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11|回复: 1

给敢峰先生的回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6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给敢峰先生的回信
雷  明
(二○一八年元月十六日)

方老:你好!
昨晚收到你14日的来信,已是十六日凌晨一点多钟了,匆匆回了一短信:“方老,来信收到,我一定好好的再看你11是的来信,我大体看了一下我的回信(文章),的确我是弄错了,这个图是无论交换A—B环内,还是环外的C—D链,都不能使A—C链和A—D链断链的。正确的解法应该是用颠倒法了,即转型法,使图转变类型,再处理。或者就是按可以同时移去两个同色B的K—构形处理即可。雷明元月15日凌晨”。
按你信中所指出的错误,今早一起来我就先给张先生回得了一个短文《正式回复张彧典先生的〈雷明先生的判断对吗〉之贴》,已于今天上午发到《中国博士网》上。其内容如下:
“张彧典先生朋友:
“你在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的贴子《雷明先生的判断对吗》中用一个具体图向我提出的问题,我现在来正式回答你。
“1、首先,我很佩服你的构图能力和着色能力,构出的这个图(如图1)非常的巧妙,以至混乱了我的阵脚,回答了错误的结果。(方老,这里我也就不再给你画图了——雷注)
“2、是的,这个图无论是从A—B环内,还是从A—B环外,交换C—D链,都是不能使连通的A—C链和A—D链断链的,我回复你时,说是虽不能从环内交换C—D使A—C和A—D断链,但可以从环外的五边形顶点4和5交换C—D链使A—C和A—D断链,这是错误的回复,现在收回。
“3、我们在这里研究的是H—构形的可约性问题,我在你的贴子后的评论中回复的,“在有经过五边形1B,2A,3B三个顶点的A—B环形链时,交换经过五边形4D—5C两个顶点的C—D链,就可以使图变成K—构形而可约。”的方法只是针对H—构形而说的。但你这里所画的图却不是H—构形的图,而是一个K—构形的图。虽然图中有两条连通且相交叉的链,但却是可以同时移去两个同色B的K—构形(如图2和图4),且是先从那一个B色顶点交换都是无所谓的,都能同时移去两个同色B。(图略——雷注)
“3、说到这里,又想起了我们辨论,什么是H—构形的问题。我认为,不管图中是不是含有连通且相交叉的A—C链和A—D链,只要是空不出任何颜色的图,包括不能同时移去两个同色的图,都才能认为是H—构形,否则,都应是K—构形。
“4、你画的图,虽有连通的A—C链和连通的A—D链,且两链中途又相交叉,也有通过五边形1B,2A,3B三个顶点的环形A—B链,但它可以同时移去两个同色B,所以就不是H—构形,而是K—构形,我说的那种断链方法是不适用于K—构形的。
“5、看来,研究K—构形和H—构形的定义还是很有必要的。数学就是这样的无情,有些东西必须在某一范围之内使用,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不一定能使用。
“6、谢谢你老朋友的指点,使我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若把可同时移去两个同色的构形不划归为H—构形,先生的第一构形与第三构形,就不能在你的构形集中了,同样第四到七构形也不能在其中了。你的米勒图构形实际上只能是属于我说的a类H—构形(有环形的A—B链),你的第二构形是属于我的b类H—构形(有环形的C—D链),你的第八构形就是我说的c类H—构形(无任何环形链),仍然是只有三种类型的H—构形。
“雷  明
“二○一八年元月十六日于长安”
方老,现在来说你的信:
    1、你分析得对,也可能张先生也没有意识到,他用该图实际上是在否定我的“三种构形”理论的。他的图的确很高明,我没有看出从五边形的顶点4和5交换了C—D链后,也能够传替得使图中仍然存在连通且相交叉的A—C链和A—D链。
2、这个图是一个可以同时移去两个同色B的K—构形,它并不是H—构。它的最后简化应是如下的九点形图:

3、你已看到了他这个图是一个可以同时移去两个同色B的构形,你按你的方法是一定能回到九点形的。你我现在都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我也就不再对你的信在没有图可对照的情况进行研究了。
4、我说了我的断链法只是对于H—构形而言的,是不适用于K—构形的,这样就与张先生的质凝相统一了。不过对道底什么是H—构形,还得研究。我一直是认为不能空出任何颜色的图,才是H—构形,能同时移去两个同色的图,就不是H—构形,而是K—构形了。
5、这样以来,张先生的构形集中就只有两个构形是可用的了,那就是第八构形,是属于c类H—构形,第二构形是b类构形的代表,第九构形是属于a类构形的。
6、三构形理论依然正确。张先生对他的构形集的完备性的证明完全是错误的,可以说是在胡说八道,我下一篇文章就是说这个问题的。过几天后就会发给你。
7、关于张先生的连续颠倒理论,我总认为只是一种好的着色方法,这我在前几天的《对张彧典先生连续颠倒法的深入研究》一文中已给以了充分的肯定,并且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张先生用连续颠倒对这个图进行了4—着色,这正好说明了我在上文中说的,不管图是不是H—构形,完全可以不加分析的直接颠倒,总是能解决问题的说法是正确的。我在上文中对这一说法也是有证明的。
8、我上次回信中的图3的确是错误的,也不是我看花了眼,而是张先生的构图技巧太的高超了,我根本就没有想到他来了这一招,也就没有往那里去想。所以就说交换了五边形顶点4和5的C—D链后,A—C链和A—D 链就可同时断开的错话。
9、关于赫渥特图用颠倒法着色的问题,张先生给你的书中已有米勒的画法,我只给你一个我们平常的画法的颠倒就行了。如图。多进行的一次颠倒是我深入研究了这一着色方法后增加的。从这一次颠倒后的构形类型出现异常的情况,就可以看出颠倒已经结束了。否则每颠倒一次都得看盾是否有新生成的环链,太麻烦了,特别是图中顶非常多时就更困难了。而构形类型则是只要看到五边形的着色就可以了。




