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国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41|回复: 0

为什么李政道先生没有振宁先生有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8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李政道先生没有振宁先生有名?

原创 刘易安 物理思享者 2024 年 08 月 07 日 19:04 安徽

虽然李政道和杨振宁同时获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也是中国人第一次站在授予科学最高荣誉的殿堂,但是之后几十年,两个的名气差距越来越大,值得一提的是,杨振宁的文章还入选了中学教材。这是为什么呢?

开门见山,笔者认为这跟他们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李政道先生相对来说不爱发表意见,即使是自己知道的领域内的很多问题也不爱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反映了他沉稳且严肃的性格。他总是把一件事情实践了之后,了解过之后才会给出具体的意见,对不太了解的东西都不会给出什么建议。他认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这种性格是不受媒体喜欢的。



很多事情他之所以建议,并推动某些事情进行下去,虽然有时候面临很大的争议,但他也非常尊重这些争议的意见,也从来不跟这些意见进行辩论或者批判。如果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的话,他是那种踏实的默默在背后付出的人。

而杨振宁自幼就不是一个做事情默默无闻的人。作为顶级大学教授的儿子,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包括文学和艺术,政治与经济。有一个细节就是杨振宁喜欢开会的时候带上相机,观察会议上各大科学家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杨振宁在演讲的时候会展示这些人,以及这些人的思想和具体行为方式的差异。还有在普林斯顿的时候碰到爱因斯坦,他会给自己的儿子和爱因斯坦进行合影。这种随时带相机的习惯,就反映了他的表达特质。他也很喜欢记录,很喜欢观察,很喜欢对各种各样的事物发表一些看法。从这点来看,杨先生的生活是非常丰富多彩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其妻子去世之后又续了弦。



杨先生在获得诺奖之后,经常受到媒体的关注,这就是跟他的性格有关。他在面对镜头的时候越来越从容,越来越知道该如何回答记者的问题。我们客观来说,主要是他们的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差异,导致了他们在普通民众中名气的区别。

但是从学术上来说,两人并没有跨层次的区别。就本人更熟知的方向来看,单纯的从统计物理或者凝聚态物理的角度,李政道先生的贡献并不比杨振宁先生的贡献低,比如著名的李—杨定理,李黄杨关联,李—劳—派因斯理论,湍流理论等等,在天体物理方面,李政道先生的贡献还要比杨振宁高,比如对恒星演化理论的贡献,孤子星理论。但是在物理学中的数学理论方面,尤其是纤维丛理论在物理学当中的应用,杨先生的造诣要更高一点。



作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作为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在物理方面,以上两位的贡献都是开创性的。他们的成果第一次证明了在现代科学发展过程当中,中国人是可以做出非常重大的贡献的。

我们后辈更应该学习他们的在科学上的思想和成果,少讨论一些他们具体的私人问题,虽然后者会更有话题性。但是他们的生命力就在于他们对于科学上的贡献,这也是他们为之奋斗一生能够留下来,对这个世界上的最重要的东西。

刘易安 物理思享者 修改于 2024 年 08 月 07 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数学中国 ( 京ICP备05040119号 )

GMT+8, 2025-5-10 13:39 , Processed in 0.08640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