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56|回复: 2

[原创]评林志德的电心论(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                                评林志德的电心论(3)     
                                       习强   
                               五、喜看以太翻新浪
    有了上面第四节变奏联系的希格斯粒子,就能把林志德、胡昌伟、张亚鹏、熊承堃、刘良俊等科技爱好者的电心论、以太论、电磁夸克统一论、太极子气论等中类似的“层子”或“以太”统一起来,拧成一股绳,看成是国际物理学界都关注的“希格斯粒子”,就可以“喜看以太翻新浪”,使它们具有现实性和前沿的“战斗性”。
    1、把民间科技爱好者比作“农民工”
    第二届全国民间科技发展研讨会上,张亚鹏先生给我们讲了一件事,他在香港主编的《新科技》杂志,旨在建立新科学基础理论新体系和发现的新定律,指出类似西方科学大师牛顿错了、爱因斯坦错了、霍金错了、威滕错了......。有一位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看了,称赞很好。于是张亚鹏请他作《新科技》杂志的编委,他也答应了。但香港中文大学的校方知道这件事后,对这位教授说,如果他做了《新科技》杂志的编委,就请他自动离开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很害怕,给张亚鹏打电话,请不要把他的名字印在《新科技》杂志的编委中,也请不要把《新科技》杂志送给香港中文大学。
    为什么?国际物理学界是看不起民间科技爱好者不懂类似卡-丘流形炸开分析等工具联系的宇宙大爆炸论、超弦论、圈量子引力论等量子宇宙学、量子黑洞理论、量子真空理论---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知道一句“时空弯曲”,不懂得广义相对论方程中里奇张量和韦尔张量的具体数学计算。例如有一位学生物的中学教师,在网上发了许多“宇宙学数学方程”,2007年底国际十大科技成果评选公布没有他“宇宙学数学方程”的份,有人就骂国际十大科技成果评选“狗屁”。其实这位中学教师,连惠勒等20世纪60年代末期-70年代末期给出的旧量子宇宙学数学方程都不提,也不与之作比较分析,国际物理学界谁看他的文章。因为惠勒-德韦特量子宇宙学数学方程(WDW方程),是国际物理学公认的最基础的宇宙学数学方程,不懂就类似中学数学都没学就去做大学的数学难题一样。
    如果把所谓“民科”,或者民间科技爱好者或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普通会员,比作“农民工”,类比“学生”,把主流的科学家比作“老师”,类比“教授”,那么有没有读四年大学,不是教授给学生讲课,而是学生给教授讲课?行不行?有!这个案例,就是被称为天才加幸运的数学家张寿武先生。哈佛大学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出资100万元,以其父之名在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中心设立丘镇英基金会,用于资助世界顶尖级数学家来华举办讲座和从事学术研究,2007年7月26日请张寿武先生作首场“丘镇英学术讲座”。在张寿武演讲结束后,丘成桐评价道:“我希望中国数学家向张寿武学习,他正领导我们走出数论上一个新的方向。”但张寿武说,他要把丘先生的话看成是对他的鼓励。
    事情是这样的:张寿武1962年生于一个十分贫困的安徽农村家庭,父母除种田外,还要靠捕鱼、养鸭为生。1977年张寿武读初二时,就开始钻研高中数学,读高一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1980年张寿武考上中山大学,转到数学系基本上也是自学。在大学一年级,张寿武就开始给老师上课。原因是第一次考高等代数时,考卷里有两部分题目,一部分比较抽象,一部分比较具体,其他同学都能做出具体的题目,但是做不出抽象的题目,只有张寿武一个人能做出抽象的题目而做不出具体的题目。这时老师觉得很奇怪,让助教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以前没有学过线性代数,只自学过抽象代数。这位老师也很想学抽象代数,但学不懂,所以让他和老师一起学抽象代数,老师给了张寿武一本书,张寿武学会后就给老师们作报告,当时还有两位副教授在听,所以,大学一年级时张寿武就能够自己学东西再给教授讲。
    张寿武受陈景润事迹的影响,对数论很有兴趣,上大学后,他发现用华罗庚和王元的方法很难对哥德巴赫猜想作进一步推广,决定主攻代数,所以大学里的所有时间都花在学代数上。大学二年级时,他的数学教授从别处听来“同调代数”的概念,认为这是很重要的学问,但自己学不懂,就让张寿武学,学会再报告。于是,张寿武从图书馆里借来同调代数的书开始学,但这是一本英文书,他从来没有念过英文,所以只好一边拿着字典,将文字翻译成口语,再学习,再作报告。这时听报告的不仅有数学系的两位老师,还有到中山大学来培训的老师,下面坐的人多,有十几个。
