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音之间的音高上的相互关系叫音程。七个基本音级在音列中是循环重复的,第一级音与第八级音的音名相同,但音的高度不同,构成了八度关系。这里的度指的是,琴键间的间距。例如把 C 当作起点,G 就是五度音。
4.3.2 古希腊音律的确定
在西方,从毕达哥拉斯时代开始,人们就认为,对音乐的研究本质上是数学的,这个思想对后来有深远的影响。莱布尼兹指出:“音乐就它的基础来说,是数学的;就它的出现来说,是直觉的。”法国音乐理论家、作曲家拉莫(J. P. RaMeau 1683-1764)说:“音乐是一种必须掌握一定规律的科学,这些规律必须从明确的原则出发,这个原则没有数学的帮助就不可能进行研究。我必须承认,虽然在我相当长时期的实践活动中,我获得许多经验,但是只有数学能帮助我发展我的思想,照亮我甚至没有发觉原来是黑暗的地方。”
毕达哥拉斯连续使用比 2:3 找出了从 C 到 C1 的各个音。他是如何做的呢?他将两条质料相同的弦水平放置,使它们绷紧,并保持相同的张力。假定一根弦的长度为 1 ,另一根弦的长度为前者的 2/3 ,然后使两条弦同时发音,若前者发的音是 C ,则后者发的音是比前者高五度的音一 G ,再取后者长度的2/3 ,就得到比 G 高 5 度的音。把新弦长放大一倍,就得到 D 。把这个步骤继续下去;就可定出所有的音。这种定音的方法叫五度相生法。
考虑一个被压缩和拉长的弹簧,并取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图 4)。根据胡克定律,作用力 F 与弹簧的压缩或伸长量 x 成正比:
F = -kx (1)
x 的值对伸长为正,对压缩为负。常数 k 叫弹簧常数,是弹簧劲度的度量,弹簧越硬,k 的值就越大。再设连在弹簧上的物体 M 的质量为 m 。这个系统的特点是,当物体 M 受扰动离开平衡位置后,在弹力的作用下,系统趋于回到平衡位置。但由于惯性的作用,M 会超越平衡点继续运动。M 超越平衡点后,弹力再次作用使之回到平衡点。结果,系统就来回振动起来,与音叉的振动一样。物体 M 的水平位置 x 是时间 t 的函数:x=x(t) 。x(t) 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呢?我们来作一些数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