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恕行自1984年起任复旦大学教授,2013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他长期从事PDE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在非线性双曲方程组、激波理论及微局部分析等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曾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0年应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报告,2014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陈恕行在高维激波理论方面的研究,对三维尖前沿机翼与尖头锥体的超音速绕流问题含附体激波解的存在性与稳定性给予了严格的数学证明,在解决由Courant-Friedrichs提出的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大量实验与计算结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项成果获得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陈恕行还对激波反射中最困难的马赫反射有系列的研究,对1943年由 von Neumann提出的马赫结构在非均匀流场中的稳定性,首次给出严格的数学证明,其论文在JAMS与CPAM等国际顶尖杂志上发表。在70-80年代初,陈恕行与谷超豪、陈光宇一起先后承担过我国有关部门下达的超音速绕流气动力计算任务,为我国远程导弹的型号设计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拟线性对称双曲组具特征边界的初边值问题研究方面,陈恕行也取得了系列的重要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上一些同行著名专家的极大关注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