    2、科学是现实性的和前沿性的“战斗”
    对比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研究,反过来看林志德的电心论批评,只是属于类似历史性“战争”研究,类似说张飞在长板坡的战争中,有什么不对一样。即使林志德说得对,也无济于这场战争的进程。因为这段历史已经发展走开了---微观粒子如林志德所说,电子不但有“微粒说”的粒子性“电心”,还有“波动说”的场粒子“基子”集群图像。但所谓“足够高的频率”不是光量子理论创新的关键,也不是如林志德所批评的那样。因为频率关系到“能标”---微观粒子能标的区别确实是关键。如果“农民工”在偏僻农村,也许能见到人推倒耕地的牛,他到大城市见到奔驰的火车,就说人去能推倒,行吗?所以林志德的历史性“战争”研究和爱因斯坦的前沿性“战斗”研究,其数字分隔、编码、符号意义,不在同一个层次。
    科学门类里的专家们,对科学现实性和前沿性的“战斗”领域,有很深的体会和较为合理的判断,这是科学“机体”健康发展少长“癌”、“瘤”的保证之一。即使是一些著名科学家,也在追求掌握世界公认出现的新科学成果。这种文化上的坚定性、自组织和文化之林,也才够成现代科学技术类似火车与铁路行进的工业系统的。读大学,学生教老师的张寿武说,1983年他考上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的研究生,数学所著名数学家王元院士,从国外回来作报告,介绍德国青年数学家格尔德·法尔廷斯(Faltings)对莫德尔(Mordel1)猜想的证明。王元院士说这个定理太漂亮,法尔廷斯证明也只用了30多页纸,但除了前言,他看不懂其中任何一段。张寿武对王元说:“我跟你念数论,就念这篇文章。”王元还肯定地说:“好,看懂了就给你一个硕士学位。”
    1985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的哥德费尔德(Goldfeld)教授到数学所访问,王元让张寿武陪他。张寿武问哥德费尔德自己应该念什么,哥德费尔德就说,你应该去念日本数学家志村五朗的一本书:《自守函数算术理论的介绍》。张寿武找到这本书但没能念懂。1986年张寿武到哥伦比亚大学,哥德费尔德建议他学自守形式,但他还是想学法尔廷斯的学问,即算术代数几何。1989年张寿武到法国法国高等研究中心,那时他对斯匹若的问题有一些突破,在法国庞加莱研究所他作有生以来的第一场正式学术报告,才见到了法尔廷斯是三次见面中最友好的一次。著名数学家法尔廷斯当时只有35岁,32岁时就获得了菲尔茨奖。1990年张寿武到普林斯顿跟法尔廷斯学习,终于实现了梦想。法尔廷斯在课堂上讲一位法国数学家Bismut的论文,文章特别长,很难念,但法尔廷斯看了前言部分后,就有办法把别人做了多少年的东西都造出来。张寿武说,这时他才知道法尔廷斯是怎么做数学的,他不是哪里不懂查哪里的文献,而是哪里不懂就做哪里。
    著名数学家法尔廷斯做数学,是碰到一座山---一般人是爬雪山过草地,找一条近路走走,但他是用推土机将山推平了或者用炸弹给炸掉,而不会用技巧来做这件事。他完全是用力量来做的,他的力量太大了,这对张寿武的成长影响很大---这对不懂广义相对论方程中里奇张量和韦尔张量的数学计算的所有挑战相对论的“民科”,也是一个榜样。张寿武获得晨兴数学金奖与他做格罗斯—乍基亚公式有关。这原本是1986年刚到美国时哥德费尔德让他申请做博士学位的题目,但他两个月没做出来。到1995年,他开始想做ABC猜想,ABC猜想在数学上的重要性远远大于费马大定理,费马大定理只是ABC猜想的一个推论;也就是说,只要ABC猜想证明了,费马大定理也就被证明了。但是,怀尔斯(Wiles)在1995年宣称证明了费马大定理,张寿武认为证明ABC猜想的重要性没那么大了,于是决定回去做格罗斯—乍基亚公式。到2001年时,他在这个公式上做出了很好的工作。到2005年,张寿武开始从整体上重新思考ABC猜想,到2006年时,他突然发现波戈莫洛夫猜想与格罗斯—乍基亚公式有联系---一边是L函数,一边是丢方图方程,可以将两个完全不同的陆地联系起来---所有挑战相对论“民科”的成功道路,也许也是这样。
    3、“民科”科学团体图成果多,不是唯一的办法。机体健康长“癌”、“瘤”不在多,一个都可怕。“民科”的创新不在多,抓住前沿的科学知识学习、赶超,打几个漂亮的具有现实性和前沿的“战斗性”,也能成“正规军”。当代“革命”,不是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只要大刀、长矛,或者少林、武当拳等对抗---即使用“小米加步枪”,步枪也还是属于现代科学技术生产的武器。在偏僻的农村,农民工用犁头、镰刀搞农业生产的知识没有错。但现代科学技术是类似火车与铁路行进的工业系统,不是用犁头、镰刀搞农业生产。今天的农民工也不是带着犁头、镰刀,进大城市烧毁高楼大厦,进大工厂捣毁机器、车间,而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武器”和培训结合,才给国家创造亿万财富的。