雷  明
二○一八年元月十六日于长安

附:敢峰先生14日的来信:

雷明友:元月12日信和附件「回复敢峰先生的信」收到。真是把快手啊!
从12日来信中可以看出,你对我11日信的理解同我说的是 "南辕北辙",对不上号啊!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把我信中的"实际上"这个词丢掉了。"实际上"是相对"形式上"而言的,忽略了"实际上"这个词,从而引起误解,是个大概率的事,不必在意。
你在信中说,张先生画的那个图是想说明你所说的"在有经过1B、2A、3B的环形链内外的任一条C一D链时都可以交换A一B环形链内外的任一条C一D链,都可以使A一C和A一D链同时断开"这句话有问题。我认为,他实际上是苦心构建了这个特殊的图作为"三种构形论"不够用的证据和突破口。面对这个质疑,你在答疑中并未弄明白张先生提供的这个特殊的A一B环究竟是怎么回事,被"障眼"了。这个"障眼"图(张先生大概也没有意识到是个"障眼"图)很高明,在A一B环内外交换任何一条C一D链,对四色可解都起不了任何作用,只能用别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回避不了啊!对为什么会这样要作出正确的解析才行啊!我11日给你的信就是谈我的看法和解析,提醒你,使张先生的质疑和你的答疑能够完满统一起来。
我认为张先生这个图,它所提供的A一B环,除了作为质疑和起"障眼"作用外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交换环内外C一D线路,形不成任何新的环,也改变不了A一C和A一D交叉环的线路关系。有无这个A一B环,解法都一样,等同"虚设"。这个图大概可以认为是有意制作而不是通过演绎得到的,故曰"塞进"。但是这个图确实很迷惑人,使答疑者一时难以辨别,故曰"障眼"。张先生的这个全图,实际上就是5轮图沿的A一C环与A一D环两环交叉形成后,在交叉公共区2A与8A之间有一条2A一B一8A直线、6D与7C之间有6D一B一7C相连的图,即最初的10点图的放大图。即:在放大过程中重复设置A一C、A一D、B一C、B一D线路,按照能形成A一B环的需要,主观构建成的。形象地说,就是在10点图的放大过程中有意披上了一件A一B环花衣服。正因为这样,我在上次信中才用了"塞进"、"多余"、"障眼"的字样。至于对此图的解证方法,同样也只能用解证10点图的方法,即:交换5轮图沿B一C和B一D,两步得解。这就是被掩盖中的真象。假象不能作为论证的依据。对如何使刘先生含有A一B环的原图回归到初始的10点图,我已在上信中详细叙及,不在此重复了,因同时配图看效果好,还是请雷友操劳,再仔细看看我说的到底对不对。
对你12日复信中提出的几个问题,我在前面基本上都涉及到了,有些我再重复说明和简答于下:
1、在你这封信的第一段话中,你提出的问题我在前面已经讲清楚了。上次之信也是这个意思。之所以会产生歧意,从你12日的信上看,是话引得不全,特别是"实际上"这三个非常重要的字没有了,这就在理解上会使原意发生很大变化。再加上没有配图,沟通困难,就变成你说的同我说的是两条道路上的车了。是不是这样呢?                        
2、我上次信中的第二段话,前半段主要是讲张先生的图是可以去掉图中的A一B环,复归为信前面所说的那个图(即10点图),你认为可以不可以?
3、信第二段后半部,我已明晰地讲了对张先生的图如何证明,即:直接用解10点图既无A一B环也无C一D环的方法交换5轮沿两边的B一C与B一D,两步得证。刘先生对该图的解也是这样的,但未作解释。你的图4和图5证明也是这样。都是按既无A一B环也无C一D环的证法证的。如果认为是按有A一B环的图证明的,那就错误了,非常牵强,因为第一步按照有A一B环的图证明,必须首先交换C与D,在张先生这个图中,无论在A一B环内或环外,交换C与D都不起任何作用。在这个图中移去双B,同在A一B环内外先交换C、D,再分别在新的A一C和A一D环中交换走双B根本不同。这个认识,你是否同意?
4、你的图3证明显然错了。第一步交换C与D纯粹是一个毫无意义的空转,形不成A一C和A一D两个非交叉环,移去两个B还是要用既无A一C环也无A一D环的方法。虽然是一个明显的低级错误,可能是看花了眼,但也反映了你对张先生这个图并未认识清楚所致,未意识到这个图中的A一B环是不起作用和可约去的,因而受到了在A一B环外交换C与D可以使图得证的惯性影响。
望你三思。并请你再看一看我11日信所说的和这封信所说的是否同一个意思。
敢峰2018年元月14日
雷友:你能把米勒两次颠倒给赫渥德图着色的图用普通画法画给我吗?谢谢!方

注:此文已于二○一八年元月十六日在《中国博士网》上发表过,网址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8-2 21:21 , Processed in 0.09006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