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935年欧文给出的那个无经过关键顶点的环形链的构形(如图5,待着色顶点V是隐型画法),由于其中的A—B链和C—D链都是对于构形的峰点A与5—轮构形的两个底角顶点C和D(即两条双环交叉链的末端顶点)的中点的连线呈对称状态的,所以无论从那个方向转型时,转型次数都是4次,也不大于7。且都在第3次转型时就得到含有经过了关键顶点的环形链的构形,也都可以用断链交换法提前结束转型。
② 张彧典先生的Z—构形中,Z1到Z5和Z11到Z15的十种Z构形都是属于无经过关键顶点的环形链的构形,转型次数都是在小于5次时,就转化成了可以连续的移去两个同色的可约构形或是转化成了含有经过了关键顶点的环形链的构形。
③ 张先生的第八构形的放大图也是无经过关键顶点的环形链的构形,但该构形中却含有局部的环形链,也是可以用断链法使其中一条双环交叉链断链的,从而转化成只有一条连通链的可约构形。
④ 前面的图3是标准的无经过关键顶点的环形链的构形,A—B链和C—D各都只有一条,且是非树状的单条道路。各条链中相同颜色的首、尾顶点间,只隔着一个与其呈相反色链中的顶点,改变该顶点的颜色为其相反色链中的颜色时,图就转化成了含有经过了关键顶点的环形链的构形,也就可以直接使用断链交换法了。由此也可以看出,无经过关键顶点的环形链的构形,也是可以直接转化成含有经过了关键顶点的环形链的构形的。但这是个个别的现象,还是普遍的规律,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可以作为一个猜想提出,如果真是这样,平面图的4—着色就更加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