    有人说,所有科学研究都值得支持,谁对谁错,科学门类里的专家们说了也不算---兴趣从来都是个人化的,没有什么兴趣,包括科学研究兴趣,有所谓“普世”的原则---一般说来兴趣的个人化因素很重,科学研究的基础性和应用性,往往在研究完成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的之后才能呈现,解决争论的唯一办法,就是大家竞争。其次,像粒子物理或者更一般地说高能物理等基础科学研究,从来都是一个以实验为主导的领域,为经费的去向所引导。一个正在进行的实验,会影响整个领域的未来十年。如果没有了实验,实验家们自然会消失,理论家们也会跟着消失。经费增加,粒子物理的日子好过,相反情况比一些人的失业严重。如1993年遭到美国裁减财政开支的打击,终止超级超导对撞机的计划,美国乃至世界的高能物理研究,被滞后了10年左右。
    其实,实验滞后这对“民科”也有“好处”,因为“民科”反正没有财政支持,又是以搞理论为主---大家可以在搞理论上竞争,像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还没有百分之百地被验证;粒子物理、宇宙学在更深的层次上,还有很大的谜团需要解开,搞好了,可以等待今后实验的检验。如1973年小林诚和益川敏英搞出的“小林-益川理论”,到2001年日本和美国的科学实验才证明了“小林-益川理论”。所以林志德、胡昌伟、张亚鹏、熊承堃、刘良俊等科技爱好者的电心论、以太论、电磁夸克统一论、太极子气论等兴趣,是值得重视的。
    4、如果把民间科技爱好者比作农民工,问题只是如何与类似卡-丘流形炸开分析等工具联系的宇宙大爆炸论、超弦论、圈量子引力论等量子宇宙学、量子黑洞理论、量子真空理论等现代科学“武器”的数学结合。有一个反证的案例是:有个1983年出生的才24岁的“民科”,只是西北师范大学的本科生,他只注意了和类似卡-丘流形炸开分析等工具联系的宇宙大爆炸论、超弦论、圈量子引力论等量子宇宙学、量子黑洞理论、量子真空理论等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除了到浙大数学中心做访问学者外,还到国内多家高校和研究所做过学术报告。如2005年9月22日和23日在陕西理工学院北、南校区,为师生做了“膜宇宙学与额外空间维”的报告。2006年7月19日在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以“Cosmos String Theory——The World on a Brane”为题做了学术报告。2006年9月16日在浙大数学中心,做了一个题为“The Origin of The Universe”的学术报告。2006年10月23日在东华大学理学院,做了题为“New geometric notation redefines the Big Bang”的学术报告。2006年10月24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做了题为“新几何重新解释宇宙大爆炸——宇宙的起源”的学术报告。2006年10月25日在复旦大学光华东楼,做了主题同样为“新几何重新解释宇宙大爆炸——宇宙的起源”的报告……创造了中国“民科”走进“官科”殿堂作学术报告之最。
   而揭发这位叫陈家忠的“民科”作假,不是他的学术报告,而是涉嫌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博士”身份、学历造假。那么为什么“官科”殿堂看重“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博士”身份、学历,因为类似美国哈佛大学的世界名校,被认为是生产类似卡-丘流形炸开分析等工具联系的宇宙大爆炸论、超弦论、圈量子引力论等量子宇宙学、量子黑洞理论、量子真空理论等现代科学技术“武器”的地方之一;不少“官科”大学也难比量。相反,如果陈家忠到第二届全国民间科技发展研讨会上作《膜宇宙学与额外空间维》的报告,可能懂得的人很少,也没有主流科技发展的市场。第二届全国民间科技发展研讨会上,蒋春暄教授的数学水平被公认是最高的,英文水平也不错。我们与交谈,他类似说看不懂卡-丘流形炸开分析等工具联系的宇宙大爆炸论、超弦论、圈量子引力论等量子宇宙学、量子黑洞理论、量子真空理论等的数学推算;反过来,我们问他能否把他的那一套英文发表了的理论,翻译成中文出版让大家明白,他说翻译成中文他也更难。
