了突破,他在一篇论文中证明,可以将奇数写成5个质数之和。
    这篇论文已提交学术刊物,处于审稿进程之中。
    《自然》援引陶哲轩的话说,有望将所需质数的数目降至3个,从而证明“弱哥德巴赫猜想”。他还表示,“弱哥德巴赫猜想”与“强哥德巴赫猜想”相比还是要容易得多,要证明“强哥德巴赫猜想”,数学家们仍要面对巨大的困难。
    1975年生于澳大利亚的陶哲轩,现在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教授。他从小喜欢数学,21岁就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4岁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聘为正教授。2006年,31岁的他获得国际数学界的最高荣誉“菲尔茨奖”。
发表于 2012-5-15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分享]华裔数学家对"弱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取得突破

哥德巴赫猜想已经被证明!
  1. n=1
   
     (√2n)²=(√1)²+(√1)²=(√1+1)²=2"
2.n→∞.
        __     ___      ___      _______
     (√2n)²=(√n-1)²+(√n+1)²=(√n-1+n+1)²=(√2n)²=2n".
  证毕。
求 2n=100,Pn=?,Qn=?
因为 Np=[(NgAg+48)½-6]², G(N)=6,
求 P5,则 Ng=5,Ag=8,
所以
      Np=[(5*8+48)½-6]²
        =[(√88-6)²]
        =11
Pn=P11=29.(查表得 第11个素数单位是29")
计算求值:
  因为  Pn=[(ApNp+48)½-6]², Np=11,Ap=7.42
  所以  P11=[(7.42*11+48)½-6]²
           =(√130-6)²
           =29"
  因此 Qn=100"-Pn
         =100"-29"
         =71"
  即 100"=21"+79", (21",79")
      
  求证完毕。
          哥猜并不难,
          难再寻根源,
          单位是素本,
          运筹勾股玄!
                                       释译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7-30 18:36 , Processed in 0.07813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