    5、还有的反证案例,如为什么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这两场战争,美国“反恐”七、八年,如果他们的“敌人”只是带着“思想”,或是如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只是带着类似大刀、长矛,或少林、武当拳类的“武器”,不是属于也用现代科学技术生产的武器对抗,“反恐”到2008年,何需还要财政预算7百亿美元?又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类似今天也有几百万农民进大城市、到大工厂,或游行或“支左”,也没有创造亿万财富,反而使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说到底这也是没有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武器”结合,可见与现代科学技术“武器”结合的重要。
                               六、猜想炸开点内惊
    有人说,目前国家正在抓紧制定科技外交与总体外交的协调战略,借鉴国际经验,从战略上高度重视科技外交,将科技外交纳入到外交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形成一个包括美国、日本、欧盟、韩国、印度、巴西、南非、埃及等在内的科技外交体系,避免受到某个或某些国家的牵制而被动。所以我国科学“农民工”或“民科”,也应该通过掌握国际科技话语权,支持我国参加重要的国际和区域科技计划与活动---如果科学“农民工”不把自己生产的“土特产”,用现代科学技术“武器”包装,是难以一路领先的,
    其实,科学走向市场经济,创新走向市场经济,科学“农民工”要占领世界市场,也应增强国际科技话语权---掌握类似卡-丘流形炸开分析等工具联系的宇宙大爆炸论、超弦论、圈量子引力论等量子宇宙学、量子黑洞理论、量子真空理论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武器”,才能海阔凭鱼跃,全方位在世界市场范围内展开攻防科技战略,而不是当“阿Q”。不然就只能在自己熟悉的“农村市场”里为王,当然这里是没有人说你错,
    1、以“以太”翻新为例,林志德用“电心”、“基子”分隔、编码、符号,是想反映观察中的电子既有波的属性又有粒子的属性。而“电心”、“基子”无法被检测,与以太无法被检测到一样。莫-迈实验宣布以太不存在,于是就有了变通的方式---认定是通过自身传播。但有人说,作为波还是粒子,两者只能是一种形态,问题是出在人们的判定上的---他给以太下了个“相对于所有已探知的粒子而未被探知的粒子的总称”的定义---眼见为实是科学检验的信仰,检测不到被判定为不存在,是人们的观念犯错---检测不到的原因,可能是这种物质真的不存在,也可能这种物质的作用尺度与作用强度远远小于仪器的可接受精度;人们判定检测不到为不存在,却是漏了后一种可能,同时会将能探测到的各种更小尺度的粒子与物质分别命名。如在仪器的精度只能探测到原子层次时,那么电子本身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就是以太形式,只是被命名后,就不再是以太了。而电子被探测到后,中微子也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以太形式,同样被命名后,就不再是以太了。如此反复到更小的尺度,因此本身以太早就被人们发现了,只是人们总是将新发现的粒子给予一个新的名字,于是永远看不到以太的真面目---人们看到的。都是以太的存在形式,只是给予各种名称,才忘了这些名称下,都是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的内涵。
    但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已经新命名了的东西,人们也总是将旧命名作为批评的靶子。例如古希腊的“原子”论,指物质无限可分,但到一个层次总不能再分,古希腊人命名为“原子”;到20世纪初,普朗克已经命名为“量子”---这都是人类科学史上两大时代的两大贡献。人类科学史上“原子”论还有道尔顿时代,道尔顿发现的“原子”,也是一大贡献;但道尔顿的“原子”可以分为电子和原子核,原子核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但我们今天翻译古希腊的“原子”论时,并不正确翻译,改为类似“量子”,而是借道尔顿的“原子”可分,批物质无限可分到一个层次总不能再分的现代科学技术“量子论”的实践---这是向人类科学史上的“英雄”开炮,然后自称“英雄”。
    2、以此观之,20世纪初普朗克的“量子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都是人类科学史上同一时代的两大贡献,这种现实性的和前沿性的科学“战斗”延拓到今天,已经被类似卡-丘流形炸开分析等工具延拓为宇宙大爆炸论、超弦论、圈量子引力论等量子宇宙学、量子黑洞理论、量子真空理论等分隔、编码、符号,这也是多项贡献。如从广义相对论方程中的里奇张量和韦尔张量延拓到超弦论、圈量子引力论,可以产生“弦球”、“弦星”的具体的数学计算;从普朗克的“量子论”延拓到虚、实数的非对易,可以产生“点内空间”、“点外空间”的具体的数学计算。这种现实性的和前沿性的科学“战斗”,可以用日本科学家小林诚和益川敏英获2007年欧洲物理学会高能与粒子物理学奖来说明。
    现代物理学理论认为,微观高能物理实验反应可同时产生同等数量的粒子与反粒子,粒子与反粒子在质量等方面相同,但在电荷等方面相反,两者相遇便会湮灭同时释放出能量。但这都是从“点外空间”的具体科学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但如果是在100多亿年前宇宙大爆炸,那是从“点内空间”的虚、实数的非对易反应,延拓到“点外空间”的虚、实数的非对易反应,实际情况就并非是应同时产生同等数量的粒子与反粒子。所以科学家并未在现今宇宙中,找到与大量物质等量的反物质。
    1973年霍金想到的黑洞辐射理论,类似现在的“点外空间”,真空涨落虽产生有同等数量的粒子与反粒子,但负、虚粒子易落入“点内空间”,而正、实粒子易却从“点内空间”附近逃离,所以“点外空间”正实粒子多。同年反过来,小林诚和益川敏英也从过去的“点内空间”想到了这一点,提出了“小林-益川理论”,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宇宙大爆炸时,夸克的反应衰变速率不同---他们还预言存在6种夸克;按照现代物理学理论,夸克等是比质子和中子等亚原子粒子更基本的物质组成单位,在小林诚和益川敏英提出预言之初,科学家只发现了3种夸克,因此一直难以证明他们的理论。1995年,6种夸克都被发现。2001年,日本和美国科学家确认了由夸克构成的正反粒子——B介子和反B介子的“CP对称性破缺”现象,从而证明了“小林-益川理论”。现在,“小林-益川理论”作为基本粒子物理学的一种基础“标准理论”,得到全球基本粒子物理学家的普遍认可---他们两人已先后共同获得日本及美国物理学领域的多项大奖---很可能小林诚、益川敏英和霍金会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3、今天用类似卡-丘流形的炸开分析等工具,借助庞加莱猜想的空心圆球能把内表面翻转成外表面模型,联系从“点内空间”的虚、实数的非对易反应的100多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延拓到“点外空间”的虚、实数的非对易反应,如空心圆球内表面翻转成外表面模型---它的“点内空间”和“点外空间”本身就是对称不对等的,所以也可以证明,并非应同时产生同等数量的粒子与反粒子。
    历史上,霍金、彭罗斯等“英雄”,已经是向爱因斯坦、普朗克“开炮”,炸开量子论、相对论等理论在“点内空间”附近就会失效的局限,量子论、相对论才延拓为宇宙大爆炸论、超弦论、圈量子引力论等量子宇宙学、量子黑洞理论、量子真空理论的。如果今天挑战相对论、量子论者,避开霍金、彭罗斯等“英雄”的现实性的和前沿性的科学“战斗”,才取得已发展出的量子宇宙学、量子黑洞理论、量子真空理论等数学工具,只批相对论、量子论历史上的“错误”,然后自称“英雄”,要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全方位的掌握国际科技话语权,不会是一帆风顺。
                            参考文献
[1]林志德,我戳穿了光电效应骗局,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总部网站;   
[2][美]比尔.布莱森,万物简史,接力出版社,严维明等译,2005年2月;
[3]王德奎,三旋理论初探,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5月;
[4]孔少峰、王德奎,求衡论---庞加莱猜想应用,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年9月;
[5] 王德奎,解读《时间简史》,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3年9月。
                         Email:y-tx@163.com  
[/watermark]
发表于 2008-3-28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评林志德的电心论(3)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数学家转移过来的!
发表于 2008-9-20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评林志德的电心论(3)

【公告】数学中国论坛坛主删除了党总书论胡锦涛的威望
数学中国论坛坛主是中华民族十恶不赦的罪人
数学中国论坛坛主是中华民族损党损国的败类
数学中国论坛坛主是中华民族祸国殃民的罪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5-4 22:28 , Processed in 0.09468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